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法两国博物馆展示着各自民族文化的悠久历史和世界文明的多彩风貌。加强中法博物馆交流在两国文化合作中占有重要位置。在中法建交50周年之际,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法国五家博物馆合作,将10幅法国传世油画精品展现给中国观众,有助于人们从法国绘画精品及中法绘画艺术的比照中领略艺术的神奇力量和两国人民对人文精神的不懈探索。文明因交流互鉴而丰富。文化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2.
2001年4月,时任副总理的李岚清访问法国,其间与法国外交部部长德里纳共同签署了中法互设文化中心和互办文化年的《会谈纪要》。迄今两年多来,由中法两国领导人共同商议和决定的“中法互办文化年”活动的筹备运作始终紧锣密鼓。2003年10月6日在巴黎开幕的“中国文化年”,将众多中国人,法国人及热爱中国文化的各国观众的目光聚焦于法兰西。事实上,在这一全球聚焦的幕后,早就上演了一幕又一幕没有幕布的中法文化交流的大戏,小戏……。日前,本刊记者就“中法互办文化年”活动,采访了中法文化年混合委员会的中方总协调人,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主任吕军。  相似文献   

3.
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部长孙家正与率领法国文化代表团来华访问的法国文化通讯部部长卡特琳·塔斯嘉女士,就双方共同关心的中法两国文化关系现状及有关中法两国互办文化年、互设文化中心等问题,在北京举行会谈。会谈结束后,孙家正与卡特琳·塔斯嘉女士一起会见了中法两国记者,通报会谈成果,回答记者提问,生动勾勒出中法两国文化关系发展的光明前景。1999年10月,江泽民主席和希拉克总统倡议中法两国互办文化年。2001年4月,李岚清副总理访法期间与法国外交部长维德里纳先生签署了有关中法双方互办文化年、在对方国家首都互设…  相似文献   

4.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中法化关系呈现出和此前完全不同的新特点。总体上两国化关系日趋密切,但法国在华天主教及其化事业虽继续有所发展,已不是中法化关系的主流。与之相对的,是教会之外的世俗化交流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尤其是在教育方面。而这和法国政府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5.
《ChiFra中法艺术交流展》从策展形式和意义角度来看,其最大亮点是将两国当代著名艺术家的作品置于同一空间进行展示与交流。这是中法艺术交流形式的发展,从一个侧面反映两国间的文化与艺术交流,已然从费孝通“各美其美”和“美人之美”的阶段,发展至“美美与共”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6.
北京时间2003年9月10日上午,中国文化部在北京东二环路其办公大楼内举行新闻发布会。孙家正部长宣布:“中法互办文化年”活动的筹备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在法国举办的“中国文化年”将于今年10月6日在巴黎开幕。他说,“中法互办文化年”是中法关系史上的空前盛事,也是迄今中国与外国开展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文化交流活动。该活动对进一步增进中法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加强两国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全面伙伴关系的深入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出席新闻发布会的法国驻华大使蓝峰发言说,法国民众对中国文化有着强烈的兴趣,“中国文化年”将帮助法国人民从各个角度全方位地了解中国。他说,相信“中国文化年”将取得巨大成功。  相似文献   

7.
《上海文化年鉴》2005,(1):123-127
上海教育开展多项对外交流活动;上海教育系统圆满完成“中法文化年巴黎-上海日”展演;2004“外国留学生看上海”汉语演讲比赛;首届中日两国留学生教育学术研讨会;上海外国留学生数量增加;上海与英国开展儿童早期教养服务合作项目。[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位于亚,非,欧交汇地带的伊朗,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伊朗文化自成一体,源远流长,在世界文化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分别位于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中国和伊朗,历史上被这一纽带所连接,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自中,伊1971年建交以来,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合作态势良好,尤其文化领域的交流日益活跃。  相似文献   

9.
2014年1月27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50年前的这一天,中法两国发表联合公报,宣布建立外交关系。1964年4月10日,两国同时宣布大使任命;5月31日,法国首任驻华大使吕西安-佩耶向刘少奇主席呈递国书;6月6日,我驻法大使黄镇向戴高乐总统呈递国书;16日拜会蓬皮杜总理。中法建交工作圆满完成,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开拓了新局面,在国际社会引发核爆炸似的轰动。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沧桑历史的文明古国;澳大利亚是一个主流历史年轻、土著历史丰厚的国家,世界各角落信仰不同、文化各异的族群,都活跃于这个古老而年轻的国度。中澳两国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使两国互办文化年活动具有了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法两个文化大国,对当代以至于对遥远的未来的世界,将发挥他们无与伦比的伟大作用,而王阳明和笛卡尔两个名字也将与日月同辉,永葆厥美。在这两个名字上闪耀的是人类将永远守护的一词圣典——至善。  相似文献   

