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借景是园林景观中必要的一种造园手法,它可以将园林空间延伸,丰富园景。主要有借自然景物、借人为景物和借无形景物(声色香)等方面,通过对丰富的借景内容、灵活的借景方法和一些优秀的实例进行分析,探讨借景在造园中的一些可行方法,旨在探索如何能够利用借景手法,既符合经济原则,又能使得园林各景相互因借,达到更佳的造园目的和赏景效果。  相似文献   

2.
3.
<正>课改10年来,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出一派异彩纷呈、热闹非凡的景象。然而,透过表象看其本质,多数语文课堂教学不是得意而忘言,就是重言而轻意,意与言严重脱节,偏离了语文教学的轨道,导致语文课堂效率和学生语文素养不高。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重申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王崧舟老师说:语文学习必须同时睁大两只眼睛,一只眼睛注视思想内容,一只眼睛聚焦语言形式,得意又得言。因此,一堂好的语文课既要让学生得言,又要让学生得意。得言,即让学生学习运用文本的语言文字,品味为文之妙;得意,即让学生感悟文本之情理意趣。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也强调:  相似文献   

4.
课改10年来,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出一派异彩纷呈、热闹非凡的景象。然而,透过表象看其本质,多数语文课堂教学不是得"意"而忘"言",就是重"言"而轻"意","意"与"言"严重脱节,偏离了语文教学的轨道,导致语文课堂效率和学生语文素养不高。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重申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王崧舟老师说:"语文学习必须同时睁大两只眼睛,一只眼睛注视思想内容,一只眼睛聚焦语言形式,得意又得言。"因此,一堂好的语文课既要让学生"得言",又要让学生"得意"。"得言",即让学生学习运用文本的语言文字,品味为文之妙;"得意",即让学生感悟文本之情理意趣。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也强调:  相似文献   

5.
正寓言短小精悍,道理深刻,一直以来广为流传。作为母语教学的重要载体,小学语文教材自然不能缺少寓言这样的独特体裁。寓言创作有着其独特的特点和规律,决定了阅读教学也绝对不能走寻常路,而要充分挖掘寓言的特点,体悟寓意,习得语言。一、入情境,懂故事1.借助朗读入境对文本的理解不仅仅要用眼睛理解文字符号的大意,也要让学生在声音中揣摩言语意蕴。教材中的寓言故事言语生动,学生学起来也是兴趣十足。通过  相似文献   

6.
人类对甜味有着与生俱来的喜好,然而对于现代人来说,闲为能最摄入过剩导致肥胖,是更棘手的问题,所以低糖甚至无糖饮食就成了现代健康食品的特征之一。对于糖尿病或者高血糖症患者来说,糖就更加危险,与毒药无异。  相似文献   

7.
<正>要想体验和感受文本所承载的情感,只有牢牢抓住文章的语言进行教学。阅读教学离不开"咬文嚼字"。如何引导学生读出文本的好来,这就需要教师细读文本,把字词的意思放在具体语境中。借用吕叔湘先生的话来说,就是"从语言出发,再回到语言"。怎样得"意"又得"言",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1.找准切入口。要解读文本,就要突破常规的教学思路,找准切入口,这样就能让学生感兴  相似文献   

8.
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应兼顾语言的内容与形式,不厚此薄彼,引导学生在读懂文本主要内容、品读语言丰富内涵、体悟作者真挚情感的同时,自主感悟文本语言多样的表达形式,体会其不同的表达效果,领悟作者用词造句、谋篇布局、抒情言志的匠心独运,并注重对文本语言的积累与运用、内化与迁移的实践,让学生"意""言"兼得。  相似文献   

9.
“厚积薄发”是作文成功的秘诀之一。如何引导学生“厚积薄发”呢?行之有效的方法很多,笔者认为“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诸如生活积累、感悟积累等等。现单讲阅读积累之道。  相似文献   

10.
正【案例】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祁黄羊》教学片断师:仔细读一读祁黄羊举荐解狐的对话,从中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祁黄羊?生:一般人举荐人才,都会举荐与自己关系亲密的人,祁黄羊竟然举荐自己的仇人。我认识了一位大公无私的祁黄羊。生:从晋悼公"深感意外"可以知道,连一国之君都没想到祁黄羊会举荐自己的仇人,可见,祁黄羊不是从自身的利益来考虑,而是从国家的利益  相似文献   

