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班级教育小组制度在南京市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的出现,是教育发展的必然现象.是教育关系的重大调整,其实质是用教师集体负责制取代班主任个人负责制。班级教育小组为中小学教师全员育德、班级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班级学生个体诊断和指导提供了制度保证,必将大大解放学校教育力,显著提高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2.
小学时学生教育最为基础的阶段,做好小学班级管理工作是推动小学教育发展的良好举措。现阶段的小学班级管理中,小组合作模式应用较为广泛,通过小组合作方式加强小学班级管理,不仅能有效增加学生间的互动,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使班级得到量化管理。基于此,文章将首先分析小组合作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作用,旨在探讨小组合作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组合作式管理成为了现行教育模式下的重要班级自主管理模式。与传统的班级管理不同,小组合作强化了学生自主管理功能,对于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为此文章将深入分析当前小学高年级教育大环境下利用小组合作式管理推进班级自主管理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4.
小组的力量选择做"小组化班级管理模式"的专题研讨,是从读者、作者身上得到的启发。大量的来稿让我们看到了班主任对这一模式的热情和困惑。小组化班级管理模式,是指在将班级分成若干个合作小组的基础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班级管理全过程的教育组织方式。较传统的班级管理方式而言,小组化班级管理模式,更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有利于促进学生个体间的沟通交流,以及在组间和组内的竞争、合作中,获得能力、品质的成长,最终通过小组的有效自治实现班级的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5.
道德教育对学生一生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国传统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是德育的第一负责人。南外仙林分校实行的班级教育小组的改革试图改变这种模式,把班主任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但是这种班级教育小组的改革并未从根本上对德育管理进行改变,只是让班级小组核心成员即任课教师对班主任的工作有了一定的辅助。目前,学校尚未真正实行全员育人,需要从教师、学生、家庭等进行相应的努力。  相似文献   

6.
一、班级文化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班级文化是以班风、学风、价值观念、人际关系和舆论等方式表现出来的观念文化和与之相应的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它具有教育、凝聚、约束、激励等作用,也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是每个班级所特有的。小组合作是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它要求小组成  相似文献   

7.
《班主任之友》2015,(Z1):112
小组化班级管理模式既是一种管理方式,也是一种教育方式。这为班主任探索和实施有效的小组合作制提供了两个鲜明的维度,其一,成事;其二,育人。也即是,既要利用学生在合作小组中的群体荣誉感和集体驱动力,激活为他们主动参与班级管理工作的能动性和创造力,为班级建设注入可持续的活力;也要着眼于小组合作制的教育价值,将班级管理中的事务性工作转化为真切、鲜活的教育资源,让学生在丰富的竞合实践和交流共生中,培育出  相似文献   

8.
史成 《中学教学参考》2013,(27):128-128
小组合作是系统利用教育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自主性,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到目标的教育教学活动.笔者在班主任工作中一直坚持采用"小组合作"模式来管理班级,以实现"学生自律、小组自治、班级自管"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7,(17):189-190
实施自主、合作的班级管理方式是人本教育的必然选择,是新型班级管理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118"班级管理模式是班主任把全班学生分成8个小组,学生通过小组形式参加学习、活动的班级管理模式。本文介绍我在实践中获得的相关心得。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班级管理,是"班主任管教育,任课教师管教学",教育与教学之间、学科与学科之间缺乏有效整合.班级教育小组的建设,是发挥教育小组内所有教师的群体效应,通过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对教育教学的相关因素进行合理搭配,以提高教育教学效益,促进学生最优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指出:"从科学的角度看,归根到底是自己教育自己。"可见,教育的终极价值是使学生学会教育,即一方面能自我教育,一方面又能教育他人,一个班级只有每位成员都参与到教育活动中,班级管理才能显出实效。因此,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应该成为我们班主任工作的指导思想。一、"班级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模式"的建构班级学习小组分组原则,按学生综合水平平均分成各个小组。每组4人,由组长管理该小组学习与纪律方面的事务,建立学生轮流值日和班务日记制度。让每个学生参与班级的学习与纪律管理值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因,使他们有机会表现自己的意愿和才干,  相似文献   

12.
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在经济、生产特别是教育方面依旧处于落后阶段。本文结合农村中学在班级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分析小组合作管理的优势,提出针对农村中学班级的小组合作路径,以期提高农村中学的班级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3.
本人从现代高中教育者的教学和管理困惑入手进行思考,从知识传授和班级管理角度详细分析了"班级合作小组"的作用和意义。并阐述了如何运用"班级合作小组"的效力,提高集体合力的教育观。  相似文献   

14.
<正>一个班级的学风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意志情感等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铸造班级精神”是学风建设的内核,班主任通过日常管理在班级内部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发挥集体教育的功能“;建设班级文化”是学风建设的外化,班主任带领学生创设学习环境,营造学习氛围;“创建学习小组”是学风建设的重要途径,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一、形成正确舆论导向,发挥集体教育功能班级舆论关系着班级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张岩 《班主任之友》2015,(Z1):107-111
当成长成为目标,引导小组合作的创意就不会枯竭。基于班级成长、学生成长的总目标,跳出管控的惯性思维,让个体、小组、班级一起成长。关于成长,有很多个话题可以聊;关于班级发展,有很多种路径可以走。时下,学生小组或小队管理模式,逐渐走进了我们的班级教育体系中。但是,这些崭新的概念很多时候并没有展现出它们本该绽放的激情与活力,反之,还有些"水土不服"。作为班主任,面对这些  相似文献   

16.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新高考的推进,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小组合作学习制度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尤为重要。文章结合积极心理学内容阐述小组合作学习制度现状,农村普通高中小组合作的操作以及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农村普通高中小组合作与班级管理制度建设的融合,旨在促成良好的班风和构建学生全面发展的班级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7.
班级建设是学校教育教学最基础的一环。建立健全班级小组评价的机制,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良好的习惯还为学生的成长奠基。班级小组的建立讲究科学搭配,合理分工,制定详实可行的评价机制作为小组合作的保障,借助多样的奖励方式为评价注入活力,可以使班风班貌得到有效的改进。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教育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对于"90后"大学生,小组化班级管理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个体的集体意识和合作能力,从而达成共同发展目标,也是新时期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笔者结合工作实际,从小组化班级管理的理论基础、可行性和优势、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几方面探讨了小组自治在大学校园中的应用,以期构建更为和谐、有效的人才培养方式。  相似文献   

19.
一、制约因素1.大班级授课制约。"班级"一词为文艺复兴时期著名教育家艾拉斯莫斯率先使用,与此相关的班级授课制在17世纪得到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总结和论证。时代发展至如今,由于教育主体、客体和环境的变化,大班级授课的局限性已经十分突出。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合作学习,就建立在小班级授课的基础上。在国外合作学习班级教学中,人数基本控制在20~30人之间,合作学习小组人数控制在3~4人。但是,当前国内大多数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班级的人数大多都超过了50人,合作学习小组人数  相似文献   

20.
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在教学实践与班级管理方面一直提倡进行小组管理,期望能通过分组自主学习来提高整个班级的学习效率,针对目前电大教学的特点及具体情况而言,在教学及班级管理上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是十分必要的。文章在具体分析教学实践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学生、课程教师、班主任与管理部门四方面,探讨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如何进行有效配合,摸索适应电大远程教育特点和需求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