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约瑟难题是困扰中国学界很多年的一个难题,从李约瑟提出至今,人们试图从各个方面来解答它。李约瑟难题对于中国的意义甚大,甚至有人认为其意义不亚于"哥德巴赫猜想"。就李约瑟提出的问题,从中国的传统文化、制度以及地理等方面给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科学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科学精神,而科学精神又蕴藏在深厚的文化之中,灿烂的古代中华文明在缺乏探索求证、自由平等的科学精神中发展缓慢。文章力图从这一角度给“李约瑟难题”一个答案。  相似文献   

3.
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在20世纪提出了一个问题: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长期领先世界,为什么近代的"工业技术革命"首先发生于英国而不是中国呢?这一问题称作"李约瑟难题"。这个"难题"的难点在于,问的虽然是科技史上的问题,但答案却并不在科技史之中,而在于哲学对科技的社会历史意义的总结之中。若以交换哲学观对我国的历史进行重新解读和总结,那么,这个难题其实并不难:科学技术作为人类的选择能力,其发展同样受着"用进废退"规律的支配,而其"用进"的舞台,就是商品经济生活实践。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先进,就先进在我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先进;我国古代的商品经济先进,就先进在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先进。然而,自西汉王朝开始,商品经济就一直受到了"家天下"政治的严酷压制而萎缩了,因此,我国的科学技术自此以后就没有太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中国是享誉世界的文明古国,在科学技术上也曾有过令人瞩目的辉煌。但从17世纪中叶开始,中国科学技术却江河日下,跌入窘境。据有关资料显示,从公元6世纪到17世纪初,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当中,中国所占比例一直在54%以上,而到了19世纪却骤降至0.4%。中国与西方为什么在科学技术上会一个大落、一个大起,拉开如此之大的距离?  相似文献   

5.
思维方式包括三个部分:自然观、价值观和方法论。中国传统的自然观重整体轻部分,重政治伦理轻自然;传统的方法论重直觉顿悟方法轻科学实证方法;传统的价值导向注重经验实用轻理论。本文从这三个方面出发,通过中西对比,揭示了中国传统思维下中国不能产生近代科学和技术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李约瑟难题”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学术界,并吸引了许多学者孜孜不倦地去探求该难题的答案。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1)对难题本身的真伪性讨论;(2)对难题的解答;(3)对难题意义的认识。我国学术界对“李约瑟难题”的研究对于我们如何进行学术研究,如何正确认识学术标准和学术价值,以科学的态度研究学术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公元16世纪前,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然而到了近代却一落千丈,被西方远远地甩在了后面.这就是一直困扰中西方学术界的"李约瑟难题".对"李约瑟难题"中外学者多从哲学、史学、社会学、法学、经济学及政治学等角度进行求解,而鲜有从教育学的角度进行解读的.从教育学的视角来看,其根本原因在于以"取仕"为目的的精英教育排斥自然科学、扼杀了人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8.
哲学作为一种世界观是化的核心,科学作为人们关于自然界的一种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体系与哲学紧密相关,因此,科学、哲学和化相互匹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这就意味着,在不同的化模式中会诞生不同的科学形态,以此为出发点,作对所谓的“李约瑟难题”进行了剖析:在中国哲学、化土壤上诞生不出西方意义上的科学就如同鸡蛋里孵不出小鸭一样,是必然的事,同样,由于中国哲学、化不可能为西方科学提供适宜的养料,所以西方科学这棵大树在中国的土壤上生长得枝枯叶黄。  相似文献   

9.
对“李约瑟难题”的再剖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哲学是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是文化的核心,科学是一种文化过程,因此科学、哲学和文化是三位一体的。由于哲学和文化是多元的,所以科学也是多元的;由于中西方的哲学和文化之间存在重大差异,所以中西方科学之间也存在重大差异。这是正确理解“李约瑟难题”的一个前提和关键。国内外许多学者之所以在“李约瑟难题”的有关问题上产生了种种误解,使这一难题迟迟得不到正确解答,其原因是由于他们混淆了中国科学与西方科学、科学与技术、科学与经验、经验技术与科学技术之间的本质差异。  相似文献   

10.
驰名中外的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曾于40多年前提出一著名的世界级难题--“中国古代有杰出之科学成就,何以近代科学崛起于西方而不是中国?”此难题公之于众后,国内外众多学者从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角度进行了探讨,但至今仍未有被世人公认的答案。该文认为,中国近代科技之落后于西方,除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原因外,中国明代以后整个教育的腐败没落乃是主要症结之所在。  相似文献   

11.
创新的哲学读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哲学理论上对创新的内涵加以阐释,指明创新的唯物论基础,创新的认识论依据,创新的辩证观,创新的价值论,从而在哲学理论层面上为人们界定一个科学的创新观。  相似文献   

12.
教育技术学科从创建到今天经历了很多阶段,蓬勃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一些问题出现,这时需要从上位的哲学学科来重现审视和指导教育技术实践活动,以使教育技术学科能够更好地发展。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教育实践和技术实践等成熟理论来阐释教育技术实践,希望能对教育技术实践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本文批评了认为马克思哲学已过时的论调,论证了马克思哲学的逻辑起点是"社会存在",从而消除了人与自然、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的对立.并指出了马克思哲学对当代社会尤其是当代中国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梅林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层面上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依据这一阐释定向,梅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具体方面做出了自己的理解。厘清梅林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对于我们正确把握第二国际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由于不能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性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常被曲解或误读,往往不能做到在人民根本利益基础上的理论和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对现实的批判与反思中建立的,根基在于实践,实践论的思维方式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根本的思维方式。我们应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科学地理解、分析我们所处的时代和面临的现实问题,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6.
教育在提高人的技艺的同时 ,却逐渐疏离道德 ,结果使共同体缺乏道德这种规范而面临解体。本文通过分析教育与道德疏离的原因 ,简单梳理洛克与卢梭的解救之道 ,并阐述传统教育的道德实质 ,提出只有恢复教育的道德目的才能免于社会平庸化和共同体的解体 ,实现整个人类的崇高德行 ,获得人类自由的动力。  相似文献   

17.
李安是一位在当今国际上享有很高声誉的台湾导演。中西结合的人物塑造,独特的叙事方式及出色的电影技巧形成其影片的艺术风格。他的电影创作体现了商业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对李安电影的分析有助于我们为当下市场不詈气的中国电影找到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18.
孟艳 《安康学院学报》2005,17(4):99-102
著名的李约瑟难题已经困扰了学术界数十个春秋,在人们尝试从不同的观点解答该难题的同时,对其是否有完全解产生了质疑.本文以自然科学领域的小波分析多分辨思想为出发点,用不同的历史尺度分别探讨了求解李约瑟难题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数学的构造性入手,我们剖析了李约瑟难题,并通过论证指出:近代数学是中西结合的产物,中国在近代数学方面落后的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及时地吸取他国之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