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兴建产业园区是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重要的手段。产业园区的确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少部分产业园区开发出来后发展缓慢,不但没有起到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还浪费了资源。如何促进产业园区的健康发展,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振兴,是各省市在开发产业园区的过程中需要重视的问题。文章以南宁市邕宁新兴产业园区为例,分析了新兴产业园区的发展现状及新兴产业园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区域产业发展平台是一项重要工具。借鉴平台理论的思想,分析政府促进区域产业发展的具体模式,认为政府建立的各种产业园区是一个平台主体,提供通用服务吸引各类经济主体入驻,促使它们之间外部性的实现,并对外部性进行内部化;将政府由一个制定政策的外生变量,转变为需要专注核心能力培育和知识创新的内生变量,以实现政府与产业的共同发展;最后通过苏州工业园区进行案例说明。  相似文献   

3.
目前,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面临着如何将知识产权融入园区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困境。基于服务质量理论,在产业集群视角下,以园区知识产权管理与服务模式内涵为基础,把脉了产业集群发展的知识产权诉求,探究了园区知识产权管理与服务模式及其机理,旨在引领园区明晰转型期知识产权管理与服务的新理念,并为其更有效地整合园区内外部知识产权资源、提升知识产权财富价值,以及确保园区产业链群效应的增值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京津冀区域产业协同发展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我国经济三大增长极之一,京津冀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加强京津冀间的产业合作及协调发展,提高区域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充分发挥各地产业优势,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对京津冀区域产业协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块状经济是浙江省的经济特色,是浙江省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提升块状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对于促进浙江省对外贸易的持续发展,从而保持浙江省区域经济的稳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鉴于浙江块状经济发展的现状、面临的问题,迫切需要建设一个块状经济发展的动态信息服务系统,同时也需要科技信息服务机构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为浙江块状工业经济的发展提供决策、规划、创新服务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生产性服务业隶属于服务业范畴,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由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过渡的中间桥梁和融合剂的角色。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可以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有效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采用空间基尼系数指标,从行业层面对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状态进行比较分析;采用区位商指数,从区域层面对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状态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京津冀各自发展优势。据此,依据现有集聚现状及问题和京津冀一体化国家发展战略,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江西实施科技入园工程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以生产力促进中心为主体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大力推进科技入园,提高园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园区经济发展水平,从而促进了江西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彰显了科技支撑引领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8.
如何促进高端人才资源集聚?如何“借智引脑”提升区域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如何引进大校名院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以及推进产学研合作工作?这是浙江嘉兴市科协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重要课题,而在“市校合作”的进程中,浙江嘉兴市科协找到了解决问题“金钥匙”。  相似文献   

9.
当前高技术产品开发和生产的一种趋势是向特定的区域聚集,这种由产业间的密切关联及在空间上的聚集而形成的产业群对降低产品成本,加快技术创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探讨高技术产业群这种现象的内在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采取措施加快我国高技术产业群的成长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对高技术产业群的概念和特征作了界定,分析了高技术园区产业群的形成机制,结合我国高技术产业园区的实际,提出了推动园区产业群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中间网络组织,对提升区域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界定河北省钢铁产业集群内涵基础上,结合其发展现状和组织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从加强企业之间的分工合作,提升集群技术创新能力,调整产品结构,提升区域品牌竞争力和完善集群运行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组织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1.
在中微观层面,从区域协同角度分析京津冀协同发展问题。依据协同论和创新网络等理论,基于基础、主体、要素、载体、产业之间的互动关系构建区域协同创新分析框架,研究京津冀协同创新基础,从主体合作、要素流动、载体共建、产业协同等方面系统分析京津冀协同创新进展与成效;在此基础上,探讨京津冀协同创新面临的困境及问题,包括创新基础有待改善、主体合作仍需加强、要素流动与共享程度不够、载体共建能力还需提升、产业协同水平亟待提升等;最后,提出“夯实创新基础—强化协同合作—加快共享互通—加大共建力度—优化产业布局”的协同创新发展路径,为进一步提升京津冀协同创新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指由企业、高校或者政府为实现某种特定目标而建设的特殊区域环境。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如何创建高新园区、如何让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如何让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发展越来越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作为比内地晚发展近二十年的拉萨高新区,面对外部竞争激烈、内部优势缺乏的现状,在体制机制、创新要素、文化观念、创新创业体系上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立足于西部地区(拉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现状,对国内外、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发展进行仔细对比,提出了加强政策引导,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提供专业服务,改善园区创新创业环境;明确发展方向,形成特色优势产业;以企业为主,建立产学研合作模式等促进拉萨高新区发展的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13.
石萍 《科协论坛》2009,(12):26-27
学会作为科协的组成部分,是科协的基础,在发展科技事业、促进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因此,如何进一步加强学会建设,提升管理能力和工作水平,使其切实做到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务,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服务,为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服务,是我们需要重点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科技风》2020,(18)
产业园区是区域经济发展、城市可持续健康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集聚区。而园区信息化建设是产业园发展的重要支撑部分,又是区域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发展的新主题与新动力,创建以智能技术为支撑的生态、高效的智慧园区是未来的趋势。本文就以新材料产业园规划建设为基础,明确其建设目标和需求,提出新材料产业园智慧管理系统,设计了系统总体架构、技术架构以及各功能模块,并对各功能模块进行详细阐述,力求为新兴产业园区的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推动京津冀协同创新、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是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本文全面梳理京津冀协同创新的最新进展,深入分析京津冀协同创新过程中面临的资源对接、平台建设、产业合作、体制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和制约因素,研究提出京津冀深化协同创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科协论坛》2011,(8):26-27
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是当前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科协组织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依托自身优势,通过开展一系列工作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既是贯彻落实“三服务一加强”的重要体现,也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举措,同时还是加强学会能力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创新与学习——产业集群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新型的生产组织方式,以其强劲的经济效应和竞争优势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选择。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产业集群面临着如何适应新的国际地域分工格局的压力和挑战,创新和学习已成为集群不可回避的选择。构建产业集群创新系统,促进集群的创新与学习,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业集群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8.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新型的生产组织方式,以其强劲的经济效应和竞争优势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选择.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产业集群面临着如何适应新的国际地域分工格局的压力和挑战,创新和学习已成为集群不可回避的选择.构建产业集群创新系统,促进集群的创新与学习,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业集群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9.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重要区域发展战略之一,强化产业创新能力是京津冀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协同发展、提高区域核心竞争力、打造全国创新驱动新引擎的必然选择。本文基于DSR模型构建产业创新的指标体系,对京津冀产业创新能力进行测算发现,2014年以来,京津冀产业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在动力、状态、响应三方面均取得长足进步,特别是2018年后呈加速提升之势。但三地产业创新协同发展仍处于初期水平,存在创新能力发展极化效应显著、创新分工合作机制不完备、创新链和产业链难以有效衔接等问题。对此提出优化产业创新格局、完善人才保障制度、巩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研发成果转化应用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专利视角下京津冀机器人产业协同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机器人产业作为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提升其发展水平对于推动京津冀产业智能化具有深远意义。从专利分析入手,对京津冀机器人产业发展进行研判:(1)京津冀机器人产业发展已经进入"快车道";(2)京津冀机器人技术主要集中在高校,企业占比明显不足;(3)京津冀机器人技术构成既具有相似性,又存在不均衡、不对称现象;(4)京津冀机器人技术合作外溢明显大于京津冀区域技术内合作吸收;(5)北京市机器人技术成熟、发展稳定,天津市和河北省的机器人技术发展更加多元。并从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角度,在政策设计、成果转化、区域联动和区域竞争力塑造等方面提出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