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近期小说关于性爱的新探索相对于80年代的婚恋学侧重情爱的社会性因素的探索,展示了新层面的意义,即注意挖掘婚恋关系中的自然属性的作用,同时探讨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冲突,小说的理性蕴涵更趋合理,虽然至今仍然没有最后的答案,但每一次的努力都是向终极的靠近。  相似文献   

2.
马晓年 《成长》2006,(12):60-61
恋爱是人成熟过程中的重要阶段,也是学习爱与性的重要阶段。情爱的发展必然会导致情侣们不同程度的性接触,由情爱向性爱的发展是十分自然的规律;性爱使两个人的距离一下就拉近了,可增进情爱的深度,给人们带来无限的乐趣和生活动力。恋爱期间的性接触如果处理得好,会使人的终生幸福得到保障;处理不好,不仅使双方反目为仇,还会给人带来身心的永久创伤。  相似文献   

3.
叶灵凤小说因主要描写性欲、性爱为主,遭到左翼作家的攻击和贬斥。几十年来学界对叶灵凤小说褒贬不一,但从八十年代叶灵风小说在大陆重新出版、获得了读者好评和一些学者的肯定的事实来看,叶灵凤小说值得我们去研究,去探讨。叶灵凤是以现代的新观点、新的审美眼光来审视人的性心理、性意识和性道德的,表现了一种新的人道主义的性道德。叶灵凤无论是在性爱领域的独特表现,还是在艺术形式上的大胆探索,都显示了作为现代小说家的胆识和艺术才华,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张资平小说有一个独特的“性爱--宗教”生活表现领域。他对宗教虽有基本看法,在中国二、三十年代的知识分子中也颇具代表性,但其为文与为人具有分裂性。在其小说所摄列的人情世界里,宗教是爱情痛苦的精神避难所和生活煎迫的下层人的寄生地,也成为道德败坏者逃避罪恶的自欺欺人的面纱,同时还是一种道德批判的尺度。表现宗教与爱情、灵与肉对立是其小说的情节特征,也形成一种讽刺戏剧性。  相似文献   

5.
迟子建写了不少婚恋题材的小说,可是在牵涉到性爱心理和个人性情感体验的作品中,却表现出了深深的困惑;然而在大量的死亡描写中,年轻的作家却表现了少见的清醒和练达。但在长篇《树下》,频频的死亡改变了主人公的生活内容,却对其精神世界不起作用。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对人生"荒凉"的感悟自然带上了她与生俱来的性别体验,当我们重新审视张爱玲作品中的婚姻观时,在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后面有的只是一份冷酷的现实和残酷的清醒.  相似文献   

7.
8.
在处理现代人的情感问题上,池莉倾向于偏重女性,站在女性立场上关注女性命运,希望女性能够通过自我设计,更好的保护自己.而这种设计在池莉的小说中更多的表现在爱情、婚姻上,表现了现代知识女性在情感上,在把握自身命运方面表现出的较强的自觉性和自主性.  相似文献   

9.
情爱书写源远流长,徐Yu小说中的情爱书写在爱情日常性通俗性的面目上又赋予其哲理性现代性的品格,在通俗性与现代性两个向度上充分挖掘了爱情题材的潜力,从而提升和超越了传统的情爱书写。  相似文献   

10.
无论在东方还是中国,“性”都是一个非常敏意的话题。生活在二十世纪的对传统观念进行叛逆性观照的乔伊斯和沈从文自然不可能回避这一问题,他们不约而同地以性爱作为切入点,通过灵与肉的冲突对传统道德观念、性爱观念、婚姻观念进行颠覆.  相似文献   

11.
茅盾早期性爱思想的核心是灵肉一致的现代性爱观。他是一个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他认为明再造是进行社会改革的根本途径。因此茅盾早期性爱思想的阐发带有明显的再造明的意识。茅盾认为在明再造过程中以性爱为中心的道德改革与政治制度的改革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大革命失败以后,茅盾在《蚀》中分析其原因,认为是这两的脱节。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不少小说中的性爱描写呈现人文精神与审美价值的双重缺席的态势 ;文学既然是人学 ,就必然与性爱有缘 ,但人文关怀与价值追求应当成为内核 ,作家既要对性爱的存在根基发出本体论的追问 ,又要对性爱的价值与意义保持密切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当代文学作品中表现两性关系的层出迭现,不同的作家、不同的认识所表现的两性伦理观亦不尽相同。20世纪80年代末,王安忆以她的性爱主题系列作品“三恋”对两性伦理进行了深入探究,集中透视了在纯粹的情与欲的纠葛中的男人与女人,以女性的立场和眼光,对两性和谐进行了伦理关怀。  相似文献   

14.
当代大学生应具备什么样的恋爱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爱情是人生的重要内容,但不是人生的全部,正确认识爱情的本质,认识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是正确恋爱观建立的基础,也是青年学生谨慎驾驶爱情之舟的前提。  相似文献   

15.
新感觉派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首次触及并探讨了现代性爱主题,并将它置放于现代文明的宠辱毁誉中,而其性爱中的女性形象的塑造则能让我们把握到刘、施、穆的不同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6.
性爱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北朝时期的性爱观念是开放的,多妻、再婚、婚外性爱、同性恋等现象的大量存在即是证明。北朝时期开放的性爱观念对人性的张扬解放、社会的发展演进均具有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disrupts dominant discourses around boys and reading that often homogenise young males as reluctant, disengaged and, at times, adversarial readers. Rather than essentialising boys, we argue there is a need for a more sophisticated knowledge base about the influences, constraints and diverse experiences of boys as readers in society today. Drawing on interviews (n = 30) with Year 4 (8 to 9-year-old) boys at six schools, we consider their personal recounts of their enjoyment in reading, their preferred reading choices and narratives related to their experiences as readers at school. Analysis highlights boys' emerging reading interests, sophisticated and specific reading preferences, and changes in reading identities over time. Boys' preferences for particular fiction authors, novel series and genres dispute the common assumption in educational contexts that boys prefer to engage with non-fiction books. This finding is significant, as negative gendered stereotypes can impact on boys' reading self-concepts. It is also critical given Jerrim and Moss's recent research highlighting the importance of fic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ading skills. We consider implications for pedagogical practices that broaden reading experiences for the diversity of emerging masculine reading identities in nations such as Australia, where there is an absence of reading for pleasure in education policies.  相似文献   

18.
金庸小说异族女性情爱描写的倾向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庸武侠小说里异族女性的情爱描写。有一个引人注目的共同点。那些女子都美艳绝伦,对爱情坚定执着。而其爱情的结局又并不完满。这样的描写,有其作为通俗小说的商业动机.更有金庸个人识见上的原因。同时,也是通俗学传统母题的新时代延伸,这基于注重发掘不同民族间共同人性。倡扬互相理解向慕、“和平共处”的现代意识。  相似文献   

19.
奥地利犹太作家斯蒂芬.茨威格以精神描写而著名。他的作品《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强调了女主角追求生命最后的意义。这种女性的疯狂的爱打动并震撼了如此多的人,因此也可以说女主角终其一生投身于为爱的伟大行为艺术中。在这篇论文中我将从人物的态度和主人公一生的经历中探寻这刻苦铭心的爱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20.
柳永的<木兰花>(虫娘举措)、<集贤宾>(小楼深院)和<征部乐>(雅欢幽会)是描写词人与歌妓虫娘恋情的作品.它们蕴含着一种崭新的爱情追求--情投意合.这一崭新的爱情追求对后世爱情文学作品的创作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