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前学生使用的工具书很少解释文言词义,我们就要求学生把课本注释当作“工具书”来用。并且在教学文言课文时,注意指导学生看注释、用注释,从而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首先我们告诉学生,注释中的翻译有直译与意译的区别。直译能做到字字落实、句句交代,但有时在语气上难以同上下文连贯。意译语句通顺,但往往不能字字落实。  相似文献   

2.
古书的注释     
古书的旧注所包含的内容是相当广泛的。它不仅有生词难句的解释;还有思想文义的分析,各种名物、典章制度、历史事实、礼仪习俗等方面的介绍;历代学者的研究心得也常常写在有关古书的注释中。这些,对于古代作品的教学都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生命的注释     
生命是什么?是刚出生的婴儿?生命是什么?是春天的花蕾?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它像什么。生命像春的吟唱,鹰的展翅,树的葱绿。更确切地说,生命像一条川流不息的河流。没有富贵、权力,我们也不能说自己的生命毫无意义;没有亲情、友情,我们更不能说自己的生命是大片的荒漠:没有成功,我们万不可说自己是弱者。站起来,挺起我们的腰,生命会因我们的执着而美丽的。生命的过程由我们创造。上帝是公平的,他赐予了我们同样的生命,同样的归宿,但他不能赐予我们美好的一生。走好人生路,却要靠自己的奋斗。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像星星,不,像流星…  相似文献   

4.
古书的注释     
一、古注概述 我国对古书的注释工作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期,古注的雏形已经具备。独立的先秦古注早已亡佚,但在先秦传世文献的正文里,却保留着“传”、“解”、“说”、“记”等古注形式。注释的内容也较丰富,既有对单个词语的诠释,也有对句意章旨的说明。一些常用的古注术语也大体具备,如“谓之”、“之谓”、“曰”、“为”、“言”、“犹”等。  相似文献   

5.
注释杂谈     
一似是而非中华书局《宋诗一百首》选有邵定翁一首《插田》。诗句是: 明朝早早起插田,东方未明云漫漫。阿婆拊床呼阿三:“阿三莫学阿五眠。汝起点火烧破铛,麦饭杂菽炮鲞羹。邱嫂拔秧哥春耕。田家何待春禽劝?一朝早起一年饭。饭萝空,愁杀侬!”这首小诗,写田家生活,情真语挚,绘影绘声。作者不是名人,作品过去也没能广泛流传。编者把它选入《宋诗一百首》中,是很有见地的。但在“注释”方面,却有值得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6.
趣味注释     
《好同学》2005,(4)
1、自满:拿别人的缺点和自己的优点作比较时得到那种感觉。2、世故:不张嘴就能打哈欠的能力。5、不幸:因相信别人都是幸福的而产生的那种感觉。4、道歉:犯错误后说的正确的话。5、自私:唯一离开营养也能滋长的东西。6、时间:人们总想扼杀它,但最后被它扼杀的东西。  相似文献   

7.
注释青春     
青春,是三月争奇斗艳的花朵,是七月色彩缤纷的太阳雨,是十月灼人眼目的红叶;是喷薄的旭日,是竞发的百舸,是搏击长空的雄鹰;是弹着欢快的琴弦,一路坎坷,一路执着地奔向大海的小溪;是挺直了躯干,热烈拥抱蓝天的白杨……青春,是一个又一个簇新的梦幻,编织着岁月的美丽;是一次又一次汗水淋漓的播撒,让憧憬的田野不断地传递收获的喜悦;是驿动的心,在穿越一道道迷人的风景线;是探寻的双足,在踏响一条条辉煌的征途……这就是青春———为一道难解的方程而蹙紧双眉,从不轻易地放弃;为一篇精彩的作文,久久地沉思无语,决不潦草…  相似文献   

8.
注释指正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高中第一册课本(必修)里有处文言注释有点小错误,现予指正:“以戏弄臣”(《廉颇蔺相如列传》)课本注释为:“皇帝狎近宠爱之臣。”此注释显然是错误的。我们结合课文内容,就不难发现,蔺相如授璧之后,秦王传以示美人及左右,且于列观见相如,礼节甚倨……对  相似文献   

9.
注释质疑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1992年10月第一版、1993年4月贵州第一次印刷语文第一册和1993年4月第一版、1994年10月贵州第二次印刷语文第二册,两册书中的文言诗文注释,笔者认为有的是错误的,有的欠确切、欠完整,有的词语需要加注而未注。但所见未必正确,爱质所疑,以就教于编注者、广大语文教师和读者以及专家们。 (一)、《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初一册课本注:“村外有绿树环绕(近景),远处有青山。合,聚。郭,城。斜,这里是立的意思。”这对“绿树”两句的意思说得既不完  相似文献   

