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俄狄浦斯情结是中西方文学中共同的文学主题,他们之间既有相似之处,即都表现了父母子三者之间的三角关系,又有完全不同的表现形式,西方更为直接,表现为破禁之后的惩罚,而在中国文化中则表现比较隐晦,而且中国文化将孝引入心理机制从而从根源上消解了这种乱伦的出现。不同的表现与模式其实正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全面科学的幸福观,本文旨在通过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基本理论以课堂教学形式来指导当代"90后"大学生正确幸福观的形成,纠正其生活中幸福观的误区,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提高创造幸福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主要包括:幸福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结合和统一,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结合和统一,是享受和劳动的结合和统一,是个人幸福和集体幸福的结合和统一。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启示我们,在当代中国,要使人们生活得更加幸福,就必须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建设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以缓解社会压力,拯救心理危机,通过辛勤的劳动和奉献以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  相似文献   

4.
幸福观教育是学术研究的一个崭新课题,尚处于起步阶段。西方对幸福观的研究由来已久,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国对幸福观及幸福观教育的研究起步较晚。当前,国内对幸福观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幸福观教育意义的论证和价值探讨,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现状,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困境探讨,幸福观教育的内容,幸福观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等方面。但这些研究尚未形成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存在脱离实践的弊端。因此,幸福观教育研究首先要明确其基本内涵,构建幸福观教育的理论体系,并拓宽研究对象的涵盖范围。  相似文献   

5.
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至高的善,是合乎德性的活动,是快乐和友爱,思辨是最大的幸福。亚里士多德幸福观中的积极因素对当代社会可产生正面的影响,对于建构现代人正确的幸福观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要达到这种幸福观的改变,需要激发大学生拼搏进取的精神,增强大学生对思考的重视程度,引导当代大学生主动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并付诸于实践。  相似文献   

6.
中国儒道两派的代表人物孔子和庄子的幸福观各有特色,本文从幸福的物质维度、精神维度角度出发进行比较。孔子、庄子都热爱生命,对物质需求不高,注重精神方面的追求,孔子追求的是道德理性的内在满足,强调共乐;庄子追求的是单个人的心灵自由,精神逍遥。文章从孔、庄的生活背景、各自生活经历和理想人格观角度分析孔、庄幸福观的差异性原因。两者对幸福的理解不同,对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音乐是难以替代的无国界交流语言,繁荣的音乐预示着人类拥有高水平的生活.不管是现在还是以前,在我们的生活中音乐随处可见,且扮演着关键性角色.所以,人们纷纷致力于研究音乐,其中音乐历史更是研究重点.对此,本研究作者通过查阅大量研究文献,并结合自身所学重点分析了中西方音乐史的异同点,并提出了中西方音乐融...  相似文献   

8.
徐文彧 《文教资料》2011,(27):57-58
学习一种语言,不仅要掌握语言、语法、词汇和习语,而且要知道使用这种语言的人如何看待事物、观察世界,更要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社交准则、思想意识、语言行为,以及了解他们的社会文化。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对中西方文化差异进行了比较.以期更好地融入国际社会。  相似文献   

9.
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力军,其科学、理性的幸福观,对他们今后的人生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将产生影响.本文着重研究了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分析大学生幸福观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儒、道、释三家所述的幸福观中存在着合理成分,但也有其局限性,通过将马克思的幸福观与中国传统幸福观的比较,不仅能够克服中国传统幸福观的局限性,更能够为马克思幸福观理论的形成提供理论阵地。将马克思的幸福观与儒家、道家、佛家的幸福观相比较,可以看到马克思幸福观是具有革命性、实践性和现实性的。  相似文献   

11.
弗洛姆幸福观是多维度的幸福观。幸福是个体与存在的统一,需要是追求幸福的驱动力,爱是幸福的源泉,禅宗和精神分析是实现幸福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幸福、达到幸福的途径是什么、幸福与道德有什么样的关系等问题,是西方伦理思想家极为关注的理论问题,研究它对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幸福论和社会主义的幸福生活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作为我国青年的特殊群体,其幸福观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社会的文明进步。该文拟在对当代大学生幸福观存在的问题进行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在马克思幸福观视域下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幸福观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的幸福观大致呈现出四重不同面向:“箪食瓢饮”的幸福所反映的乃是一种德性幸福观,它既涉及人们正确对待欲与理、身与心关系的态度,同时也关涉到理想人格证成与理想社会的实现;“道法自然”的幸福提倡人应当过一种顺应自然本性的生活,只有摒弃人为,复归自然,人才能真正获得心灵上的自由;“长生久视”的幸福从“重生”的角度主张人可以通过修道的方式来达到精神与肉体上的快乐;“证成涅槃”的幸福所指向的乃是一种看破和超越现世苦乐从而达致身与心的无上自由的精神状态。这四重面向从不同侧面反映出中国古人对于幸福的独特认知方式和生存体验。  相似文献   

15.
近代幸福观较为科学地阐述了感性物欲幸福、理性道德幸福以及个体幸福、群体幸福之间的关系;在影响幸福的诸因素中突出了公共社会领域制度的作用;并突破了传统以德求福观念的束缚,强调追求幸福手段的多样化,尤其关注了个体的职业技能.这些都具有较强的普适性.针对大学生关于幸福理解的误区,借鉴其有益的观点和有效的做法,对我们打开大学生幸福教育的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西象棋表面上棋子设置、行棋规则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本质上,相同方面都是逻辑推理过程,不同的是中国象棋是等级社会理念在游戏中真实的反映,而国际象棋是人生而平等理念在游戏中的真实反映。诗性思维、儒家等级思想、社会道德体系和公民道德水准问题是中华民族进步的三大隐忧。在青少年中推广国际象棋,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起到弱化三大隐忧、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思维发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西传记文学研究》(中国文学出版社2003年1月出版),是四川外语学院何元智、朱兴榜两位教授合作的学术专著,系重庆市教委扶持的重点科研项目。我先后两次拜读,深感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专著以全新的视角,独到的见解,丰富的内容,不仅告诉我们中西传记文学发展的历史演变和传记文学的写作理论,而且其论述的人情度理,对现实的密切关注,引发读者对社会文明、人生价值、继往开来的深层思考,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积极思维和识辨能力。  相似文献   

18.
法的定义,是我们接触法学、学习法学的第一个基础概念,是法理学的学习基础,是我们学习其它部门法的基石。但就是这个最基本的概念,在中西法学史上争论激烈,始终未形成通说。在这里,文章将从中西法的词源、法学流派及法学家观点上对法的定义演变进行论述分析,希望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9.
人的幸福是多样的,于是“幸福”也就成了人类生活当中最捉摸不定的问题。幸福是人类的永恒追求,中国传统儒、道、佛三家幸福理念,对于中国人幸福观点形成具有重大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以儒家为主干,道家、佛家为两翼的三维结构。儒家的“德福一致”、道家的“自然无为”、佛家的“涅槊之乐”产生了和谐的碰撞与交融,为今天中国人的幸福观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为中国文化奠定了深厚的底蕴。’  相似文献   

20.
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中指出,人们必须永远不把道德当作幸福学说,所以幸福问题通常被认为是康德并不关心或者是被康德的道德哲学排除在外的问题。因此在康德的研究者看来,幸福问题远远不及道德与自由等问题来得重要。但事实上康德不仅认为幸福是至善的必然组成部分,而且承认幸福是人的天赋目的。所以,有必要对如何理解康德道德哲学中幸福概念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