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年举世瞩目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全程通车,在大桥合龙贯通的时候,我们创作了一个反映大桥建造的广播专题,记录了大桥恢弘的建造过程,解析了大桥建造中的创新技术,讴歌了大桥建设者的创新与智慧。播出以后取得了很好的反响,节目获中  相似文献   

2.
一 1957年10月17号,是一个极不寻常的日子:万里长江天堑终于被从空中斩断了,长江大桥终于胜利落成通车了。从此,中国南北交通被滚滚长江阻隔的局面一去不复返了。这一天,有二百多名中外记者云集武汉抢写这个头等新闻;北京的海尔发报机和模写发报机,直到夜里下一点还在向全国、全世界播发这个重要新闻;各地报纸的要闻编辑们,直到深夜还在为这个震动中外的消息安排着版面或考虑着最醒目的标题。武汉长江大桥的宣告落成通车表明:过去几千年的封建王朝时代做不成的事,北洋军阀统治时代做不成的事,国民党反动统治时代做不成的事,解放了的  相似文献   

3.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的报道,从8月28日到10月16日,前后历时五十天,发稿达五十篇以上(其中有近十篇是总社和广东、广西分社发的)。这是新华社湖北分社近几年来所担负的较繁重的战役性报道之一。 (一)从报道的部署谈起分社编委会正式部署这次报道是在8月26日。在这以前,我们也曾经粗略地谈过大桥建成通车的报道问题,但未最后定案。26日的编委会作出了大桥建成通车的基本报道规划,并且对参加报道的力量也作了部署。  相似文献   

4.
杭州湾跨海大桥已于今年五一正式通车,目前这一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已成为连接我国南北的一条战略大通道,以日均通车2.4万辆的汽车流量,成为长三角地区最重要的一条交通命脉。作为一名全程参与大桥建设电视报道的记者,我们也  相似文献   

5.
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任重亲自题写桥名的襄樊汉江长虹大桥已经建成通车,这是襄樊地区继襄樊汉水大桥、老河口、宜城大桥之后,襄樊汉江上的第四座大桥.  相似文献   

6.
和广播新闻比,电视新闻的优势在于它有斑斓变幻的有形画面。广播新闻同样可以给人们提供一个可感的“画面”──声音“画面”。 《钱学森的三次激动》是一篇获中国广播奖和中国新闻奖的录音新闻,报道的是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钱学森同志“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的仪式。面对至高的荣誉,钱老讲,此时此刻他并不激动,因为在此之前已有了三次激动:一次是1955年他冲破重重阻力回国报效祖国时,导师称赞他的学术水平已经超过了自己;一次是建国用10周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次是被称为是中国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新闻的前半部分…  相似文献   

7.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前辈,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怀着喜悦、激动的心情在这里集会,隆重纪念中国人民广播事业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创建50周年。刚才,几位领导同志和老前辈在讲话中,回顾了中国人民广播事业艰苦创业的历史和发展史,总结了延安广播的革命精神和人民广播事业的光荣传统,充分肯定了广播  相似文献   

8.
王凯 《中国广播》2008,(10):61-63
随着奥运圣火的缓缓熄灭,运行了入个多月的全国奥运广播联盟也渐行渐远,淡出人们的视线,然而它留下的成果及思考仍启迪着新世纪迎接无穷挑战和机遇的中国广播人。除去人们耳熟能详的那一场场广播盛宴,除去连创新高的收听率和社会经济效益,在合作机制上、在如何做大广播整体影响力上,这一次全国奥运广播联盟留给我们的似乎更多。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民广播事业在它半个多世纪的光辉历程中形成了中国社会主义广播的显著特色。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说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广播: 一、中国广播是先进的电子科学技术和古老的东方文明相结合的听觉艺术。它深深扎根在具有5千年悠久历史的、56个民族文化交融汇合的沃土上,有深厚的华夏文化底韵和强大的艺术魅力,蕴含中华民族的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我们欢庆中国人民广播事业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创建60周年之际,我们以万分激动的心情看到江总书记对广播工作作出的重要批示。总书记对人民广播事业表示热烈祝贺,向全国广播战线的同志们致以亲切问候。总书记的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了60年来人民广播事业取得的成就、作出的贡献;对继续办好广播  相似文献   

11.
我不是新闻记者,因工作关系,有机会两次组织中外记者对集宁——乌兰巴托铁路通车和武汉长江大桥落成通车典礼的采访活动.从中发现一些记者采访中的问题,顾意提出来以供参考.1955年底,我国铁路职工提前把集(宁)二(连)铁路建成了,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又一重大胜利.经过中蒙苏三国政府协商,确定于1956年元旦举行集宁一乌兰巴托铁路接轨通车,同时,开办中蒙苏铁路联运.这是一椿具有国际意义的事件,也是一条具有国际意义的新闻.加采访的不只是有新华社记者  相似文献   

