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及其教学实践遇到了极大的挑战:一是要在所有在校大学生中开设,是通识课,是施行政治教育和良好品德教育的基础性主干课程;二是这种教育要在不同专业和知识准备的学生中实践教育理念,教材的处理难度大,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因此,需要教师钻研教材理论,精心设计教案,驾驭课堂时势,把两课教学向学生、向现实、向人文素质培养的路向延伸。  相似文献   

2.
通识教育是大学生必须要接受的基础性教育。高校教育应研究与借鉴通识教育,明确通识教育的目标,融通通识教师与专业教育的内容,改进教学方式,强化基础性和人文性课程设置,增加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与考核强度,从而促进大学生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论教师教学创新的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教学创新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解决教学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更新观念,学习先进教学方法,并创造性地应用于自己日常教学活动的过程。教学创新具有过程性、领域性、个体差异性等特点。教学创新的内容包括超越课堂、超越教材、超越自我和超越现有师生关系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通识教育是一个国际化认同的议题,中国本土实践的通识教育仍面临由于"通"与"识"的模糊认识带来的发展困境.新时代,通识教育必须扎根中国深厚的文化传统,回应时代诉求,"以整全人的塑造"为价值理念培育时代新人,强化"阶段贯通""文化联通""视野融通",基于跨学科的广博性与基础性知识,聚焦于人文性与科学性知识,着眼于通过知识的学习培育"人"的通识素养,以深化、创新通识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5.
从课程教材的发展史来看,教材观可概括为知识教材观和智慧教材观.新课程实施中产生唯教材是从现象的原因,是教师的教材观未能实现由知识教材观向智慧教材观的转变.知识教材观认为教材是教学的蓝本,规范、控制着教师的教学;教材的关键部分是知识点和练习,且教材是教学的惟一资源.知识教材观导致了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失衡、基础知识与学科整体相矛盾、学术性与实践性相冲突,以及课业负担过重等现象.智慧教材观视教材为发展学生能力的素材,教材的价值不在于"控制"教学,而是为教学提供基础性文本,教材的结构具有开放性和创生性.智慧教材观是对教师教学智慧与学生学习智慧的张扬.教学方法的变革必须树立智慧教材观.  相似文献   

6.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要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重视创新。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性学科,是进行创新教育的有效工具之一。创新教育起始于问题,收获于问题。因此,在课堂上质疑问难,鼓励求异,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一、质疑教材,不拘泥于课本,拓展创新的空间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教师组织教学依靠教材,而教材是教学的载体。教师在教学  相似文献   

7.
创新是时代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学应如何依据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但是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内容,都是一些基础性、常识性的问题,而且,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主要是为教师的讲授提供蓝本,尚未做到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素材。因此,教师的任务是要在简单平凡的日常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发掘教学中的创新因素,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相似文献   

8.
通识课程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先进的教学理念下,通过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互动,使学生在智能、情感和社会化方面获得进步与发展。通识教育课程具有松散性特征,实现有效教学要保持通识课程模块间、通识与专业教育课程间的有机联系,这必然会面临目标定位、管理机制以及处理与专业教育的关系等诸多问题。建议高校围绕培养目标、管理机制、课程结构和教学手段等方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寻解决问题的路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一、整合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促进生物学教学由微观转向宏观在高中生物学中,微观性是其最重要的一个特征.教材中的众多微观内容是学生进入生物课学习的基础性知识,同时也是生物教学的重点内容.但也正是由于这种微观性的存在,给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造成一定的障碍,成为教学和学习的重难点.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对于这类微观性知识点的教学,教师通常使用挂图、板书、模型展示等方式作为辅助性教学,力求  相似文献   

