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娟 《继续教育研究》2023,(10):103-107
在新时代,我国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劳动教育是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高校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劳动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具有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高校应坚持以劳模精神引领劳动教育实践创新,把劳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通过劳动锻炼成长成才。将劳模精神引领当代高校劳动教育实践创新的必然性联系起来,对劳模精神引领当代高校劳动教育的价值旨归进行了剖析,并对以劳模精神引领的高校劳动教育实践创新的途径进行了探讨,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劳动教育是培养并发展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如何在小学劳动教育中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劳动习惯、劳动意志等核心素养,实现“以劳育美、以劳强体、以劳增智、以劳育德”的劳动教育目标,成为当前小学劳动教育教师关注的重点课题。基于此,文章分析了核心素养下小学劳动教育实践路径,以期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杭州市富阳区富春第七小学党组织以迎接、庆祝建党百年为契机,开展百年行动,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学校新劳动教育发展.在党组织引领下,学校探索新时代少先队建设中劳动精神的培养和劳动实践活动的开展、教师劳动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的提升、家庭劳动教育的开展和评价方式、社会协同劳动育人格局的形成,创新劳动育人模式,打造劳动教育特色品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4.
俞漪 《江苏教育》2022,(23):51-53
小学低年级是劳动教育的启蒙阶段,劳动教育对低年级学生的成长有重要意义。劳动教育实践应基于儿童立场,以“循道崇真”的校本理念为引领,以校园为“主练场”,以家庭为“着陆场”,以社会为“对接场”,全层级、全评价,全域升维,全面赋能,打开低年级劳动启蒙教育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5.
如何在校园内实现高质量劳动教育,制订一套既能满足学生个体发展需要,又能适应学校整体发展的实践模式是值得思考的话题。杭州大关小学教育集团依托“校园、家园、田园、社园(社会实践园)”构建“自理的快乐、角色的担当、职场的体验、农场的垦殖、创造的智慧”课程,打造融通式劳动教育校本模式。在实践过程中,学校明晰劳动教育的目标、构建劳动教育的框架、探索劳动教育的实施策略与评价形式,促使劳动教育更科学有效地引领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常生 《甘肃教育》2024,(2):37-41
劳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双减”政策落地,农村小学教育改革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文章通过对农村小学劳动教育的现状分析,提出“双减”背景下农村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策略,并探讨如何有效利用这些资源,提高农村小学劳动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基于扎根理论,对小学统编语文教科书选文中的劳动教育内容展开分析。研究表明,教科书关涉儿童多重劳动圈层,展现了劳动形态迭代的发展图景。同时,保证劳动主体权利的落实,凸显劳动实践与应用过程,实现劳动习惯与品质的引领。教科书内容建构遵循“问题探究”的行为逻辑,“价值思辨”的观念逻辑,“知行合一”的知识逻辑。对此,教师需通过文本选择和组织为学生精选劳动教育对象;根据学生认知发展阶段,立足劳动具身性,创造劳动途径;运用表现性评价优化学习过程,促成“学科本位”到“生成整合”的课程教学转向。  相似文献   

8.
孙凯 《教育教学论坛》2022,(45):173-176
劳动教育是“五育并举”教育理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有效途径,在政治、经济、教育、个人维度上有着重大的社会意义。然而在“三全育人”教育格局下,高校劳动教育依然面临着一些现实困境。基于以上问题,高校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需从加强劳动精神培育和劳动价值引领、丰富和拓展劳动教育的载体和实践平台、营造劳动认同和劳动育人的舆论氛围、构建“家-校-企-社”四位一体的劳动教育协同机制的有效路径,加以实施。  相似文献   

