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让评价回归本真。何为本真?我们认为,评价的本真就在于真正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和进步。这份本真源于我们的几个基本信念:我们相信每位学生都有发展的需要;我们相信每位学生的发展需要是多元的;我们相信每位学生需要终身发展。教育是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慢慢"生发的过程。教育要在期望中等待,要在欣赏中引导每位学生成长。在我们看来,每位学生都有发展的需要,不同年龄段、不同性格、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需要。学生评  相似文献   

2.
在课堂教学中,"合作"意识的培养非常重要,不仅能够使学生彼此促进,更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因此,教师应充分理解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内涵,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合作"环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从为学习而学习、为父母而学习中解放出来,进入到"为兴趣而学习"的情境中来。一、组织合作、强调竞争个人的能力是微弱的,所以我们需要合作;但是,几个人在一起时又容易滋生出懒惰心理,所以我们又需要竞争,  相似文献   

3.
龚惠志 《教师》2014,(10):117-117
正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反思一下自己说过多少"流畅的废话"。一位学生曾在日记里写道:"班主任在教育我们时滔滔不绝,可是我们多想有插话的机会,我们最需要的是沟通和探讨,您一人垄断话语权不是我们需要的。"当教师在对学生苦口婆心、语重心长地说教时,只是把学生当成一种角色,忽视了学生也  相似文献   

4.
在日常音乐课教学中融入小器乐教学是音乐教育的新方向。"小器乐进课堂"需要教师与学生"约法三章",上好入门的第一课;需要家校互动,帮助学生保持器乐学习的积极性;需要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以学生为本,努力积累课堂器乐教学经验。我们应将器乐教学落实到课堂的每一处细节中,进而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5.
<正>"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这说明数学充满智慧,数学学习是智慧的行为。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有效的数学活动,成就智慧课堂。让我们的课堂成为智慧课堂,就需要我们"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探究为主线,引领学生向更新、更高的方向攀登。走向智慧,既是我们教学的宗旨,也是张扬学生个性、构建智慧课堂的根本,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享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智慧课堂需要教师的智慧,更需要学生的智慧,师生的共同发展,才能彰显  相似文献   

6.
<正>陶行知老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理论十分重视"做"在教学中的作用,认为"要想教得好,学得好,就必须做得好"。这一理论留给我们的深刻启示就是要在做中教,做中学。以往我们的学生都是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也是蜻蜓点水。科学是一门具有鲜明特点的学科,它的教学需要学生动起来,需要学生亲身经历,实践操作,那么如何让学生在科学课堂上变"坐"为"做"呢?下面笔者就谈谈自己在科学课堂中  相似文献   

7.
王德明 《中国教师》2014,(13):62-64
<正>"仁"是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以人为本不可偏离"仁",坚持以人为本还需以"仁"为本。学生轻生是当代教育的一个最令人心痛的话题。一个个触目惊心的事例、一组组骇人听闻的数据都在警示我们:"人本"教育杜绝用生命来学习。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习,还需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幸福的情感。孔子云:"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仁本"要求我们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轻松、享受到快乐、品尝到成功、体会到关爱。孟子云:  相似文献   

8.
宋晴瑛 《中学生英语》2015,(2):95-96,98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盛行的今天,当我们细细反思时,常常发现,由于教师的备课过于充分,预设问题的答案过于局限,看似热热闹闹的、学生参与度高的课堂,实际并没有很好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而是学生被"霸道"的教师牵着鼻子走,学生的"需要"常常得不到满足,学生的"不需要"常常得不到尊重,尤其是在英语阅读课型中尤为突出。为了能改变这一现状,我在阅读课的教授中做了些尝试,初步获得了一些成效。  相似文献   

9.
儿童与生俱来就有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意识。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处处为学生着想,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得到满足,获得成功。现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76、77页《认钟表》教学片段为例,谈谈本人在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的需要,满足学生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研究性学习"是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已成为当前教育界的一个共识.在推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一方面我们需要思考如何改革教学方法,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另一方面我们还需要思考如何用"研究性学习"的理念来改造和挖掘传统教学内容中适合学生研究和探索的素材.在这些需要我们思考的新问题中,尤其迫切需要我们思考的一点是,在"研究性学习"方式中,我们究竟应该向学生展示什么样的数学?"酒杯中的解析几何问题"就是我在"研究性学习"的理念指导下从一个新的角度向学生展示解析几何知识的一次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11.
如今的课堂十分强调学生的活动,教师在组织教学时也很在意教学过程中学生活动的安排——"要让学生动起来"。在这早已深入人心、也早已流行于课堂的理念的召唤下,如今的课堂确实是热闹了,活泼了。但"要让学生动起来",这只是口号;而"能让学生动起来",这才是实效。"真"语文,需要的是"真"活动;语文课上的活动,也需要求"真"打"假"。如今课堂教学热热闹闹的活动的表象背后,有一些东西需要我们冷眼旁观,需要我们冷静反思:"要让学生动起来",这只是理念;"能让学生动起来",这已是行动;而"真让学生动起来",这才是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这是新课标所倡导的,更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践行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个体差异也是教师应挖掘的一种教育资源.同时,发展学生的个性既是个体成长的需要,也是未来社会对建设人才的需要.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如何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呢?  相似文献   

13.
课堂教学情境是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课堂教学活动,即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为了达到既定的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或创设的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巧妙地为学生创设现实的、有意义的情境,在情境中教会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有丰富的内涵,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生活需要数学、数学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游戏"情境,学生在学习时没了障碍,自然就开启了"乐学"的大门。  相似文献   

14.
实用课堂不仅仅是简单、规范的课堂,还应该是顺应学生发展规律的课堂。而等待能够让学生静静地思考,充分的展示。等待是对学生发展规律的遵循,是我校"以实用为原则的小学课例群开发研究"课题组所研究的"实用课堂"应有的教学策略之一。实用课堂真的需要等待,需要我们用耐心去等待,需要我们用爱心去等待,需要我们用智慧去等待。  相似文献   

15.
现在我们的阅读教学,注重学生的自读自悟,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是尊重学生阅读行为的巨大进步。但同时,我们的阅读也需要"咬文嚼字"。如何咀嚼文字,还阅读以本色呢?笔者以《湖心亭看雪》为例,谈一谈如何在阅读中"咬文嚼字"。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四个字"听、说、读、写",其中读是极为重要的,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是语文教师必须教会学生的一项任务。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形成需要教师的指导,但阅读能力的提高需要学生不断的训练。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这个道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就书而教书,而是要多形式多途径开展教学,要以教材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参与  相似文献   

17.
中学数学教学中对教学和科研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发展,我们需要让知识传授下去,因此,我们需要对高中数学研究性教学的内容进行选择,这些远远不够,我们还要对学生进行问题意识培养,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解决问题的原则,让学生选择适当的教学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数学解题能力是高职学院《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需要,也是高职学生学习后续课程、提高创造能力的需要。《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而数学思维能力反映在通常所说的数学解题活动中。为此,我们在教改中提出以强化解题意识为宗旨的"问题本位教学"。  相似文献   

19.
注重作教指导 提升习作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在很多教师采用的"逼压式"教学方法的背景下,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学生"挤牙膏式"的写作方式,写作兴趣的丧失,习作能力的缺乏。如何以语文实践活动为载体,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为学生创设一个激发写作灵感的平台,是我们在写作教学中需要思考与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多年以来,在阅读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的"咀嚼喂养"式教学并不利于学生能力与个性的发展,我们需要的是一种个性化的文本解读,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强化学生的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