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其"字是古代汉语中最常见的文言词汇之一,也是《高考考试大纲》规定重点考查的18个虚词之一。它使用频率高,有多种用法,学习文言文时,必须认真阅读,反复思考,前后比照,才能明确它在文中的特定含义。通过本文,我们对"其"进行例析归纳,以便大家更好地掌握"其"的用法。在通常情况下,从词性的角度来划分,古代汉语中"其"字常作代词、语气副词、连词和助词来用,是个兼类词。  相似文献   

2.
胡兴成 《高中生》2009,(3):46-47
在古代汉语中,“之”字可作实词,也可作虚词.在不同的语境里有不同的意义和用法,同学们在备考时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文章借鉴描写语言学的分布理论并结合汉语的特点分析了偶然一词的意义和用法。在统计分析语料的前提下,文章认为目前对偶然语法意义的解释存在片面性,并确定了偶然作为形容词、副词、名词时的基本意义,且在文末提出了与之相关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古代突厥语、察合台语及现代维语这三大语言时期谈及人称词尾“■”的使用情况,“■”在现代维语中的广泛应用及其多种语法意义以及构词和词性变化上的作用,说明词尾“■”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名词词尾。  相似文献   

5.
在古代汉语中,“其”是个用法很多的词,许多虚词著作及有关古汉语著作谈到不少,杨伯峻先生《古汉语中罕见语法》又揭示了几种特殊用法。但是,远指词“其”的一种特殊用法,却一直无人谈到。因此,常导致一些误解。如《论语·里仁》。“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①有人注“道”为“正当的手段”。失误的原因便是忽略了“其”的特殊用法。②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文言虚词“其”,“之”字的词性,语法功能及用法特点谈了个人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盛于勤 《学子》2004,(5):57-57
“其”在文言文中用作代词时,有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两种用法。  相似文献   

8.
在上古汉语,"孰与"作为凝固形式,经常用于对不同人或事物表示比较和选择的疑问句和反问句里起关联作用。为了探本溯源,本文确证,在上古汉语,"与"本可用如"如";"孰"有时也可用如"何";"孰与"也正好用如"何如"(含"何若"),甚至不妨给它们划上等号。"孰与"的这种用法和意义,乃是原本上述"与"和"孰"的用法和意义的。不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对"孰与"的具体确切意义则应作具体分析,灵活把握。  相似文献   

9.
补语“上”的意义和用法关键补语“上”的意义和用法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原因是我们对它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对它的意义和用法还没有摸得十分清楚。本文拟采用形式与意义相结合的方法对补语“上”的意义和用法进行比较全面的分析归纳,希望能够摸清它的意义,找出...  相似文献   

10.
在古代汉语中,"之"字可作实词,也可作虚词,在不同的语境里有不同的意义和用法,同学们在备考时应引起重视。一、"之"作实词1."之"作动词  相似文献   

11.
"斧正"一词源于《庄子·徐无鬼》篇中"匠石运斤,尽垩而鼻不伤"的故事,其原文是: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斲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斲之,尽垩而鼻不伤。翻译成现代文,意思就是:郢都有一个人把像苍蝇翅膀那么薄的白粉涂在自己的鼻子尖上,让石木匠替他砍下去。石木匠抡起斧子带来一股疾风,白粉削去了,而郢都人的鼻子一点也没受伤。简单说来,这就是一个身怀绝技的木匠用斧削掉一郢人鼻尖上  相似文献   

12.
“除非”的用法有三类八式。A类是判断;B类是推理;B1、B2是两种完整形式的推理,B3、B4是省略式,B5、B6是换位、换质;C类是证明。这八种用法,只有从逻辑上来划分,才能理解;否则,就会产生认识上的偏差。  相似文献   

13.
在日语中,形式名词の表达的是直接感觉或体验到的具体的动作、状态和事物。从句中的用法和意义来看,它可以与作为实质名词和抽象名词使用的こと互换,也可以与作为抽象名词使用的もの互换。因此,形式名词の就拥有了实质名词こと、抽象名词こと和抽象名词もの的用法和意义。在句中,它与谓语成分的内涵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4.
15.
介词“对”的意义和用法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词“对”的用法特点是外国留学生汉语学习的难点之一。本文从分析他们在使用“对”时所出现的错误入手 ,对介词“对”的各个相关义项及其语用差异进行了比较细致的考察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汉语里,“所以”仅仅放在表结果分句的开头,是结果连词。在古代汉语(从广义来说,从先秦到清代)中,“所以”的意义和用法则比较复杂。通过分析它与其他词的搭配关系和句子结构,其用法和意义主要有五种,从中可以大略看到它的发展演变过程。一、表示某种动作、行为的凭借。这种凭借,有自然物、工具、人,是由“以”  相似文献   

17.
"难免"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语法点。在语料的基础上,从分析副词"难免"的语义背景、特殊结构入手,考察"难免"的意义和用法,以助言语学习者更好地掌握和运用。  相似文献   

18.
古汉语中,作为副词的“相”和“见”,用于动词前,有时表示动作行为只涉及一方,而不应兼有指代意义,现代汉语中也有类似的用语现象。这既符合汉语运用及其词义发展变化的规律,也符合汉语的使用习惯。  相似文献   

19.
1.of 抽象名词=形容词,表示主语的特征或性质。如果意思上需要,抽象名词前面常可加some,little,no,any和great等修饰语。例如:Theproblemisofgreatimportance.=Theproblemisveryimportant.这个问题很重要。Heisamanofaction.=Heisanactiveman.他很活跃。Itisofsomehelptoyou.=Itisratherhelpfultoyou.这对你相当有用。Theseshoesareofservice.=Theseshoesareserviceable.这双鞋子耐穿。Thedatawillbeofnovaluetothem.=Thedatawillbevaluelesstothem.这些资料对他们不会有用。2.beof 物质名词=bemade/builtof。例如:Thebridgeisofstone.…  相似文献   

20.
some是一个很常见的不定代词,多用来修饰名词,但它也能单独使用,表示其他的意义。下面谈谈它的常见用法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