12.
2014年5月16日,由文化部外联局、深圳市文体旅游局主办,TTF珠宝首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TTF)承办的“2014中国文化产品国际营销年会——中法创意设计论坛”在深圳文博会期间举办。6位中、法两国创意设计和品牌营销领域的嘉宾参与此次论坛,共同探讨设计品牌如何“走出去”。论坛通过专题演讲和对话、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13.
数百年来,亚细亚版图上神秘的伟大中国与欧罗巴大地上美丽的法兰西共和国,远悬欧亚大陆的两端,犹如两粒璀璨的星辰,一东一西,遥相辉映。无论是悠远漫长丝绸之路的联结,还是现代信息高速公路的沟通,中法两国在政治、经贸、化等各个方面的交流,走过了地久长天长般的历程;其间虽有英法联军火毁万园之圆——  相似文献   

14.
7月16日晚,阿维尼翁戏剧节OFF单元“中国之夜”活动成功举办,这是中法建交50周年庆祝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文化参赞李少平、文化部外联局西欧处副处长赵心舒、戏剧导演孟京辉、演员刘烨,法国文化部中法建交50周年庆祝活动协调人鲁杰丽(Catherine Ruggeri)、阿维尼翁市主管文化的副市长卡特琳娜·比戎(Catherine Bugeon)、OFF单元主席格雷格·热尔曼(Greg Germain)等中法嘉宾、观众和戏剧界人士出席了活动。  相似文献   

15.
自新中国成立至1965年,我国对外共签订了35个文化合作协定。作为新中国最早一批外交官之一、新中国首任驻印度尼西亚大使馆文化参赞和首任驻法国大使馆文化参赞,我的父亲司马文森曾参与签订和实施中国与印度尼西亚、阿尔及利亚、法国的文化合作协定。这些文化协定是基于两国民间文化交流的基础而产生,同时又推动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自新中国成立至1965年,我国对外共签订了35个文化合作协定。作为新中国最早一批外交官之一、新中国首任驻印度尼西亚大使馆文化参赞和首任驻法国大使馆文化参赞,我的父亲司马文森曾参与签订和实施中国与印度尼西亚、阿尔及利亚、法国的文化合作协定。这些文化协定是基于两国民间文化交流的基础而产生,同时又推动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中外文化光流史上,黄嘉略鲜为人知。但他是有确切记载的在法国定居的第一位中国人。他在法国传播了中国文化,为中法两国文化与学术交流以及中法人民的友谊做出了贡献。黄嘉略是福建省兴化府莆田县人,生于清朝鼎盛时期的康熙18年(公元1679年11月15日)。其父黄保罗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他曾向上帝许愿,让儿子笃信基督教。黄嘉略7岁那年,父亲病重,临终前嘱咐妻子一定要尽快把儿子送进教会,以还当年夙愿。黄保罗去世不久,法国外方传道会的一位教士李斐理(InBlan)来到兴化地区传教。黄母听说此事,就带着儿子找到李斐理,托付他…  相似文献   

18.
作为法国波尔多市的友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积极参与了“中法互办文化年”的有关项目。如:①武汉市政府代表团拟于2003年11月底赴法参加在巴黎、波尔多市举办的书籍《约会巴黎》首发式并为《摄影绘画艺术展》剪彩,出席武汉园林奠基仪式,参加民间民俗工艺展示展销和文艺演出等系列文化交流活动。②拟于2003年11月下旬,在巴黎举行武汉市《长江日报社》文化记者余熙撰写的赴法采访成果《约会巴黎》一书的首发式。该书记述了60位长期致力于促进中法两国关系,为推动两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做出贡献的在法知名人士的事迹。该书首发…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中国和法国属于东西方两种不同文明背景的国家,因而很难展示一幅中法文化通汇的全景图,只能依已故汉学家艾田蒲的《法中通汇》来个蜻蜓点水,简述某一特定历史时期,中国文化的奇观折射至法兰西的景象,顺便提及耶稣会传教士的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20.
纽约街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席卡恩从豪华酒店仓促出走,不久,他因性侵酒店女服务员被纽约警方带走接受询问。当卡恩双手被铐出现在世人面前时,法国舆论一片哗然,纷纷指责美国人不公,而美国的舆论则认为此事并无不妥。由此引发了美法两国媒体、政界旷日持久的口水战。大多数法国人认为美国人小题大做,放着影响国计民生的重大事件不理,反倒追究起政治人物的私生活,舍本逐末;美国警方的做法也违反了法国司法原则。两国人民对该案件的反应,凸显出两国政治文化的不同,然而,无论如何,卡恩先生面对的仍将是两国法律文化差异造成的困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