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古代诗文创作追求"中和之美",强调"诗缘情",注重意境的创造;中国书法创作则追求志气平和、不激不厉,强调"书为心画"、"达其性情",中国古代诗文理论对书法创作的影响、渗透,使二者的审美精神和理念呈"同源"之势。  相似文献   

2.
<正>书法创作作为近现代书法理论中出现的概念,从字面含义来看,它由"创"与"作"两个方面构成。所谓"创",有"首创""独创"之义;所谓"作"则有"操作""书写"等解释。因此,笼统地讲,书法创作是指书法创作者生产、制造独特书法作品的活动过程。而在中国传统书法理论中,并没有"创作"这一概念,古人更多的使用"书""写"或"作字"来指称今人所谓的"书法创作"行为。其实,这两种不同的概念有着不同的内涵,昭示着古今不同的书法立场与追求。传统书法理论更多使用"书写"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3.
两宋之际,佛教盛行,书法上倡导"尚意"书风。苏轼则是士大夫中关注禅宗的领袖人物,同时也是倡导"尚意"书风的代表。探讨苏轼书论与书法艺术中,以书做佛事,书如其人,超尘脱俗,与心俱化的追求境界,从而看出苏轼书法之"意"的渊源是儒、释、道三家思想,其中佛家思想对其影响尤为重要,使得其书法作品深具禅意,成为不朽之作。  相似文献   

4.
汉代书法开始摆脱文字的实用性,书法艺术开始从广义的书法中分化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门类;汉隶、草书的兴盛;一批书家、书作的出现;汉代书法理论的产生,并开始从自然美的角度来探索书法美,对线条美的追求,“力”的审美追求的提出,强调书法的抒情性,对书法创作规律进行研究等等这些都标志了汉代书法审美的觉醒并走向独立。  相似文献   

5.
墨海玄珠     
作为一门艺术,书法当"艺"进于"道",并以对道的追求为旨归。正所谓"意,先天,书之本也;象,后天,书之用也"然而,当代书法已为物欲所蒙,玄珠渐遗。本文将从文字与书法的肇始入手,深入书法创作的内在要求来探讨书法之"道"。  相似文献   

6.
楚简帛是中国最早的手书墨迹。它以其独特的字势、体势、笔法和浪漫的楚风引发了中国书史上隶变的先声。它独特的形制和独特的笔法体系,对书写工具的原创,对笔意墨趣的自觉追求,不仅确立了中国书法的笔墨观念和意境体系,而且对书体的演变和中国书法形制的初创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后来书法成为独立的艺术样式提供了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7.
大量敦煌五代牒状写本的发现为重新定位五代书法的桥梁作用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从中可以看到五代对唐代书法的取舍与传承,尤其明显的是"颜柳"两大家书法在五代的接受与影响。五代书法有其自身的美学追求,萧散高远成为乱世之最高审美理想,这一美学理想在敦煌五代牒状写本中得到了更多的证实。而敦煌五代牒状写本多种多样的章法形制对宋代尺牍书风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唐代的外向书风到宋代的内向经营,五代书法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8.
王羲之《兰亭序》之所以成为天下第一,不仅其技能技巧纯熟,更重要的是,其书作中体现出来的超凡入圣的艺术意境。书法艺术美的本质在于人格精神、文化内涵的象征。字外功夫的厚薄将直接影响到书作品味的高低。艺术意境之美是超然象外之美。由此,我的书学主张"两尚"、"两不"。一是"尚古不泥古";二是"尚意不停留在技巧"上。学习书法不仅要技巧好,更要重修为、重情性、注重人格精神、学问修养。  相似文献   

9.
各个艺术门类均以对天地万物的感识为发端,简单的以"书画同源"来解释中国绘画与书法关系并非唯一方法。书画艺术的形成都与中国汉字的产生、演变息息相关,因此,书画关系谓之"书画同流"更为准确、更有意义;而且,画在先,书为后。二者既"同流",便有相似的表现手法与表意功能,所以,画作中常辅以书法;但二者毕竟各自为类,书早已从画中脱颖而出,在书作中绝无画功参与。此乃书画关系"二而一""一而二"也。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国,其文学和艺术深深地印含着中国独有的元素。书法艺术这一国粹是以线条来表达和抒发作者情感心绪变化的,体现了中国人对艺术追求中的情感的渲染和寄托,不仅书法家用自己的情感灌输着书法艺术,而且历代的书法理论家也认为书法是心与意的交融。一、扬雄——"书,心画也"扬雄的《法言》虽本不是专论书法的著述,然其中所表现的论书思想屡屡为后人所征引和推崇,成为中国书论的开山之作。他在《法言·问神》篇中有一段涉及"心"  相似文献   