9.
工匠精神以卓越信仰为引领,内蕴劳动奋斗“求真”、创新奉献“向善”、精益求精“崇美”的深刻内涵,激励高职青年在理想、实践、道德、态度向度的自我超越与全面发展,饱含着丰富的育人价值。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青年劳动价值观教育,以卓越理想教育为起点和主线,通过奋斗幸福观、创新奉献精神、精益态度培育,引导学生信仰求真、信仰向善、信仰崇美,遵循知情意行的育人规律,以劳动价值观教育为核心,辅之劳动素养教育,促进高职学生工匠人格的塑造、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0.
罗小玲 《教师》2022,(31):129-130
<正>湖南省娄底市第六小学(以下简称“学校”)位于钢铁工业基地娄底涟钢,是一所现代化的公立学校,有着五十多年的办学历史。学校以“和”文化为引领,秉承“求真、适应”的校训,遵循“和美共生,润己泽人”的“和润”教育思想,努力打造有故事的校园、有精神的团队,办有温度的教育。近年来,学校积极响应劳动教育相关政策号召,从“三位一体(即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相互联动)、六个维度(即劳动文化引领、校本劳动课程实践、家务劳动达标考核、职业生涯初体验、志愿服务与公益劳动、‘智能+’劳动畅想)”入手实施劳动教育,以劳习技,以劳赋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家庭、学校、社会要协同推动劳动教育,在社会中形成崇尚劳动的良好氛围。将劳动教育列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热爱劳动的意识。三方要密切合作,家庭要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小学生的自理、自我生活能力,学校要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使学生掌握劳动知识,社会要为学生提供运用劳动的场所,发挥支持作用,为学生提供实践活动基地。下面,我从“一、小学劳动教育现状及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二、小学劳动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三、家庭、学校、社会推动劳动教育的意义”“四、家庭、学校、社会推动劳动教育的举措”四个方面入手,就“三方协同”构建劳动教育课程,育劳动新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教育的重要内容,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学校要切实承担劳动教育的主体责任,在劳动教育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江苏省太仓市城厢镇第一小学积极建构劳动课程体系,从“小”入手,创设“小巧手”“小边角”和“小公益”课程,分别指向生活能力、探究精神和感恩品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首次出台,劳动教育有了自己的专属课程和法定必修课。劳动课程有什么价值意义、包含哪些教育内容、应该如何正确实施、如何把握好“一课”和“一育”的关系,我们需要认真学习劳动课标,领会国家政策精神,在新课标引领下创新地方劳动教育的实施。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小学劳动课程标准历经起步、完善、中断、全新发展的历史阶段。利用文本分析法对改革开放以来小学劳动课程标准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改革开放以来小学劳动课程标准在劳动课程目标表述、教学内容说明、课标结构编制等方面呈现多样变化。当前,我们应在《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化(2022年版)》的指导下进一步更新小学劳动教育理念,同时要在把握小学劳动教育内在规律基础上继续思考新时期小学劳动课程目标、劳动素养分要素的培养、小学劳动教育课程教学以及“五育融合”视角下的劳动教育等系列关键问题,努力在紧抓新时期小学劳动教育主要矛盾基础上建设高质量小学劳动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5.
全国劳动模范是工人阶级的先进典型和代表。高校聘请全国劳动模范担任特聘教授,开展“全国劳模讲劳动教育课”,有助于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推动高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制度创新、形式创新、内容创新,丰富发展劳动教育的理论内涵、推进劳动教育总体目标实现、形塑社会劳动新风尚。推动“全国劳模讲劳动教育课”成为高校劳动育人普遍化的有效教育模式,需要统筹推进“全国劳模讲劳动教育课”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将劳模育人贯穿学生培养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6.
数字劳动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它与劳动教育双向互动。一方面数字劳动助力劳动教育。数字劳动的“时空重构”开启劳动教育的多元实践,数字劳动的“算法管理”拓展劳动教育的伦理向度,数字劳动的“产消合一”强化劳动教育的价值体系。另一方面,数字劳动也设限于劳动教育。劳动工具数字化挑战劳动技能升级,劳动过程数字化弱化劳动价值认同,劳动关系数字化冲击劳动权益保障。由传统劳动教育向数字劳动教育转型是社会发展趋势,需要采取有效策略推进数字技术与劳动教育深度融合。一是要虚拟与现实融合,突出劳动教育的数字趋势;二是技术与价值结合,突出劳动教育的精神引领;三是教学与实践共生,突出劳动教育的问题导向。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五育并举”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其中,劳动教育是“五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俗语说“劳动是一切美德的源泉”,教师要想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劳动教育是重要基础。语文学科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平台,能为劳动教育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和契机。因此,教师要在小学语文课堂融入劳动教育,可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探讨了劳动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意义,提出了当前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劳动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时代发展需要大国工匠,工匠精神是推动世界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时代新人。弘扬工匠精神必须加深认识工匠精神的内涵,通过开展劳动教育,以“三全育人”和“五育并举”为抓手,深刻理解工匠精神培育和劳动教育的逻辑关系。高职院校应将工匠精神有效融入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中,确保“劳动教育”与“工匠精神”培育深度融合,科学设置劳动教育内容,筑牢弘扬工匠精神的基石;打造“家庭+学校+企业+政府”一体化教育,协同工匠精神的培育;健全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机制,体现传承工匠精神成效。  相似文献   

19.
生活化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对中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双减”背景下,将生活化理论作为小学劳动教育的理论基础,既体现了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高度重视,又推动了对小学劳动教育实践的系统优化。  相似文献   

20.
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要求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地方教育部门纷纷鼓励加强对小学生的劳动教育。实践证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是融合劳动教育的极佳手段。本文立足小学劳动教育实际经验,通过“由趣为引,开启探索之旅“”活跃思维,实现创新创造“”分工协作,促成互补互学“”家校共育,课程化为生活”展开论述,对小学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融合策略进行探究,期为广大小学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