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熊忽秀 《家教世界》2013,(10):27-28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是家庭的"珍宝"。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都望子成龙,盼女成风。但很多父母却不知道如何正确教育、引导孩子。笔者认为对小孩进行启发式加情感式加引导式教育对缓和家庭中的亲子关系能起到相当大的作用。本文就如何合理地给孩子零花钱阐述了自己的几点观点。  相似文献   

2.
正这初中一阶段,不少老师和家长会发现,原来在小学乖顺听话的孩子突然间变得执拗起来,逆反心理严重,经常发"无名火",甚至顶撞老师、家长,即所谓有了"犟脾气"。那么,这些"犟脾气"是怎么产生的?老师及家长又应如何合理疏导、引导其健康快乐地成长呢?一、"犟脾气"如何产生首先是孩子的独立性增强。初中阶段孩子生理发育逐渐成熟,开始觉得自己是个大人,同时也希望别人把自己当成大人,他们对世界、对人生有了自己的观点与看法。这时的孩子不喜欢大人的说教与唠叨,不喜欢家长把自己当小孩一样训斥,特别  相似文献   

3.
正"作文难,作文难,难于上青天。"做了那么多年的小学语文老师自己感同身受,每次习作,农村小学的学生就像老鼠见了猫那么害怕,同时,老师也就怕教作文,怕上作文课,长此以往,学生怎么能写好作文呢?为何会产生这样的状况呢?因为孩子"无米可炊",无话可说,那如何才能改变现状呢?那就必须给孩子寻找"源头活水"。哪些可以成为学生的"源头活水"呢?一、课外阅读为学生习作做铺垫阅读课外读物是学生探索世界、掌握知识、品味文章  相似文献   

4.
在日常工作中,时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学生犯了错误,老师苦口婆心教育,结果却不甚理想,于是得出"现在的孩子真难教"的结论;学生遇到困难,老师无微不至嘘寒问暖,学生不仅不感激反而疏离老师,于是认为"现在的孩子不懂得感恩"。假如说是教师的教育有问题,教师会非常委屈,难道学生犯了错误我能置之不理吗?难道学生遇到困难我不该关心吗?难道我为学生负责任错了吗?  相似文献   

5.
如何教育爱拿他人东西的孩子?前几日我在办公室亲眼目睹了一个老师的处理过程。隔壁班有一学生,刚开学就把同桌的语文、数学、外语书分不同时间"拿"回家,占为己有,导致同桌上课没有书,家长四处买书未果,最后只有将老师的书复印下来给孩子用。  相似文献   

6.
在课间跟年轻老师聊教学时,经常听到他们抱怨:"一、二年级学生什么也不懂,上课说话、做小动作、东张西望,根本不听讲。"还有老师皱着眉头说:"低年级孩子一上活动课就像炸开了锅,根本不听老师指挥。"这种情况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势必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如何解决青年教师遇到的这些困难,使他们能尽快完成角色转换,胜任教师工作?如何使低年级特别是新入学的孩子尽  相似文献   

7.
邓小见 《教师》2013,(15):112-113
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小孩能遇上一位好老师,所有的校长都希望自己能拥有一大批一线骨干老师,所有的老师都渴望自己能成为一位让学生喜欢的老师。如何成为一位让学生喜欢的老师呢?笔者认为其应该具有下列素质。一、学识渊博何谓老师?"智足以为源泉,行足以为表仪,谓之师。"一位受学生欢迎  相似文献   

8.
罗日荣 《教育》2013,(13):5
每到周末,老师们都会给学生布置一些周末作业,从语数英到数理化,似乎一科也不能少,老师希望学生能抓紧一分一秒,在家好好学习,希望能通过题海战术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然而学生的周末作业完成得怎么样呢?周末作业到底提高了学生哪方面的能力?周末作业到底塑造了孩子什么样的性格品质?作为老师是否有这方面的思考呢?既然是一种负担,如何减轻这个负担呢?爱因斯坦说过:"教育是什么?就是当他忘记了在学校学到的东西,留下来的  相似文献   

9.
暑假来临,年轻父母都要上班。于是,孩子们在爷爷奶奶身边的时间多了起来,怎样带小孩成为众多爷爷奶奶关注的焦点。老一套的教育方法能否"对付"得了新一代的孩子?爷爷奶奶与爸爸妈妈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是否会产生矛盾?一家人应如何处理"三方"关系?一、学会与"小大人"平等相处  相似文献   

