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以选题策划推动常走真转。新闻选题策划是做好主题报道的基础。选题策划组织到位.记者采访就比较活跃。我台新闻综合频率先后策划推出的“科学发展在宁波”“科学发展成就辉煌”“感受新变化喜迎十八大——科学发展宁波实践微调查”等30多个大型专题采访活动.都事先明确了新闻采访主题,让记者清楚地知道下基层采访的主要目的,知道应该怎么写,反映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2.
当了几年驻站记者,对“下基层”一词感受颇深。下基层有很大的相对性。从省会到地市,从地市到各县,都可谓“下去了”。即使到了最基层的厂矿、乡村一级采访,也还有个深入问题。如果只是听听介绍,点上看看,拿上材料回去写稿,而对于普通群众心里究竟在想什么,他们对我们要反映的事情究竟怎么看,自己心里没底,写稿时就难免要犯嘀咕:不知群众买不买这个账?其实,这样的“下基层”很难说是真正下去了。  相似文献   

3.
柯常智 《新闻前哨》2012,(10):73-74
推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常态化、制度化,既是基层群众的呼声,也是保持新时期党报新闻工作持久活力的需要。咸宁日报的实践是:通过采编围绕基层、解决存在问题、强化制度建设等途径,不断提升市州党报的格调和品位,更好地为地方党委和基层群众服务。采编围绕基层:夯实“走转改”常态化的基础一是策划选题宣传基层。客观地说,市州党报记者下基层难,既有记者特别是年轻记者“不想下”的原因,也有记者想下去,但下去后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不会下”、“不敢下”的因素。对此,咸宁日报一方面采取自下而上策划选题的办法,每周由编辑记者个人先申报选题、部室合力分析策划选题、周末业务例会确认选题三个步骤,帮助编辑记者个人明确新闻采访的主题.从而让编辑记者清楚地知道下基层采访的主要目的,知道应该写什么、反映什么;一方面围绕重大活动策划选题后,实行分工采访,从而“逼”着编辑记者下基层、找“活鱼”。  相似文献   

4.
当了几年驻站记者,对“下基层”一词感受颇深。下基层有很大的相对性。从省会到地市,从地市到各县,都可谓“下去了”。即使到了最基层的厂矿、乡村一级采访,也还有个深入问题。如果只是听听介绍,点上看看,拿上材料回去写稿,而对于普通群众心里究竟在想什么,他们对我们要反映的事情究竟怎么看,自己心里没底,写稿时就难免要犯嘀咕:不知群众买不买这个账?其实,这样的“下基层”很难说是真正下去了。今年春节前,报社布置抓一些节日稿件,我有  相似文献   

5.
谈到这个题目,可能有人觉得奇怪,新闻报道要求不断出“新”,与周期有什么相干?其实,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为什么有些记者采写报道总是放“马后炮”,跟不上形势?为什么有些记者采写报道总是习惯于唱“四季歌”,内容老一套?为什么有些记者编辑花气力搞出的“得意之作”,过不多久又变成错的东西?产生此类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这与我们的记者编辑在采写新闻报道过程中没有注意研究和把握“周期”的客观规律是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会议报道是近年来令新闻单位头痛的一个问题,读者怕看一般的会议报道,报社怕用一般的会议报道,记者怕写一般的会议报道……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很多人都想到要记者少参加会议,少写会议。于是许多有识之士建议记者“多下基层,少泡会议”,“多往农家跑,少在会堂转”...  相似文献   

7.
上海期货交易所前任老总是新闻记者出身,他在和我交流时说。他接待过日本的经济记者。日本记者说。中国经济记者的权力真大。想报什么就报什么,想怎么报就怎么报。有的报道一看内容就知道记者“超越权限”了;有的报道则很“外行”,话说不到点上;有的轻率地、主观地作判断、下结论,误导受众、影响市场等等。比如。期货是很专业的,市场反映也很敏感,  相似文献   

8.
“有闻必录”论的起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闻必录,是19世纪80年代在中国新闻界流行的一句口头禅,反映了当时记者听到什么就报道什么的不严肃态度。“有闻必录观”实际是道听途说的翻版,反对记者对事实进行调查选择,碰到什么报什么,记者无须对生活进行理解,不过是一架照相机。  相似文献   

9.
以“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为代表,我们形成了传统的新闻观。然而,近年来在我国走红的深度报道,对传统的新闻观在各个方面都有所发展,有所深化。以往新闻界对深度报道的研究,多着重于其特点和作用等方面,本文则试图从新闻观上作简单辨析。“吃”出来的“潜新闻”不久前,人民日报刊载了一则报道:《肯德基吃什么?》。肯德基从开办之日起,就不断有记者前去采访,去报道,有鉴于此,《肯德基吃什么》劈首便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肯德基都快被记者写滥了,你还能写什么东西?”对此,记者提了一个带有原始性质的问题:前门快餐厅1988年销售额居肯德基世界各分店之冠,人们“到底吃什么来了?”记者由此层层  相似文献   