12.
正武汉长江大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公路、铁路两用大桥,素有"万里长江第一桥"的美誉。当时新中国刚建立,百废待兴,武汉长江大桥是第一个大工程,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毛泽东,对大桥从选址、施工到落成的全过程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关怀,激励建桥大军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实现千百年来在长江上"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伟大梦想。  相似文献   

13.
要有一支广播记者队伍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飞速发展中,为了使广播真正起到党的宣传者与组织者的作用,我们越来越感到有建立一支坚强的广播记者队伍的必要.只有如此,才能使广播充分发挥它特有的作用.当然,各级党报以及其他大大小小的报纸,是广播宣传材料的重要来源之一;再加上全党全民办广播,建立起一支庞大的通讯员队伍,广播宣传的材料是不会缺乏的.不过,报纸的材料毕竟是第二手的材料;通讯员是业余的广播爱好者,同时他也不可能有广播记者的一套装备.为了争取宣传上的主动,为了发挥广播的迅速、声音、群众性的特点,就必须下决心建立一支广播记  相似文献   

14.
哈尔滨阳明滩大桥垮塌事故发生后,有关媒体当时的报道迅速被人们翻了出来。昔日的"正面报道",今日成了辛辣的讽刺文字。阳明滩大桥从2010年5月开工建设到2011年11月建成通车,只用了18个月。大桥建成通车第二天,《哈尔滨日报》报道称:"在如此短暂时间内完成如此体量的工程建设,在我省的桥梁建设史上绝无仅有。"曾经,一位著名桥梁专家"忠告"阳明滩大桥建设团体:"你  相似文献   

15.
中国广播杂志社联合地方电台近六年每年举办一次城市电台发展研讨暨协作会议,2006年的会议选择了7月在世界屋脊西藏举行,适逢青藏铁路二期工程通车的喜庆时节。这次广播业界登高望远的会议,以时下最为热门的广播新媒体的自身发展及与其他产业双赢模式的构建为主题,同时涉及广播业内普遍探讨的广播产业化、跨台联盟合作等多个尖端问题,可谓试登广播发展的绝顶,指点广播前方之路。本期“特别策划”,让我们一同来品味本次会议上的“珠玑碎玉”,试着理出广播进一步发展的脉络。  相似文献   

16.
广播是声音的艺术,语言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成分。我们知道,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表达能力最丰富、也是音乐性最强的语言之一。它对我们广播人来讲,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也是取之不竭的宝藏。充分的认识汉语的音乐性,不仅可以提高广播记者、编辑、主持人的认识层次和审美层次,更对我们广播文稿的写作实践有着现实的直接意义。  相似文献   

17.
陆莹 《中国广播》2009,(7):10-11
今天是一个让人振奋的日子,中国广播联盟正式成立了!这是我们广播人自己的专业合作组织,它开放的姿态和团结起来做大事的气度让我们有理由期待它的明天会很美!实事求是地讲,目前广播还是弱势媒体,但弱势媒体通过有效的、科学的运作也可以变成相对强势的媒体,这一方面要眼睛向内挖潜改革,另一方面要眼睛向外寻求支持。在我们探索广播发展道路的时候,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民的广播事业,从它诞生的那个时刻起,就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导原则,忠实地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中国人民广播事业的这种本质,决定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新的广播文风. 不应该怀疑,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新的广播文风,是我们当前广播节目的基本特色。目前的问题在于:①和生气蓬勃、日新月异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比较,和绚丽多采、无限丰富的现实生活比较,广播文风的发展还不相适应;②在广播工作者的队伍里,一部分知识分子的立场、观点和思  相似文献   

19.
中国广播杂志社联合地方电台近六年每年举办一次城市电台发展研讨暨协作会议、2006年的会议选择了7月在世界屋脊西藏举行,适逢青藏铁路二期工程通车的喜庆时节。这次广播业界登高望远的会议,以时下最为热门的广播新媒体的自身发展及与其他产业双赢模式的构建为主题,同时涉及广播业内普遍探讨的广播产业化、跨台联盟合作等多个尖端问题,可谓试登广播发展的绝顶,指点广播前方之路。本期“特别策划”,让我们一同来品味本次会议上的‘珠玑碎玉”,试着理出广播进一步发展的脉络。  相似文献   

20.
天路情思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八十五周年的喜庆日子里,一个隆重的大会--青藏铁路通车典礼,在青海格尔木和西藏拉萨两地同时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到会祝贺.一条铁路的建成通车,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亲临剪彩并作重要讲话,这在新中国铁路建设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它表明这条目前世界上海拨最高、线路最长、被称之为"天路"的高原铁路建成通车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也是我国经济实力、科技水平的体现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它给国人以极大的鼓舞和欢悦,也为世界所关注,国外媒体纷纷予以报道和积极评价.作为一名曾参加该铁路建设的原铁道兵部队的一名战士,首趟进藏火车的一声长笛,把我的思绪带到了半个世纪前的那段岁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