10.
课程思政背景下,文学通识教材的目标设计需转向以价值引领和能力提高为中心,结构设计需注重生命逻辑、知识逻辑和思政逻辑的融合,编写原则需坚持审美性和思政性、历史性和当代性、学术性和生命性的统一,编写方法要在“灵活承续”中促进教材目标的达成。文学通识教材的设计与编写问题研究,对推进文学通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主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推理、演算等方面的能力。目前,教学中存在一些弊病.主要表现在教师过于注重推理的严密性.而忽视学生人文精神及创造力的培养,使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在选择和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认真领会知识、能力、情感教学目标的要求.大胆做出一些尝试.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更多的收获.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通识课、双语课课程特点的分析,结合当前培养国际化创新复合型人才的目标,文章探讨了如何在现有教育环境、教学资源条件下,以通识课为切入点,在高校开展通识课双语教学的路径和方法。以“计算机网络”通识课双语教学实践为例,综合考虑通识课、双语课教学目标及授课对象特点,在教材选定、教学内容、教学语言、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精心设计,注重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计算机网络知识的掌握及英文理解、表达能力的培养,实现从“学”英语到“用”英语的教学理念的转换,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传统知识观给通识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境,然而信息时代下的新知识观和通识教育实质之间却存在相同的旨趣,与此同时信息技术也对通识教师本身产生重大的影响.当代通识教师摆脱教学困境的核心途径就是转变固有知识观和教学中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14.
大学通识教育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规划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探讨大学从文雅教育开始、历经共同科目、而后发展至当前通识教育的演进历程,并说明文雅教育系针对职业教育、共同科目系针对选修科目、通识教育系针对专门教育。文中强调专门教育加上通识教育才是专业教育,析论通识“教育”、通识“课程”、通识“科目”、通识“教学”、通识“评量”之间的逻辑序列及其内涵与相关。其中特别对通识课程的规划和通识教学的理念,提出基础性和补救性、广博性和多元性、进阶性和统整性的层次,以达成清晰明确的表达能力、综合统整的判断能力、多元整合的全人教育为通识教育之目标。最后以美国著名大学通识教育的课程规划、学分比例以及教学评量等印证:要成为一流的卓越大学,必须重视和加强通识教育。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素质教育实施的大背景下,通识教育受到各大高校的普遍重视。语言通识知识和技能作为通识教育的一部分,理应受到认真的对待。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语言通识教育尤其是外语通识教育往往受到忽视,作为"小语种"的俄语通识教学更是面临着无比尴尬的境地。为改变这一现状,可积极开拓语言类通识选修课的范围,积极将专业俄语教师和公共俄语教师纳入到通识教育教师的队伍体系中,因此,大学俄语教师将会面临着新的任务和挑战,应做出合理的角色转型,以促进我国大学通识教育中俄语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通识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学生统整的知识与学识、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从而实现全面发展。"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要完成语言教学的基础任务,还要兼顾通识内容的传授。这是现代外语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是时代的要求。也为大学英语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以通识教育—大学英语的课程性质—通识教育视阈下对大学英语教师的要求—大学英语教师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为线索,对通识教育视域下我国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旨在引起大学英语教师的危机意识,从而推动大学英语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和我国高等教育水平的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7.
教材作为知识、方法和情感的载体,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的课程资源之一。课标版的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材得到了广大教师的青睐,但同时教师在使用过程中对教材也提出了诸多的不同看法。新课程强调“用教材教”,鼓励教师充分而有效地将教材知识激起激活,形成富有创新、生动活泼、学生参与的教学设计。因此,新课程的教学也是教师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的过程,是课程创新和开发的过程。一、确定创新性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起着定向作用,使教学中的师生活动有明确的共同指向。它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物理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指南和评价依据,它规定了物理课程  相似文献   

18.
专题式通识教育的鲜明理论导向和复合育人功能,是有效统筹教师、学生、教材、授课过程、教学效果、教学研究等方面的适宜方式。其适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和授课体系转化,适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要求、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建立学习型组织、教师的研究和创新等。  相似文献   

19.
教材是学生用来学习知识的工具,是教师用来教学的指导性蓝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把握和用好教材是创新教与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高职教材改革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教材建设的方向应充分体现高职教学特色。高职教材建设的基础性应能集成当前本专业的先进技术,而高职教材改革的关键在于改进高职教材结构。将各种先进的高职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成果融入高职教材中,是实现高职教材升级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