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十九世纪末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课文编者在注①中说:“选自《契诃夫短篇小说选》,有删节。”删节后的《装在套子里的人》有两个优点: (一) 套中人别里科夫的形象显得更集中、鲜明、突出,有利于了解俄国的旧制度是造成套中人的根源。 (二) 有利于了解契诃夫塑造套中人所使用的讽刺手法。近来,笔者将删节后的课文,同原文对照并研究作品的创作背景及作家的创作意图后,认为删节后  相似文献   

2.
法国著名的小说家莫泊桑与俄国作家契诃夫齐名,都是十九世纪享誉全球的短篇小说大师。分别在短篇小说《项链》和《装在套子里的人》中运用了象征手法,两位大师通过外在的衣着服饰,寥寥几笔便勾画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玛蒂尔德的项链和别里科夫的雨帽、雨鞋、雨衣、雨伞分别是奴役两人的心灵的锁链。  相似文献   

3.
文章运用叙事学相关理论论述了契诃夫短篇小说的三个叙事特征:“框架零聚焦 主体外聚焦”的叙事聚焦模式及其所导致的短篇小说以对话和行动为主体;“展示”的叙述方式导致的读者与故事之间的“直观性”距离;集中与稳定的故事时空。这三个叙事特征共同作用于小说,使契诃夫短篇小说具有了“戏剧舞台效果”。  相似文献   

4.
十九世纪末是俄国农奴制度崩溃、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沙皇专制制度处于末路的时期,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契诃夫用他犀利的笔触揭露了那个病态的社会。在《装在套子里的人》这篇杰出的短篇小说里,作者用幽默的手法塑造了别里科夫这个永存于世界文学人物画廊的典型。对别里科夫这个人物的分析,无论是教参还是教材,都存在着“贴标签”的缺陷,都认为他是个行为鬼祟、虚伪守旧的伪君子;在学生看来,别里科夫的性格古怪可笑、思想荒谬,他们只能抓住作品表面的东西,却很难挖掘这个小人物身上的深层悲剧。因此,虽然这是一篇自读课文,但如何突破传统…  相似文献   

5.
契诃夫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其作品对形形色色的奴性进行了辛辣的讽刺与无情的鞭挞。契诃夫曾说过:“在人群面前应该意识到自己的尊严”,人应该“把自己身上的奴性一滴一滴挤出去”。短篇小说《胖子与瘦子》是批判奴性的力作。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抨击社会庸人心理与产生庸人的沙俄社会的同时,热烈地呼唤着没有经过歪曲的人性的张扬。  相似文献   

6.
《变色龙》是契诃夫早期富有特色的讽刺小说。《套中人》则是他后期的作品,被认为是契诃夫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从这两篇作品中可以看出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在题材上具有从平凡的生活中着笔,通过很短的篇幅,很平凡的事情,反映出重大社会主题和时代的精神面貌的特色。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能抓住其突出特点,表现出阶级和时代的特征,并辅之细节,语言,对照、比拟等方法。在艺术表现上往往采用幽默讽刺的手法,常常通过“笑”的艺术形式发人深思,在滑稽的笑声里隐藏着严肃的社会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7.
法国著名的小说家莫泊桑与俄作家契诃夫齐名,都是十九世纪享誉全球的短篇小说大师。分别在短篇小说《项链》和《装在套子里的人》中运用了象征手法,两位大师通过外在的衣着服饰,寥寥几笔便勾画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玛蒂尔德的项链和别里科夫的雨帽、雨鞋、雨衣、雨伞分别是奴役两人的心灵的锁链。鲁迅先生曾一针见血地说:“在女子充当男子附属品的社会里,娘儿们的颈项上、耳朵上的链儿、环儿都是古代奴隶身上的链铐演化来的。它们好像是富贵的象征,其实是苦难的标记。”可以说《项链》中的这挂精美的假钻石项链正是虚荣的外套,苦难的象…  相似文献   

8.
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变色龙》和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虽都是批判现实主义作品,但它们在许多方面存在明显差别。本文试从主题揭示着眼点、人物刻画角度、环境描写重点等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变色龙》是契诃夫创作于1884年的短篇小说,小说里的赫留金是在奥楚蔑洛夫之外塑造最成功的人物了.赫留金看似一个无辜的“受害者”,其实却是一个被作者否定的角色.小说在人选现行人教版的教材时,一条注释被舍弃,所据译本的一句话被改动,而这两点恰好是把握赫留金这一人物形象的钥匙.  相似文献   

