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样考试好     
“这样考试好!以后要多进行这样的考试!”这是参加课程改革实验“开放性考试”的学生、家长、教师的共同心声与愿望。2002年1月24日,广西玉林市课程改革指导小组各学科成员分赴各县(市)、区,对课程改革开放性考试情况进行调研。指导小组分别召开了学生、家长、教师座谈会并作问卷调查,共同研讨新课程教育评价和考试制度改革的具体问题,研讨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发展的教育评价体系。在调研中,我们感受到了学生和教师对新的考试方式的支持,家长对课程改革的关注,这虽然在我们的意料之中,但是还是让我们感动和感激,因为他…  相似文献   

2.
顾存兰 《课外阅读》2011,(11):285-286
考试发挥得好与差,取决于考试素质的高与低,所以我们在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也得提高学生的考试素质,努力让学生在考试中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总结十多年来学生应考中的得失,以初中化学考试中的应对策略为例,小结在提高学生考试素质方面,应启发学生达到的几点要求。  相似文献   

3.
世界正在经历一次关键的转折,我们生活在一场会改变我们生活、思想、成功方式的变革中。我们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去适应它成就我们的事业和生活,要么就被它淘汰,成为21世纪的牺牲品。有两位学生的自白是这样的:“考试决定的东西太多了,一次没考好,人似乎就没有了价值,没有了尊严,没有了希望。我们的命运似乎被考试操纵着,我们不得不为考试而学,教师也不得不为考试而教。为考而学,我们缺少积极性,缺少求知的热情,学习不再是愉快的,有时甚至感觉它是一种劳役;为考而教,那些整齐划一的教材,整齐划一的教学方法,将我们削成一…  相似文献   

4.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遗憾的是,我们在重视考试的同时,考试又常常在无形中被“异化”。原本是检验学生学习状况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却在某种意义上转化为与教学对立、支配教学的异己的力量。我们认为,真正的问题不在于“考试”本身,不是要取消“考试”。考试到底产生什么样的作用,关键取决于我们如何理性地认识和对待考试,取决于“考什么”、“怎么考”、“考试的结果用于什么”。为此,我们需要把考试保持在应有的限度内,使考试回归自身的本质规定。  相似文献   

5.
充分发挥考试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充分发挥考试的功能黄镜流考试是检查教与学的效果,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教与学的向导。为了使教师教学目标明确,教得落实,使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得扎实,我们对考试进行了一些改革,实行教考分离。下面谈谈我们的具体做法。一、建立教考分离的考试制度中专教...  相似文献   

6.
考试是教学的重要一环,是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历史作为中学阶段的一门科目,也同样需考试。但笔者发现现在的初中历史考试还有许多值得我们探讨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化学专业主干课考试方法的系统改革李淑贤马万仪考试制度和方法的改进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多年来我们就一直在不倦地探索这一课题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一、改革传统考试方法的一些初步探索传统的考试方法都是由主讲教师个人命题,自行改卷评分,这往往容易导致教学...  相似文献   

8.
谈如何端正考风吉林农业大学汤永杰当前在高等院校中各种违纪现象时有发生,较为严重的是考试作弊之风,它直接败坏了学风和校风,对此我们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一、考试与作弊考试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既是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手段,也是检查教师教学效果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提出考试的心理卫生问题早已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经验证明 :教师作为一个重要的外部因素对学生的考试心理影响重大 ,但目前尚缺乏更为深入具体的研究。我们知道 ,言语具有社会心理功能 ,它传递了一种关系信息。教师对学生考试的态度、期望和要求 ,总是借助于教师的言语本身和话外行为传递给学生 ,从而对学生的考试心理产生影响。像这种在日常教学、尤其是复习与考试时 ,教师对学生所进行的各种有关考试方面的言语引导 ,我们就称之为教师考试指导语。本研究作为江苏省《优化学校考试管理的心理卫生》课题之一 ,试图通…  相似文献   

10.
考试作弊及其防治的简单博弈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潘忻 《教育探索》2003,(1):52-54
学生考试作弊是严重违纪的行为,虽“屡禁”而“不止”。从博弈论经典模型“囚徒困境”的特点和条件入手,讨论学生考试作弊的收益。成本,有助于我们了解学生考试作弊的博弈心态;从完全信息纯策略静态博弈的视角分析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和条件,有助于我们制定鼓励学生诚实应考的政策。教师监考是否得力对学生考试作弊有重要的影响,分析运用教师监考手段防治考试作弊的作用和条件,讨论师生博弈完全信息混合策略静态均衡的概率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我们从博弈视角提出防治学生考试作弊的条件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何谓教师?人们的第一反应便是教书育人的人。而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甚至包括教师自己)一般简单地将“教师”理解为教书即教学生知识的人,而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育人”这一项内容。由此,给中国的教育和中国的学生造成了几多伤害,我们的教育也就被扭曲成为应试教育,教师为学生的考试和好分数而教知识,学生为考试和好分数而学知识。当然我们也可以反过来说,正是由于应试教育的盛行,分数成了教师、家长、学生心中共同的宝,这宝中有几许无奈,几许被迫。  相似文献   

