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堂中,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各项学习活动,始终处于积极、投入、愉悦的学习状态,是学生“在场学习”的内涵特质;多元化、活动性、具身性是学生“在场学习”的核心特征。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学情,解读内容,明晰价值导向,使学习内容在场;基于体验,全身心参与,深化价值体悟,使学习活动在场;基于发展,涵养德性,引领价值践行,使学习评价在场。通过一系列教学实践,切实发挥“在场学习”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2.
新课改以来,将生活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成为确立教学目标的关键,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素养的重要标准.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生活化因素,能够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体验中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  相似文献   

3.
儿童道德生活的引领和建构不能局限于课堂。通过课前聊天把握学生的认知起点,进而有针对性地创设活动情境,借助绘本故事激活学生的已有生活体验,以现场体验活动引发学生的反思,进而以同伴榜样激发其道德情感,层层推进,引领学生超越自我中心,丰富共在共长新体验,更好地适应新生活。  相似文献   

4.
情境设计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学须基于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以提升其生活为目标,找准学生真实的生活问题,激活教材情境,促成现场体验的生成,创设多元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辨,从而培育学生的道德反思意识,提高其主体思维深度,促进其批判反思等高阶思维的发展,实现道德的自主建构。  相似文献   

5.
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彰显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必须让学生在场,学生在场的教学,才是主体在场的教学。强化学生在场,必须做到:让学生对话在场,让学生思维在场,让学生体验在场,让学生情感在场,让学生创新在场。如此,道德与法治教学才能坚持学生立场、遵循学生认知、切合学生学情、促进学生发展;主体性彰显的教学样态,才能成为一种常态的教学样态,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6.
道德与法治课程以发展学生道德自主建构能力为宗旨,必须让思维"在场"。教学要走出探究浅表化,滥用教学素材,"为活动而活动"等误区,通过精准设问、精选生活素材和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思维路径和支架,搭建立体的思维空间,激活其已有生活经验,展开深度探究和理性表达,实现生命经验的丰富与提升。  相似文献   

7.
8.
学生通过学习,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法治行为,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根本目标。教学中,要重点关注学习题材的"自由度"、课堂对话的"参与度"和生活体验的"敏感度",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法治知识,培养法治意识,形成法治思维,提升法治能力。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但并不是说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需要以探究性学习的方式进行。基于大量的课程实践和观察,初中道德与法治中探究学习点的选择,必须依据课标和教材,从教学的重点、教学的难点、知识的冲突、学生的兴趣、生活的联系等方面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10.
道德辨析是低段道德与法治重要的学习方式,其教学关键以问题设计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教学通过系列"问题链",立足日常生活事件深入追问,引导学生反思日常行为;整合拓展教材提供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体悟其生活意义;以整体视角把握单元主旨和意图,引导学生深化价值理解与认同,引领其道德践行。  相似文献   

11.
道德与法治课堂运用思维导图教学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就学生而言,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内化知识内容,提升思维方式和能力素养,从而助力道德与法治课堂学习.具体来说,应用思维导图可以梳理教材,优化知识结构;化繁为简,突出知识重点;由难入简,把握知识难点;激活思维,尝试运用解题,从而促进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发展,助力学生的课堂学习,让...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生活转向”出发,在上海市某小学四年级开展论证式议题教学实验研究,与5个班级的道德与法治教师基于教材内容合作开发议题,并围绕议题开展对话教学、学生论辩、议论文写作、同伴互评等教学活动。参与学生的问卷和访谈数据表明,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的兴趣程度较上学期有显著提升,绝大部分学生非常愿意继续参与此类课程;学生高度认可大量增加的课堂互动,并表示很喜欢探讨没有标准答案的开放式问题;学生从贴近生活和贴近社会两大维度解释了自己对议题的兴趣和难易程度的感知;学生认为阅读背景材料有帮助,但多数学生不擅长在论证中使用支持反方立场的论据;更多学生喜欢口头辩论,对书面论证和写作任务存在排斥心理,且难以在写作中从多角度说理。本文对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开展论证式议题教学以培养学生高阶思维和社会参与能力的研究和实践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中,教师从教情和学情实际出发,积极推动学生进行深度学习,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体验的机会,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深度学习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方法。教师可以从学习维度设计、学习态度矫正、学习调度组织、学习跨度界定、学习程度探究等方面展开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深度学习和体验中提高学科基础能力。  相似文献   

14.
道德与法治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开展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将“项目式学习”的教学和学习方法融入课前、课上、课后等各个环节,融入分享、准备、探究、实践等各个活动,建立起课堂与生活、与社会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提升学生的参与性。  相似文献   

15.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应当切入学生生活世界的畛域,指向学生的"生活域"。通过回望学生的"过往生活"、关照学生的"现实生活"、指向学生的"可能生活",引导学生领悟、体验、拓展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意义。通过链接学生的过去、当下与未来,引导学生持续成长。  相似文献   

16.
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学习中的学生参与度不容忽视。当教师进入“非焦虑临在”状态,教室成为平静的空间时,学生就能感觉到安全;当教师克服自己的“专家盲点”,以学习者的姿态与学生并立,学生就会对学习很感兴趣;教师建立并强化互动的基本规则,确保学生彼此尊重,学生就会觉得自己很重要。高度参与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会让学生获得这三种积极的学习体验。  相似文献   

17.
褚红梅 《成才之路》2021,(14):24-25
初中生正值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和素养的重要渠道.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灵活改编教学素材,拓展学生视野和思维,引入新闻及史料,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体验学习,丰富法治认知,以此促进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的整体提升,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  相似文献   

18.
思维导图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在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中如果使用思维导图,就会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发散,更加清晰,从而大大提高学习道德与法治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为此,本文作者就思维导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习中的效用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相似文献   

19.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实践中,教师积极运用项目式学习策略,引导学生更好地完成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实践学习等项目式学习任务,从而推动学生学科新知自然生成,提高学生学科综合能力。教师从项目任务设定、项目情境设计、项目活动组织、项目学法研究、项目训练优化、项目实践创新等角度入手,将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与项目式学习有机融合,增强学生课堂学习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提升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品质。  相似文献   

20.
"道德与法治"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门主观性较强的学科。以"生活离不开他们"一课为例,展现在课前拓展、课中渗透、课后落实中,以学习活动让学生切身体验真实生活,产生真实情感,从而构建真实的道法课堂,促进行为转变,达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