10.
别里科夫是俄国著名短篇小说家契诃夫于1898年创作的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主人公。这是一个心理变态,人格被扭曲的人,而使他成为这样一个人的根源是“套子”。  相似文献   

11.
莫泊桑是19世纪后半期法国文坛上一位重要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在短篇小说领域成就斐然,与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被公认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他的短篇小说《羊脂球》、《项链》等,堪称世界文学中不可多得的不朽珍品。  相似文献   

12.
契诃夫是俄国十九世纪名的小说家和剧作家,小说创作以短篇小说为主,以塑造小人物见长,如《变色龙》《套中人》《小公务员之死》《万卡》等都是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精品。在短篇小说《胖子和瘦子》中,契诃夫成功地塑造了瘦子这一前倨而后恭,趋炎附势的小科员的形象,影射了沙俄官僚制度对人性的扭曲。今天读来,对照我国当今社会上的一些“官本位”的不正常现象,也会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13.
陈佳 《上海教育》2014,(15):86-86
《凡卡》是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所作的一篇优秀短篇小说,沿袭了契诃夫风格独特、言简意赅、艺术精湛的特点,被多个版本的初中语文教材收编。正因为这种经典,产生了很多对该作品的解读和教学案例。对《凡卡》的解读,主要聚焦在两个问题上:对“苦”和“乐”的辨析以及对结尾含义的阐释。  相似文献   

14.
有的学者认为,契诃夫塑造的别里科夫“和周围人处于尖锐对立的地位”。本文分析了《套中人》与《醋栗》中的人物关系,认为主人公与周围人物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这类小说中人与环境的冲突主要表现在叙述或评论性人物与平庸的社会环境的冲突中。  相似文献   

15.
正短篇小说的魅力就在于作者运用独特的视角与巧妙构思,在方寸之间让读者领会人生的奥妙和哲理性,并留下一连串难以言说的休止符。读《欧·亨利短篇小说选》,我们能从"欧·亨利式结尾"品味"含泪的微笑",以此获得一拍三叹的效果。在20世纪美国文坛上,欧·亨利式的短篇小说艺术可谓独树一帜,作为与俄国的契诃夫和法国的莫泊桑齐名的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之一,他被看成是"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欧·亨利短篇小说选》汇集了《爱的牺牲》《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咖啡馆里的世界公民》  相似文献   

16.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契诃夫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它塑造了一个具有跨国界、跨时代的巨大概括性的典型。如果说别里科夫是19世纪末受俄国沙皇的各种反动法律、条令限制的“套中人”,那么,祥林嫂就是20世纪初在中国封建社会受封建思想、封建礼教束缚的“套中人”。  相似文献   

17.
契诃夫是俄国十九世纪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杰出作家。这位短篇小说大师一生创作四百多篇短篇小说。简洁是他短篇小说的一贯风格。 契诃夫的短篇小说虽然形式短小,但容量很大,常通过平凡人物的日常生活琐事和一两个典型细节反映广泛的社会生活;在富  相似文献   

18.
《套中人》又译为《装在套子里的人》。它是契诃夫于十九世纪末(一八九八年)所写的著名短篇小说,也是契诃夫讽刺作品中最好的一篇。作者创作这篇小说的时候,俄国解放运动已经进入无产阶级革命时期。一八九五年,在列宁领导下,彼得堡成立了“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斗争协会”第一次在俄国把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结合起来,给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开辟了新的阶段。虽然契诃夫跟成长中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相距很远,没有看见变革现实生活的正确道路,但在小说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新生活的气息和旧事物的垂死挣扎,可以听见作者强烈要求改变生活的呼声。  相似文献   

19.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的代表作之一,历来被作为经典篇目选进高中语教材。重读《装在套予里的人》,特别是将汝龙译原(以下简称原)与教材删节(以下简称课)对比阅读,我有了以下“三不”的思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别里科大是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套中人》中的主人公,契诃夫在这短短的篇幅里,以讽刺的手法,人木i分地刻画出了这一沙皇专制制度的忠实卫道士的典型形象。这是一一个性格阴暗、占怪猥琐、迂腐和可笑的人,这种人可以说是一无是处,小丑一个。但是小说中华连卡为什么还会答应和他这样一个令人恶心的人谈恋爱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