12.
写作在语文考试中占的分量大。于是,写作被高度重视,透彻研究,每个语文教师都希望学生在考试中拿高分。但实际情况却如一幕极具反讽意味的悲喜剧:我们着力最多的写作,往往最令我们失望。  相似文献   

13.
随着教育部《2005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科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的出台,新的一轮高考复习已摆在师生的面前。从某种意义上讲,高考不仅是考学生,更是考教师,所以,决胜高考已经成为广大师生面临问题的重中之重。教师不仅需要了解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科学备考,而且要向学生解读《考试大纲》所给我们带来的信息,指导考生制定更科学、更有针对性的复习策略。作为考生,则要根据教师的指导安排,制定符合自己的学习计划,方能在有限的时间达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相似文献   

14.
老生新谈──光明小学“乐考”的尝试北京崇文区光明小学考试历来被认为是检验学生质量的唯一形式。因此,各种考试,特别是期末考试对学生、对教师都有一种心理上的压力,常常为了“追分”,而加重课业负担,造成学生厌学。我们觉得考试作为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一种手段是...  相似文献   

15.
“考试”一词,对我们做教师的实在是太熟悉、太重要了。我们常能回忆起这样的情景:安静的教室,埋头疾书的学生,神情严肃的老师……我们也应该还记得伴随着考试而来的快乐、自豪或是沮丧、失败的感受。可我们是否了解,“考试”一词,会使我们的学生回忆起什么,感受到什么呢?尤其是在积极推进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今天,我们做语文教师的,在忙碌并惊喜于自己精心设计的大胆创新的“非常考试”之余,是否真诚并虚心地问过我们的学生:这样的考试,到底给了你们什么样的滋  相似文献   

16.
徐驰 《海外求学》2004,(19):15-15
在美国,如果你想成为一名专职教师,就必须通过教师资格考试。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近日宣布,由于美国18个州所采用教师资格考试的评分机制出错,去年有超过4000人没能拿到教师资格证,美国因此失去大量潜在教师。  相似文献   

17.
语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在这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考试作为一种较公正、客观的评价方式,在校园里仍很受欢迎。但是,小学生年龄小,心理承受能力有限.对考试有恐惧之心,因此我们要积极努力地营造一种宽松的考试氛围.让考试伴随学生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18.
最近,我们遇到一位朋友,这位朋友是小学毕业班的班主任,刚刚和他的学生们一起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毕业考试的竞争。他颇有感触地告诉我们:这种考试,简直就是在考教师。考试前,各科教师常常为争夺复习时间而弄得彼此不愉快;考试后,从学校领导到每位任课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关注的是各班进入重点中学的升学率和各科成绩的排名等。大多数毕业班的教师在考试期间都精神高度紧张,甚至晚上做梦都梦见在为学生拼命复  相似文献   

19.
考试是教师检查学生知识与技能的重要手段,是教师改善教学、学生不断反思学习的重要依据,实施素质教育,走进新课程,我们不可能也不应该回避考试。现在考试的内容正在进行全面改革,考试次数正在减少,而考分的处理却过于简单。比如,教师逾越教育固有的权限,以无节制地宣扬考试成绩来督促学生,以及把考试成绩“守口如瓶”,使学生稀里糊涂的做法,都不利于学生的自我认识和促进自我发展。结合平时实践,笔者想谈谈对考分的处理。一、个体公开,稳定情绪作为某一阶段的学业检查,学生有权知晓自己的卷面分数,了解近期的学习状况,有权…  相似文献   

20.
考试是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是否掌握的一种必要手段。考试的一般过程往往是,考试时间的上课铃响后学生开始答卷,考到规定时间时,教师就马上收起卷子离开教室,开始批改,最后再把考试情况反馈给学生,让学生订正错误。但我认为在教师收起卷子以后,应再作一步工作——考试后组织学生议论一番。因为我们绝大多数教师当学生考试后,就急于离开教室去改试卷。然而当教师把试卷收起来后,我们就可发现,这时有的学生追不急待去翻数学课本,有的学生马上跑到讲台前来问老师这题对不对,那题有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