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后殖民主义理论家赛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以及德里克对东方主义的补充,可对美籍华裔作家谭恩美的小说《喜福会》作后殖民语境下的剖析。小说中母女代表着东西方文化的二元对立关系。由于东方在西方他者化的凝视下处于不对等的关系,其二元对立的消解取决于两代人对文化身份的反思及对自我镜像的再投射。只有用宽容的文化心态去观照异质文化,才能找到文化共生的途径,东西方文化才能从二元对立走向消解。  相似文献   

2.
张艺 《考试周刊》2010,(7):29-30
东方主义是“西方”表述“东方”的理论和实践。本文从东方主义视角出发,解读《喜福会》中的东方主义元素,指出谭恩美在建立一个中美文化相互理解与交融的理想社会同时.中国作为其写作的重要资源必然或多或少地经过东方主义的改造。  相似文献   

3.
谭恩美是当今美国文坛颇为引人瞩目的一位美国华裔女作家。1989年她的处女作《喜福会》刚一出版就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曾经占据《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达9个月之久,并包括获得全美图书奖,海湾地区小说评论奖等在内的多个重要奖项。《喜福会》由16个相互交织的小故事组成,表现了移民美国的四位中国母亲和他们各自在美国土生土长的女儿们之间的关系和冲突。揭示了作者为了迎合西方读者的口味,而不惜集中地大量地呈现旧中国某些陋习的东方主义情愫。  相似文献   

4.
《喜福会》是谭恩美的成名作。该小说主要描写了四对美籍华裔母女之间错综复杂、悲欢离合的故事,深刻反映出第三世界妇女在以白人男性为中心的美国社会中为生存而挣扎斗争的现实。基于此,运用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来分析《喜福会》,探讨四对美国华裔母女对多重压迫的觉醒和她们如何在性别、种族、阶级的压迫下进行修正和建构自我身份,以及在美国社会中建立自己独特的价值与文化身份,从边缘化的"他者"形象逐步转变为"自我"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以《喜福会》中的男性角色为对象,分析该作品中华裔男性与西方白种男性形象的差异以及其背后所隐舍的文化意义.进而讨论以谭恩美为代表的华裔女性在文化认同上存在的问题以及在中关文化的碰撞与渗透中如何建构华裔独特的文化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谭恩美的《喜福会》是一部美国华裔母系文学的代表作,自其出版就受到大多数读者的欢迎和喜爱,尤其是白人读者。虽然,在此书中作者谭恩美赋予了母女以中心地位,但读者还是可以或多或少地感受到华裔女性的边缘化地位。基于此,从华裔美国母亲的"他者"身份、解读东方主义情结,以及探讨"心理精神因素植入系统"在小说中的作用三个方面,简要分析该作品中华裔女性边缘化的成因。  相似文献   

7.
在《喜福会》中,华裔作家谭恩美从母女关系的角度阐述中美两种文化的差异、冲突及融合。在作者笔下,中国呈现了神秘莫测、阴森恐怖的景象,而美国则是自由平等、富足幸福的社会,这正是东方主义中阐述的东方是低劣的而西方是优越的理念。  相似文献   

8.
<喜福会>中儒家思想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人际关系和中庸之道上.本文主要从麻将和母女关系两个角度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叙事学的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和叙事者三个方面,分析了美籍华裔作家谭恩美的作品《喜福会》。通过对中国母亲与美国女儿从不理解到达成谅解,指出了中美文化的冲突和解决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对于谭恩美的代表作《喜福会》,其研究视角主要集中在中西文化对抗、母女关系、以及女儿们的身份认同等方面。本文认为,《喜福会》也是一部成长小说,它不仅讲述了四对母女之间价值观的碰撞,还描述了几位女性的成长历程。本文将对小说中吴精妹、龚琳达和许安梅的故事进行研究,探讨母亲们在旧中国以及女儿们在美国遇到的种种磨难和她们的成长经历。  相似文献   

11.
《喜福会》是女性主义作品的一部代表作,意在表达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探索华裔女性在特殊生存环境下,对女性自尊的追求。本文以女性主义意识为源头,分析女主人公们在不同时代所遭受的来自男权主义的压迫及她们逐渐走向反抗的过程,揭示她们追求女性的独立平等、自由解放的反抗精神。  相似文献   

12.
以“精神顿悟”的视角分析《喜福会》中母女的觉醒历程,探究小说中母亲们面对中国旧社会父权压制如何从妥协、无自我意识走向醒悟,找回自我精神意识,实现“顿悟”;以及追求美国文化的女儿们如何在中美双重文化身份夹击的环境中找到自我,理解母亲,实现“顿悟”。旨在使读者对谭恩美在《喜福会》中母亲及女儿的遭遇描述有一个新的认识,明白母亲和女儿的“顿悟”是有迹可循的,并了解到当两种文化碰撞时,应该持有包容的态度。  相似文献   

13.
葛丽 《华章》2010,(25)
本文试从叙述学角度,以文本的叙述层次为对象,对<喜福会>的叙述策略进行剖析,并论证作者是如何以叙述分层的方式构建文章结构,凸显小说主题,以结构表现情节的.  相似文献   

14.
《喜福会》是著名华裔美籍作家谭恩美女士的成名作,一问世便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与追捧。小说讲述了四位华裔母亲与四位美国女儿之间的情感纠葛,并以母女之间的误解、冲突,及最终的和解为主线,充分向读者展示了中美文化之间的差异、碰撞以及互补。本文将以小说中的情节为依据来对比分析中美家庭教育观念和方式的不同。  相似文献   

15.
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代表作《喜福会》,讲述了第一代美国移民中性格、命运各异的四位中国女性以及她们生长在美国的女儿的生活经历。小说由一片鹅毛引出,而综观整部小说,鹅毛是连结母女关系的一根重要纽带,一个意味深长的线索,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鹅毛在中西两种文化中的内涵,从情感和文化两方面阐述其在《喜福会》中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谭恩美在《喜福会》中探讨了出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母女关系以及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本文将以作品为基础分析母亲的形象与女儿的形象,拟通过对母女形象的分析探求谭恩美在异国所寻求的那份无法割舍的中国情结。  相似文献   

18.
隋丹 《华章》2010,(28)
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的代表作<喜福会>描写的是解放前夕从中国大陆移居美国的四位女性的生活波折,小说塑造的四对母女形象由于受到了不同文化背景影响而出现了母女之间的冲突.本文以<喜福会>来分析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以及存在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由于社会历史背景、地理环境等的不同,中西方存在着很多差异,婚姻观就是其中之一。本文从婚姻观的角度出发,以谭恩美的《喜福会》为语料,对《喜福会》中生长在不同文化背景及价值观下的母女对婚姻的态度进行对比,从而找出中西方婚姻观的差异,帮助那些国际联姻的人实现更好的交际。  相似文献   

20.
华裔美国作家谭恩美以独特的叙事技巧,在其小说<喜福会>中,通过母女关系反映了中美文化之间的差异冲突与最后的融合.除了其他文化价值之外,谭恩美独具风格的叙事艺术也极具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