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以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小衔接,是幼儿园教育的终结阶段,是小学教育的开始阶段,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幼儿园应当与小学一起共同架设幼小衔接的桥梁,促进幼小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幼小衔接能帮助学前儿童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两个不同阶段教育的平稳过渡,让幼儿有能力、有自信,健康快乐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从2009年9月起,我园与一路之隔的红梅实验小学展开了为期一年的互动合作式的"幼小衔接"探究。一、幼小衔接的误区我园就"幼小衔接"话题了解目前在幼儿园、小学、家长三方面的衔接意识与现状。结果发现,各方  相似文献   

3.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和小学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规律及儿童终身发展的需要,做好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两个阶段的衔接工作.课堂教学是小学的基本活动,课堂教学是实施幼小衔接教育的主要途径.文章探讨了小学儿童课堂教学中幼小衔接的现状,分析小学一年级课堂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为小学一年级优化课堂教学,加强幼小衔接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正大班幼儿即将升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能否较好地完成由幼儿到小学生的转变,很快适应小学生活,幼小衔接是关键所在。幼小衔接,既是幼儿园教育的终结阶段,也是小学教育的起始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和小学教育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  相似文献   

5.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过程。幼小衔接对帮助幼儿顺利实现由幼儿园向小学过渡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在衔接教育方式上、教育内容上、衔接管理上还存在诸多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建议正确理解幼小衔接,避免"小学化教育";注重幼儿全面发展,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加强对幼儿教师的培训,促进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对家长进行宣传教育,使其深入了解幼小衔接问题;严格贯彻幼儿园的办园宗旨。  相似文献   

6.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坚持双向衔接"的基本原则,即幼儿园与小学协同合作,促进幼儿顺利过渡.双向衔接是指小学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相互衔接,是"幼小衔接"和"小幼衔接"的结合.幼儿园和小学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教育阶段.对于幼儿来说,他们在两个阶段的过渡过程中会面临巨大的挑战,身心也有很大的负担...  相似文献   

7.
《动漫界》2022,(20):19-21
没有小学的主动衔接,幼小衔接就只能是半拉子工程.幼小衔接关键在于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如课程的衔接、学习评价方式的衔接、教师考核标准的衔接、教育方式的衔接等,单靠幼儿园是无法完成这项工程的,需要调整小学阶段的教育制度.小学要真正认识到幼小衔接对幼儿身心健康及终身发展的重要性,调整一年级课程安排,合理安排内容梯度,减缓教学...  相似文献   

8.
幼儿园与小学如何恰当有效地衔接,是我国初等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目前幼小衔接"小学化"的现状,本研究从幼小衔接课程的角度,通过对安康市区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课程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方面展开调查,发现安康市幼小衔接教育政策不完善、幼儿园与小学教师思想观点陈旧、幼小衔接教学方法不够新颖、幼儿园与小学之间互动较少等问题。因此建议通过政府积极响应、教师双向互动、提高教师素养、家园社区共育等形式来解决幼小衔接"小学化"的问题,从而有效落实幼小衔接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教育的终结阶段,是小学教育的开始阶段,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由此可看幼小衔接不光是幼儿园的工作,它需要家庭、小学三位一体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10.
冯帮  许桂林 《学子》2015,(2):15-17
"幼小衔接期是孩子顺利过渡到小学生活的重要教育期,做好幼小衔接期教育实践工作,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完美人格形成以及终身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1]现阶段的幼小衔接的研究多侧重于"衔接",例如:课程的衔接、作息时间的衔接、幼小教师间的衔接等,以达到幼儿教育向小学教育的适应。本文旨在提出一个新的视角,将幼小衔接置于终身发展的理论视角下来研究。终身教育是由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首次系统提出,  相似文献   