10.
注释析疑     
一、《梅岭三章》中的“须”和“应”“此头须向国门悬”的“须”,解释为“定要”比解释为“必须”要妥当些。因为“必须”只能显示主观方面的意愿,而不能反映当时设想的客观方面的趋势。而“定要”则能同时反映主客观两方面的情势。和起句联系起来看,作者回顾一下,在广袤的南方展开的轰  相似文献   

11.
细读注释     
注释的形式有三种: 一是眉注,即在一篇文字的上方作注; 二是夹注,即在文字中间作注,或用括号标示,或用小号字指出; 三是脚注,即在一页文字之下或一篇文字之后作注。 从功能上看有三种注释: 一是提示性注释,主要交代文章出处,简介作者,或提示时代背景,概述作品主要内容,或解释题意,点明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12.
文言文的注释,特别是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的注释,是个要求高,难度大的题目。以笔者的浅陋来谈这个题目,近乎班门弄斧。只是因为工作关系,这几年多多少少接触过这个问题,感受颇深,所以不揣冒昧,写出来请方家指教。 一 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书面语言,经历了好几千年的时间。由于语言的不断变化,此地对于彼地,后人对于前人的语言,总有一些弄不大懂的地方,这就需要研究解决,于是注释之学应运而兴。又因为古籍流布中,口传手抄,官刻私印,版本不同,文字歧异;注释家各有  相似文献   

13.
六年制重点中学高中数学课本《解析几何》177页例4“化圆锥曲线的极坐标方程ρ=ep/1-ecosθ为直角坐标方程”解答中有这样一段话:在将 (x~2+y~2~(1/2))=e(x+p)两边平方时,对于 e>1的情形,方程产生增根…….为什么?课本未作说明,现作如下简单注释.  相似文献   

14.
现行高中语文统编教材第三册《毛遂自荐》这篇课文中,当毛遂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晓以利害,楚王答应订立盟约之时,“毛遂谓楚王之左右曰:取鸡、狗、马之血来!”课文注释将这句话解释为“这里泛指结盟时用的牲血”。对此注释,笔者颇有异议。凡读过《史记》的人都知道,战国时期,歃血结盟,所用牲血,是有一定等级的,“天子用牛及马,诸侯用犬及猪,大夫以下用鸡”(《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遂这句话,正是体现了当时结盟所用牲血贵贱之不同,马血给楚王,狗血给平原君,鸡血才是为自己准备的。毛遂这样吩咐,既符合当时结盟的礼仪准则,更是他精心设计,进一步推动盟约顺利订立的苦  相似文献   

15.
16.
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二十一页习题四引了《韩非子·内储说上》一段文章:“齐宣王使人吹等,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竿,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课本注解:“〔以〕同‘巳’。”我认为此注不妥。如将“以”解作“巳”,便同上文语意毫不连贯。上文说;  相似文献   

17.
古文注释辨     
“通籍”解(《黄生借书说》)“通籍”一词有三解。一,“通”,读通弄懂之通,犹言理解、领会。“籍”,书籍之籍,意译为书中要旨。一九六一年一月二十三日《人民日报》陈友琴《从借书谈起》断“通籍”句:“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译后半句为“都记得不少并领会其中要旨”。二,名字上通到朝廷。同年一月三  相似文献   

18.
高中语文课本几经修订,注释亦反复订正,然而纰漏仍旧不少。现就1991年来才使用的(必修)课本中有误的注释,择要辨正如下。一、音义误释.例如: 1.“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孔雀东南飞》⑤)中的“适”字,课本注释为“适合、依照”。音义均注错.“适(適)”有两个音项:一读“shǐ”;二读“dí”,“适”当“适合”讲读“shì”。可这儿该读“dí”,顺从的意思。《玉篇·辵部》:“適,从也.”《汉语大字典》音项(二):“dí,义项①:随从,顺从”又正引了《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的这句诗和余冠英的注:“適,顺从。”  相似文献   

19.
《迢迢牵牛星》是修订后首次入选初中语文课本第六册的一首文言古诗.教材对这首诗中“盈盈”一词的注释为:水满的样子.笔者认为这是望文生义.只要对课文稍作分析,不难  相似文献   

20.
北京版初中《语》有《晏子使楚》,中说: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也。令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