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反映少数民族生活是"十七年"小说中较有特色的创作,这些小说的作者大都是汉族作家,他们是以"外来者"的眼光来观察少数民族人民生活的,以主流意识的眼光来表现少数民族生活的变化。这类小说讴歌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形成的一种崭新的、不同于以往的平等、自由、和谐的民族关系,其着眼点在于通过平等、自由、和谐的民族关系书写来建构共同的民族记忆,实现最广泛的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2.
“新写实小说”作家们不是自觉结盟的创作群体,这个群体的出现反映了当时特定的历史时代的中国作家的心态。八十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的商业化进程高速推进,社会风尚转向了实用化与世俗化,新写实作家们对他们一向承担的启蒙、引导事业感到了迷惑,于是把眼光落在了在庸常生活中的普通人身上,他们在貌似零度情感的叙事中表述了他们的生存哲学。他们的新的“写实主义”是作家们对“小人物”式的自我身份的体认。对这种创作心态作深入研究可发现它与中国当代作家的两种特质有关:良知的并不坚定和理性的匮乏。  相似文献   

3.
生活 人物 命运──德莱塞小说的三大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作家德莱塞的七部长篇小说《嘉丽妹妹》、《珍妮姑娘》、《金融家》、《巨人》、《斯多富》《‘天才”》、《美国的悲剧》,读来那么有味,尤其在我国的商品经济也有了一定发展的今天,德莱塞的小说读来更是觉得余味无穷,其实新鲜。究其原因,德莱塞的小说有三大特点,那就是强烈的生活实感的力量和人物形象的生命力及对人类命运的探索,本文不仅总结分析了德莱塞小说的特点,而且,还探讨了其特点形成的原因,诸如作家的创作原则,作家对生活体验后的感觉,对生活的态度,对人类命运的忧虑,总之,德莱塞是一个真正讲究实事求是的作家,也是一个有着强烈责任感的作家。  相似文献   

4.
茹志鹃的小说创作,体现其作为女性作家的独特优势,她以女性的眼光观察世界,细腻地展现了普通人特别是女性的心灵历程和情感变化,从不同的角度刻画出了一系列栩栩动人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5.
《文心雕龙》在评议作家时,能够兼顾思想和艺术两个方面,和前人相比,更具文学眼光,刘勰注意研究作家的全部作品,善于发现作家优点,评议尽量避免偏颇,刘勰不一味推崇著名作家,对其做出的评价更严格,魏晋时代是文学的自觉时代,传统的文人概念发生了变化,这对刘勰能够全面地评价作家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唐代小说家笔下的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与后代作家更关注于李杨爱情本身不同,他们以历史的眼光关注李杨题材,在描写爱情时更注重其产生时的历史背景以及由此带来的严重社会后果,从而提醒人们总结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7.
池莉的小说创作从1987年到今天有了很大的变化.池莉小说创作由关注笔下人物"物"的困境到致力于开掘精神的困惑的嬗变.当下的池莉已不再是那个执著于武汉小市民的生活琐事的新写实作家了,她开始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视角关注社会转型并运用自己的敏锐的洞察力去看待社会并分析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8.
“从微笑到沉思”,是著名评论家黄秋耘对茹志鹃小说创作道路的精辟概括。这种风格的变化,也突出地表现在其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上。前期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大都单纯、善良、完美,有理想化倾向,反映的主题比较单一;后期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则显得复杂、丰富、真实,歌颂与鞭挞辩证地统一,反映了作家对生活的认识更深入、更全面。茹志鹃在塑造女性形象的方法的运用上,则体现了其作为女性作家的独特优势,在当代文坛上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9.
夏木斯·胡玛尔的小说创作以他的儿童文学作品成就最高。这些小说感情真挚细腻,语言朴素清新,擅长以儿童特有的眼光和心理来观察和感悟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逐渐地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有较强的可读性和感染力。扎根现实生活,勤于观察思考,是他不断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他堪称当代哈萨克文坛上的常青树,是当代哈萨克族最为活跃、成绩最为突出的作家之一。  相似文献   

10.
萧红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上最善于建立自己艺术风格的作家之一。她的小说创作突破了一般的小说模式和传统的欣赏习惯,她以画家的眼光去观照自己的创作对象,把绘画的运思方式和构图技法用于小说的结构布局、形象描绘、空白设计、色彩运用等方面,从而使其小说呈现出绘画艺术的独特美感。  相似文献   