10.
在新闻宣传工作中,“鼓”与呼应是同步的。“鼓”是正面宣传,“呼”是指舆论监督。作为一名通讯员,也应像专业记者那样,除了抓好新生事物的正面宣传报道外,还应该把住分寸抓反面事例的批评报道,反映人民的呼声和疾苦,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去年6月中下旬,我在下乡作农民负担调查时,农民普遍反映公安部门在办理居民身份证时超标准收费。经多方调查核实后,我采写了一篇《办理居民身份证的“价格”是多少?》的读者来信,反映群众的呼声和疾苦。这篇来信稿分别被《湖  相似文献   

11.
有两家全国性报纸,相继出现了这样的报道:一则是关于送货下乡的,说是“大篷车”下乡来了;一则是送戏下乡的,说是“大篷车”剧团就是好。送货下乡就是送货下乡,送戏下乡就是送戏下乡,这不是很简明扼要、名副其实的话吗!谁看了都会一目了然。我不明白,为什么一定要绕个大弯,去与外国电影中的“大篷车”挂钩呢?什么“大篷车”商店,“大篷车”剧团,多费猜!况且,这样的称呼能有什么意义呢?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在《半月谈》上读到一则《干部下乡竟如此作秀》的报道,反映一位领导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吹嘘自己如何帮助“问题村”排忧解难,文章内容白于严重失实,引起群众强烈不满,并被农民告上法庭,惹起了一场官司。此事在反映出个别人作风上好大喜功的同时,也折射出了新闻领域存在的某些问题与不足。有鉴于此,笔者呼吁,新闻也需要筑牢诚信“大堤”。  相似文献   

13.
河南日报12月6日头版刊载记者李长虹写的《县长降职引起的众说纷纭》一文看后,很受感动。一是体现了党的十三大“开放”“民主”精神,过去组织上那种考核干部神秘,降免干部不予公开的局面被打开了。二是报纸改变了只报道降免职干部的新闻,不报道各方面反映的局面;使广大群众从报道中了解党的干部策和对党、对人民、对于部负责精神,提高思想认识水平,更加热爱党。三是赞扬了信阳  相似文献   

14.
光明日报1月以来在头版开辟《来自“三下乡”一线的报道》专栏,到2月底,已刊出20多篇报道,较好地反映了全国各地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情况和受到农民热烈欢迎的情景。这些报道反映“三下乡”活动有以下特点:一是各级宣传文化部门利用文化下乡传播先进文化,特别是注意将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其中。二是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为“三下乡”活动不断注入新的活力。三是办实事、重实效。如辽宁百支科技扶贫队下乡进山,推广百项有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的项目等等。关于“三下乡”的宣传,需要媒体投入充沛…  相似文献   

15.
有人说,记者的任务就是写正面报道,稳定人心,摧人奋进,这是对的。但不仅仅如此。写问题性新闻,拉善意的“警报器”,也是记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1989年夏天,我下乡采访时,发现在田间劳动的基本上都是“389961”(妇女、老人、儿童),抛荒田块达5%,半抛荒田块达7%,许多农业科学技术无法推广,不少地方连村组干部都配不齐,有点文化知识的青壮年都远走高飞务工、经商、搞第三产业去了。这一种倾向隐盖  相似文献   

16.
根据最近了解的情况,深感对记者下基层采访要注重形象、严于律己这个老话题,有重提的必要。先说对一位镇干部的来信应引起重视。在一家大报办的“内部资料”上,度;上级主管部门看了报道,怀疑该厂平时上报的多项数据留一手;兄弟厂领导疑心这个厂领导利用媒体美化政绩,政治品德不  相似文献   

17.
常见一些地方报纸在报道本地领导到各处调查研究或检查工作的消息中,有这样的句式,是夏天则称“冒着酷暑”或“冒着炎炎烈日”,是冬天则称“冒着严寒”或“冒着凛冽寒风”,让人看了“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按说,地方领导下乡、进厂搞调查研究或检查工作,都是职责范围内的事,次数也很有限,谈不上多么辛苦。广大工人、农民成年累月在生产第一线,整日与“酷暑”、“严寒”打交道。与他们相比,领导干部偶遇“严寒”、“酷暑”也算不得什么,何必一报道地方领导下基层调查研究或检查工作,就要来个“冒着”呢?我认为,这样的报道不利…  相似文献   

18.
专业体育媒体对体育事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但媒体或记者的“主队情结“往往会影响报道的真实性,将记者的主队情结变成创作激情,用真实情感反映客观事实才是搞好体育报道所需要的。  相似文献   

19.
专业体育媒体对体育事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但媒体或记者的“主队情结“往往会影响报道的真实性,将记者的主队情结变成创作激情,用真实情感反映客观事实才是搞好体育报道所需要的。  相似文献   

20.
改革新闻报道的实践表明,新闻单位有计划地组织记者巡回采访实录,是当前新闻改革的一项创新尝试,是改进新闻报道的一种有效形式。目前,新闻报道大多是目的性报道,即有目的下乡、有目的采访、三段式报道。而巡回采访实录,则是有目的下乡、无目的采访、实录性报道。有目的下乡。记者下去巡回采访实录的目的是明确的,是写报道,或某一主题的报道,或某一形式的报道。写报道是非限定性的,即取决于记者的思维敏感和兴趣,也就是说记者看到什么就可写什么,而后二者是限定性的。某一主题,如营业员服务态度的、企业双增双节的、基层贯彻落实党的政策的等等。某一形式,如批评性的、中性的或赞扬性的等。记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