11.
马晓霞 《教师》2020,(12):22-23
新时期,语文教学应挣脱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全面落实"言意统一"、会"意"品"言"的教学观念,使语文课堂回归课本,指导学生阅读,感受课文情感内涵和语言的使用。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体会、理解语文知识,实现"言意统一",这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从品味语言中实现言意转换内涵、从亲近生活中丰富言意转换广度、从关注布局谋篇上实现言意兼得是对语文教学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2.
语文学科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犹如一枚硬币的两个面,谁也离不开谁。 海德格尔说过,语言是人存在的精神家园,人存在于言语之中。语文学科正是从语言入手,直指人文内容,然后再回归语言,是一种不断互逆的运动。即 “意”由 “言”生而又归于 “言”。这里的“意”即学生在文学作品中感受到的知识和精神,“言”指掌握和运用语言的技巧、能力等。两者是和谐的融合,而不是牵强的相加。这也正是人文性在语文教学中的 “无痕”体现。请看下面 《小珊迪》一课的教学片断——— 〔片断一〕 (学习课文第一部分,通过字词理解、朗读指导,在“言”中感受…  相似文献   

13.
学习语文.首先要突出它的学科性,既要得“意”,更要得“言”。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文本时,既要关注言语内容——课文写了什么、说了什么,更要关注言语形式——课文是怎么写、怎么说的。可以说.让学生“言”“意”兼得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在实施阅读教学时的目标追求。在词语的理解与运用中,在课文的品读与感悟中。在情感的蓄积与释放中.在模仿与借鉴中,寻求言语内容与形式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4.
熊伟 《福建教育》2009,(12):29-30
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文本时,既要关注语言内容——课文写了什么、说了什么,又要关注语言形式——课文是怎么写的。让学生“言”“意”兼得应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在实施阅读教学时追求的目标。如何做到“言”“意”兼得,不少专家已有过精辟的论述。笔者认为巧用图解品味文本,也不失为一种让学生“言”“意”兼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思想史上,“言”,“意”,“象”是三个重要的范畴,它们涉及有关认识的三个基本要素及其关系。早在先秦,我国的许多思想家就已经注意到这三个范畴,并且进行过相当深入的讨论。此后,历代又有许多思想家阐发和讨论这个问题,其中,魏晋玄学的“言意之辩”讨论,范围特别广泛,内容特别丰富,意见特别鲜明,影响也特别大。但是,对“言,意,象”的讨论并未就此结束,以后,又有一些思想家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对这个问题进行阐发和讨论。 现在,笔者先对“言”,“意”,“象”这三个汉字作些阐释,并且略为介绍和评论我国思想史上对这个问题的各派主要见解,然后,对照现代符号学的观点,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理解“言,意,象”。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讲述式教学已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此,教师可将一种全新的、以娱乐为主的教学方式融入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经验,从演示活动、绘画活动、竞猜活动、表演活动四个方面,探讨如何运用活动教学法为英语增色添分,促进英语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也就是说,语文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紧扣文本熟读深思,从中领悟文本的人文内涵,还应该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做到“意言契合“。如何实现“意““言“契合的阅读教学呢?下面以《天鹅的故事》教学为例谈谈我的做法。  相似文献   

18.
高中《语文》第五册入选了姜夔早期代表作《扬州慢》。课本对这首词中“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一句释乃“(人们看见因金兵南侵而遭)毁坏的城池和古老的大树,至今仍厌恶谈到(那种破坏正常生活的)战争”。我认为此注释值得商榷。显然,课本中的注释把此句视为成分省略,故补释为“人们看见因金兵南侵而遭”的字句。这样  相似文献   

19.
不久前,我听了一节苏教版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春联》的公开课。这节课尾声中一个未曾预设的"最美遇见"——精彩的生成细节,让我看见了一堂"尊重学生天性鲜活"的生态阅读课。春联,是格律诗的一种形式,把它选入小学课本,作为一种文学应用文,让学  相似文献   

20.
不久前,我听了一节苏教版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春联》的公开课。这节课尾声中一个未曾预设的最美遇见——精彩的生成细节,让我看见了一堂尊重学生天性鲜活的生态阅读课。春联,是格律诗的一种形式,把它选入小学课本,作为一种文学应用文,让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