11.
卓洪艳 《南平师专学报》2007,26(3):51-54,50
唐代文言小说留下大量的科举士子累举不第的记载,分析小说中落第士子的文化心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唐代科举士子和唐代小说。论文试从羁旅行役、生活困顿之苦楚;羞愧失意、怀才不遇之抒泄;儒家进取、道佛归隐意识之转换等方面阐述其所折射出来的落第士子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12.
武侠小说已经与互联网有了密不可分的关系,一方面既有武侠小说书籍陆续被电子化为可在网络上阅读的文本;另一方面,网络原创武侠小说于1996年诞生并迅速发展。网络改变了武侠小说“生产”、“流通”乃至“消费”的方式,这种改变或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武侠小说情节、主题、表现方式等各方面的革新。  相似文献   

13.
在李铁大量的表现工厂生活的小说中,其前后期的作品有着很大变化:由单纯、诗意地表现身边的生活,到因生存焦虑产生出具有“人文关怀”的艺术之作;不滞留在单纯的现象批判,对生活充满着信赖;关注被遮蔽的工人生活的现实,细腻地呈现女工们的内心感受。这些充分显示着他思想与艺术的成熟。李铁小说的魅力既同他的人生状态、生活工作经历有关,也同他的艺术美学原则有关。发展与变化让我们看到了这些小说的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14.
《风雅颂》与《人生》具有互文性关联,杨科其实就是进城后的高加林。这两部小说呈现出相同又相异的人物关系模式,其相同处在于都包含着一个"痴心女子负心汉",以及"负心汉"又被别的女子所负的情节模式,而且城乡矛盾都在男女的结合与分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风雅颂》对《人生》的"修改"和"误读"体现在男女主人公在"负"与"被负"的行为中所犯的错误程度上的区别,由此也显示了两部小说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不同以及作者态度和作品审美风格的迥异。  相似文献   

15.
《家庭的幸福》和《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以家庭生活为题材先后创作的两部作品。这两部作品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不同。在内容表现方面,从前者对庄园生活的赞美抒情到后者更多的无情揭露;结构上从前者的一线贯穿到后者采用双线发展;在心理描写上则后者比前者更为出色和丰富,由此看出托尔斯泰在小说艺术技巧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白先勇小说的成功,归功于作家驾驭语言的高超技巧。他以语言的丑陋和颓废之美、舒缓的文风、错综的语体美、人物语言高度的个性化,再现了被历史遗弃和赶下宝座的天潢贵胄及其不肖子孙的式微命运。他的文学语言,契刻着浓厚的文化乡愁,给人以强烈的历史兴衰感和人事沧桑感,使读者深深体味到人物命运的多舛,以直取人生真味。他以文学语言为魔棒创作的精品小说,赢得了读者的赞誉,在整个华语文学圈,白先勇小说的语言具有经典性质。  相似文献   

17.
苏童、莫言的小说明显地存在着两个不同的世界:即现实的小说世界和超现实的小说世界。他们的小说是写实的:童年的回忆、家乡的生活、时代的变化给们带来的苦恼与冲突等等;而他们的小说又是超现实的:他们让神秘的色彩弥漫整部小说,给人物蒙上一层传奇的色彩,使读者在他们的小说中仿佛又解发了体内的另一种感觉系统。写实的内容构成了他们小说的现实世界,写意的感觉构成了他们小说的超现实世界,而且这两部分交错融合,使他们的小说变幻莫测,有如天马行空,行云流水。  相似文献   

18.
叶绍钧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人生小说的重要开拓者,他的小说,关注普通人的人生,反映人生的疾苦,表达对普通人生苦难的同情和对造成人生苦难的社会的批判;坚持现实主义的方向,关注时代风云,在重大的社会历史事件中展现人物思想变化的脉络,对整个人生派小说创作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林语堂小说贯穿了对道家文化观念的阐释,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如“顺应自然”、“抱朴守真”、“崇俭抑奢”、“柔弱不争”等。然而,他又不是把小说作为道家文化观念的简单载体,而是用儒道互补、中西结合的方法使这些文化观念现代化了。  相似文献   

20.
萧红是一个独具风格的女性作家,她习惯把自己的人生体验融入创作之中,这种书写自己独特生命体验的作品容易让人在精神深处有所感动。回望历史,萧红研究经历了从单一表层的思想主题研究到多视角深入的心理文化研究,萧红作品的价值不断被挖掘,但作品蕴含的丰富性与作者本身的复杂性给人留下很大的阐释空间。笔者试图将萧红的文学想象与她的人生经历相结合,在生活中寻找她的创作源泉,在小说中探寻她的生命影迹,从而探析爱这座大厦在萧红的生活实践与文学想象中的坍塌和重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