11.
中日的教育发展具有相似的文化教育背景,在学前教育方面均设有托儿所及幼儿园,两国坚持幼儿园教育去小学化,在小学科目设置上也较为相似。日本的幼小衔接工作相对我国起步较早,在教育制度与政策的制定、学术研究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研究成果与宝贵经验,该国实施幼小衔接的实践经验可为我国幼小衔接教育提供参考。因此,阐述近年来日本教育界对幼小衔接问题的认识和实践方法,并结合我国目前存在的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从中借鉴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2.
幼小衔接教育是指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是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转折期。解决好幼小衔接问题,对于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育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浅析我国幼小衔接中的问题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和小学两个相邻教育阶段之间在教育上的互相连接.这一时期恰好是学前儿童结束幼儿园生活、开始接受小学教育的初期,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一个转折期."幼小衔接"实质指的就是儿童连续的、不断发展的社会性心理、身体发展上的衔接.[1]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幼小衔接问题便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并作为世界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4.
段帆 《福建教育》2020,(46):32-34
<正>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幼小衔接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科学的幼小衔接能使幼儿在入学后,在身体、情感、社会性和学习适应等方面都有良好的发展,顺利实现幼儿园向小学的过渡,并为其终生、持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长期以来,幼小衔接只强调幼儿园要做好衔接,为幼儿入小学做好准备,而小学则很少考虑衔接问题。201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颁布,其中第9条强调"严格按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  相似文献   

15.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和小学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规律及儿童终身发展的需要,做好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两个阶段的衔接工作。课堂教学是小学的基本活动,课堂教学是实施幼小衔接教育的主要途径。文章探讨了小学儿童课堂教学中幼小衔接的现状,分析小学一年级课堂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为小学一年级优化课堂教学,加强幼小衔接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幼小衔接能帮助学前儿童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两个不同阶段教育的平稳过渡,让幼儿有能力、有自信、健康快乐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然而现实生活中幼小衔接问题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常常遭遇来自幼儿园、家庭和学校的误解,做好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小学、家庭面临的共同课题。幼小衔接教育在幼儿园阶段应侧重从心理、物质能力等方面进行准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使衔接过程小步化;互动过程细节化;实施过程有效化。减少幼小衔接过程中的坡度,使每个孩子都能顺利地进入小学。  相似文献   

17.
方红娣 《动漫界》2022,(20):10-11
幼小衔接是指为了幼儿的健康成长和持续发展,通过幼儿园、小学等各方的共同努力,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的举措,帮助幼儿顺利做好入学准备以及入学适应的教育过程.幼儿园和小学虽然是两个不同的机构,但同属于基础教育阶段.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教育质量的不断追求,尤其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要求以来,幼小衔接成为全...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7,(98):175-176
幼小衔接教育阶段是衔接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本文分析了幼小衔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究了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期为幼小衔接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战楠 《考试周刊》2022,(31):163-166
幼儿教育是一个人的启蒙教育阶段,小学教育则是一个人接受集团化、系统化教育的初始阶段,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属于不同教育阶段,二者之间是存在较大差异的,但是二者之间的差异之中也有一定的联系。为了让幼儿在幼儿园教育之后顺利进入小学融入小学教育,幼小衔接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随着我国教育教学体系的变革和发展,幼小衔接工作不单单是摆在社会和家长面前的难题,更是广大幼儿园和小学的重点课题。对幼儿教师而言,让幼儿具备小学学习意识、形成学习习惯,帮助幼儿在心理层面和生理层面逐步打造小学学习的基础、构建小学学习的情感和学习思想,是实施幼小衔接工作的关键。但是,现阶段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很多幼儿教师没有掌握幼小衔接的正确实施方式和教育教学理念,导致幼小衔接过程中出现一些比较具体的问题,影响了幼小衔接质量和幼儿发展。文章从幼小衔接的概念入手,全面分析了幼小衔接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并针对性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推动幼小衔接的高质量实施。  相似文献   

20.
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是两个不同却又紧密相连的教育阶段,是幼儿身心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转折。本文就"幼小衔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剖析,进而提出了如何实施"幼小衔接"的几个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