11.
苏州,山温水软,杏花春雨,吴门文化的发源之地。其人间天堂的美誉,源于拥有众多的古典园林,因此,苏州也被称为"园林之城"。书法艺术,遍及苏州园林的各个角落,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本文运用苏州园林中的书法楹联、书法匾额、书条石这三种形式,探索园林中的书法文化,感受独特的书法意境。  相似文献   

12.
作为宋代“尚意”书风的两位杰出代表,苏轼与米芾在书法创作理念上追求自然天成、任性而为,书法目标理念追求不薄古人、大胆创新。他们的书学思想有重要的趋同性的同时,又有各自独立的书法识见:苏尊唐、米贬唐;苏重学问、米重技法;苏视书为娱事,米视书为正途。  相似文献   

13.
吴怀民 《河池学院学报》2007,27(4):113-115,119
意境是中国美学的,也是中国独有的艺术——书法的一个重要范畴。本文论述了中国书法之所以产生意境的原因;阐述了中国书法意境美的各种表现形式;对当前书坛在创作上由于受展览影响而缺乏意境的现象进行反思,提醒人们在书法创作中要重视营造意境。  相似文献   

14.
东坡论书是中国古代书法美学中的一份珍贵的遗产,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文章就其对书法创作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追求的艺术高度、作品的格调与作者的学识修养之联系等方面的论述进行梳理,探讨其论书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5.
如人     
元明清三代书法艺术尽管各有得失,但书法家们对书法取法的自觉选择却是具有艺术意义的,其中艺用书法中艺术的比重不断增大,逐渐脱离实用的范畴,走向纯粹的造型艺术的"美术书法"。然而,书法自古以来的终结追求是使得书法的造型技艺具有极为深厚的生命意义。并且,书法艺术的生命意义千百年来不断地被深化,其内在精神与最终指向都在于书者其人,书如其人,书者的人格塑造都被纳入书法的生命意义中了。那么,在重造型的"美术书法"的发展进程中,人们必须重新审视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书法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6.
论传统工笔画的 "写意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宋元文人写意画勃兴前,工笔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表现形态.受传统美学、绘画理论的影响,传统工笔画也具有写意性的特征.本文试图从画论的先导、书法诗意的融入及意境的营造的追求等因素的影响和作用入手,分析和探讨传统工笔绘画"写意性"的特征,从而对中国绘画传统作重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贠征 《文教资料》2015,(2):52-53
自古"书画同源",中国书法在中国传统绘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书画在起源、用笔技法方面有所类似,书法中注重"笔宗"意味,给书法绘画用笔以美学品格。中国古代文人画客历来重视传统笔墨的根基,书法用笔的各种美学思想对中国绘画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书法用笔的美学特点对绘画的不断注入,影响到中国画对流动性和哲理性的追求,从而使中国画具有了心灵化、哲理化、诗性化、意境化等非常独特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西宁市南大街小学为例,阐述在新时代文化大背景下,根植传统,追求书香、墨香,利用百年校史之优势,发挥区域联动之功能,建设一所具有"国粹"意境的书法特色学校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9.
2007年宁夏新课程高考文综卷31题是这样的: 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一些时代特点,如"宋人尚意",即通过字体书写,表现自己追求的意境.  相似文献   

20.
书法与诗歌,是南北朝两朵瑰丽的奇葩,二者关系甚密.南北朝书法兴起于秦汉魏晋书法的基础上,其创作,北朝尚碑,故碑书尤兴;南朝禁碑,文人习书,仅在尺素之间,故隶草盛行.其书法之美趣为"力"、"韵"、"意",这既是他们书法创作的追求,也是他们用来衡量书法优劣的标准.南北朝诗人得此美趣之后,致力于诗歌理论的研究和艺术美的创造,并灵活处理了三者之关系,打通了书法同诗歌之关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