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的生存过程是一个无止境的学习与完善的过程。终身教育具备的人学价值及终身学习的意义,表明了人的生命完善可以不断地通过接受教育、终身学习来实现。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传统教育哲学中,教育是一种贯穿生命全过程的终身教育,它围绕继天而教→志于学→止于至善生发开来,构成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中国传统终身教育哲学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世代读书人的精神品格和行为实践,至今它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有助于为现代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人作为一种自为的存在,具有未完成性和超越性特点。人在不断超越生物性本能,探寻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过程中,不断扬弃自身,表现出生命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终身教育使人的本质在完整生命历程的持续性学习中彰显和展开。生存论视野中的终身教育使个体生命的独特性和潜能性得以发挥,给人不断发展和完善自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成为人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一种自觉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4.
人的自觉性存在和主体性存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空间,人所固有的开放性、创造性和超越性为生命的完善奠定了现实基础。终身教育正是基于有限生命的无限发展,关注生命超越性的存在,体现生命全面性的发展,实现生命的可持续性,从而回归教育的本真,实现人的生命意义,凸显生命的主体性,促进人的生命完善。  相似文献   

5.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是文化人类学的基本问题,也是教育的最基本的出发点和依据。人生来便是可以而且应该接受教育的,教育的出发点是人的发展,教育的重点是关于人的主体意识的苏醒和创造性的推动。  相似文献   

6.
庄子是一个生命哲学家。他对人生命运有着透彻的理解和深刻的思考,对有限的人生轨迹作了清晰的描绘,对生命本真作了客观的揭示。他的乐死安生的达观态度、淡泊名利的价值取向、安时顺命的处世艺术,对当今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7.
生命教育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解读先秦道家生命哲学的内涵并结合现实,探究其对于当代生命教育的有益启示。高职院校在教育理念上要关注个体需要,引导学生在更高层面上实现自我生命价值;在教学工作中,将道家生命哲学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帮助大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生命观。同时,在学生管理中,高职院校可以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开展生命教育实践活动,积极创设生命教育情境,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  相似文献   

8.
教育与生命——关于教育的生命哲学的思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教育不仅要强化技术层面的训练,更要切入生命层面,包括科学与人文的生命、教育者的生命和受教育者的生命。正是这三种生命的不断交流、对话和融合,构成"教育的生命"。对教育的生命哲学的探索,不仅有助于加深对教育的本性、宗旨和使命的认识,而且有助于从根本上纠正教育的过度外在化和空心化倾向,使教育真正切入并融于人的活生生的生命。  相似文献   

9.
终身教育法作为终身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保障并促进了其发展和完善。通过分析保证生命存在的尊严、保障获得生存技能和完善生活目标,并结合各国终身教育法的发展现状,来探析终身教育法的人本哲学基础,促进终身教育法的建设和终身教育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10.
舍勒的哲学人类学是内在于现代人本主义和文化哲学的重要理论形态。在哲学研究气质上,舍勒哲学人类学超越了乐观与悲观的两极对立。蕴涵着深刻的自我批判和自我超越特征;在人的研究的思路上,开创了对人的存在的本体论观照的新视野、存在论研究的新领域并确立了新的哲学研究范式——人类学范式;在哲学史的发展中,克服了传统哲学对于人的片面理解,以科学与形而上学相结合的方法论超越了传统哲学方法论的片面性,并对整个现代西方哲学进程产生了总体影响;同时也为所有关于人的科学奠定了基础。而舍勒哲学人类学的局限则体现在缺乏前后一致的方法论和缺乏实践维度的观照。  相似文献   

11.
哲学人类学是以“探讨使人同其他所有存在物形成对照的基本本体论结构”为内容的理论,其在哲学史的发展中完成自身的理论建构。考察哲学人类学理论形成的历史,可以发现哲学人类学由“隐”到“显”的发展过程,发现从康德哲学到马克思哲学的历史发展中隐含着近代哲学人类学由构筑到延异的内在逻辑,而马克思哲学是对“人是目的”进行建构的现代人类学理论代表。以哲学人类学为背景分析马克思哲学,为深入领会马克思哲学的思想实质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哲学人类学认为:人类在漫长的生命进化过程中,形成了遗传结构上的未特定化特征。正是这种未特定化,赋予人以巨大的潜能和无限发展的可能性:人因未特定化导致本能的匮乏,由人非专门化带来的更大适应性和创造性得到了重大补偿;人的未特定化与人的无限发展的需要之间的矛盾以及人的结构特征和生理机能使人具有接受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在哲学人类学关于人的基本特征的观念影响下,形成了新的残疾人的“缺陷观”、“补偿观”和“价值观”,它们将直接影响到特殊教育的具体开展。  相似文献   

13.
关注人的生命是高校教育的应然追求,在实用理性教育哲学的理念下,高校生命教育处于偏离状态,本文借鉴儒家生命哲学理念来启迪高校的生命教育,以"天人合一"确立生命意识教育,以"立志成仁"形成忧患意识教育,以"见利思义"加强生命关系教育,以"止于至善"实现生命价值教育。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教育跟不上时代对人的生存要求,知识经济时代呼唤终身教育,终身教育的最终目的和价值意义在于促进个人和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学生的人格塑造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一个人的人格缺陷会给其一生带来负面的影响。教育的现代化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教师素质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教师人格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因此,探讨终身教育理念下的师生人格完善问题,不论是对于个人还是对于整个社会都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同许多现代西方资产阶级哲学家一样,柏格森企图使自己的哲学超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条对立的哲学路线之外。他所利用的洞察世界的方法不是概念的、分析的、理智的方法,而是非理智的、直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终身教育思潮的产生,既是对传统教育理论的批判与反思,也是对教育问题的全新认识和全新理解,因此成为了20世纪中后期世界教育理论中最大最深刻的变化,是今后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终身教育是以人为中心的、主动的、可持续的教育,它将未来的教育看成是一种成长的手段,是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环境、政治、经济、文化等和谐发展的重要教育形式,从而带给我们全新的思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杀人事件频繁发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快推进大学生生命教育工作。作为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老子有着独特而深邃的生命哲学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作用: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敬畏生命、爱惜生命,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提升生命境界;积极应对挫折,理性看待死亡。  相似文献   

18.
老子的生命哲学包括他的生命价值观、生命动力论、人格特质论三个方面。老子的生命哲学给当下的课程与教学变革带来了巨大的启示:生命的动力源于生命本身,教学的动力不是源自教师的教,而是源自学生的学。课程与教学变革实践中我们应当在“有为”与“无为”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结合点,让课堂在师生的“有为”与“无为”之中生成出更多的生命意义。  相似文献   

19.
M·兰德曼的哲学人类学观点及其对幼儿教育的启示虞永平编者按:从本期开始,我刊开辟“新视野”栏目,刊发一些从新的、其它学科的角度讨论学前教育的文章。我们认为,从新的、其它学科的角度审视学前教育,无疑有助于丰富学前教育的理论建设和实践指导。M·兰德曼(M...  相似文献   

20.
郭玺 《考试周刊》2013,(11):163-164
高校近些年频繁出现大学生轻生现象,这就从侧面暴露出了以理性为主的德育教育存在着很多局限性,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倡要在德育教育中加入非理性因素。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是从非理性的角度去把握生命的本质,让人们懂得生命的"绵延"与"冲动",从而摆脱理性的束缚,树立生机盎然的生命观,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生命质量,而且也对高校进行非理性教育有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