10.
以前,学生的家长和老师都信奉"棍棒下面出孝子"、"教鞭下面出能人"。但现在时代不同了,家长和老师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很多家长和老师都知道打骂孩子是不科学的教育方法,但很少有人知道,用什么样的方法代替打骂才是科学的。记得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过,"我们不能为了惩罚孩子而惩罚孩子,应当使他们觉得这些惩罚正是他们不良行为的自然结果……惩罚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它的核心应该是真爱和唤醒……"作为教师,应该用积极的引导代替惩罚,用欣赏和鼓励去教育学生。这就是"赏识教育"。"赏识教育"是世界最著名的六大教育方法之一,其特点是注重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充分肯定、不断强化,让学生  相似文献   

11.
正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学生最喜欢的老师?什么样的课堂才是学生最喜爱的课堂?有着童心的老师才是学生最欢迎的老师,因为这样的老师爱思考,这样的老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的老师能打心眼里理解孩子,和孩子玩成一片。这样的老师能和学生心灵相通,能用心欣赏孩子的每一处优点。现在的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全新理念,教学活动起了深刻的变化,教师面貌焕然一新,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兴趣大大提高,学习成为轻松的事情。那么在新的教学理念下的教师行为又应是如何呢?学生的行为又是怎样呢?我们美  相似文献   

12.
学生“租家长”的警示据媒体披露,曾有学生到劳务市场上去花钱“雇”人冒名顶替家长到校参加家长会。据说在一些学生中,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而且事发时,孩子们有的还互相“掩护”。对此荒诞现象家长不必大惊失色,也用不着勃然大怒,更不能对孩子老拳相加。我们都应该静下心来好好想一下,孩子用这种方式撒谎,自己有没有责任,有多少责任?如何对孩子进行责罚,如何帮助孩子改正?首先,“雇家长”为什么能得逞?这说明老师不认识真正的家长,换言之,家长和老师平时根本不沟通或者很少沟通。可见,这样怎么能形成合力来共同教育孩子呢?其次,这种荒唐的…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中职学生家庭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前有过一个报道,说是有个小孩生下来没多久就学会了数数.这件事引起了很多人好奇和关注,但是经过了解以后才发现:原来孩子的父母酷爱打牌,为了打牌带孩子两不误,常常怀抱小孩来上阵,如此耳濡目染,难怪小孩会成为数数的"神童"了.有人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生活、成长的第一环境,对孩子良好的道德行为养成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国教育界对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合作提高学生的素质并无疑义,认为三者相互配合才能强化教育效果.有些学者提出了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或"三结合"的教育理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我们培养的中职学生学生除了具有扎实的劳动技能外,还应当具有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应当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文明素质.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我们应该从何做起呢?简单地说,我们应从头做起--从小孩子的教育做起,抓好家庭教育.  相似文献   

14.
理念:学校不是教育的独行客在学校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场面,听到这样的对话:"老师,我的孩子全靠你们了。"是家长的信任还是家长面对教育的尴尬和沮丧?难道仅用老师的双手就能托起孩子的明天?这到底是教育的荣幸还是教育的悲哀?德国有位哲人这样说:"国家的明天与其说掌握在当权者手中,还不如说掌握在家长的手中。"学校的教育不应是教育的独行者。我  相似文献   

15.
《父母必读》2008,(2):28-37
大人有个大人世界,小孩有个小孩世界。小孩用乐观的眼光看待所有大人,大人用悲观的眼光看待所有孩子。小孩看大人的世界是用"心"去看,大人看小孩的世界只用"眼睛"。小孩喜欢神话、童话、鬼话、笑话,更喜欢不听话。大人用尽方法想把小孩拉到他们的世界,小孩却只想待在自己的世界。小孩想哭就哭,该笑就笑,要叫就叫,这是他们和大人最不相同之处。大人每天多认识一些别人,小孩每天多认识一些自己。——朱德庸  相似文献   

16.
良好的数学教育落脚点在于关注如何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现如今,数学课堂该何去何从?以"‘大问题’教学"建构数学课堂不外乎是一种好办法。以"大问题"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数学名师黄爱华提出的观点。一节精彩的"圆的认识"演绎了他的教学理念,用"井盖为什么是圆的?"这个大问题贯穿整节课,课上,老师淡出课堂,学生成了小老师,黑板上密密麻麻的板书不那么美观,因为都是孩子的字迹。但是孩子的主体性凸显了,课堂的主角是思维活跃的孩子,老师只是配角,低调而重要,衬着主角精彩的出演。  相似文献   

17.
在"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日益白热化的今天,经常能听到教师们抱怨:"现在孩子真难教,家长是怎么管的?"也会听到家长抱怨:"孩子成绩差,老师到底是怎么教的?"于是,望子成龙的家长带着本该无忧无虑成长的孩子奔波于各种辅导班。现在的教育怎么了?大家为何如此焦躁,我们的教育何为?其实,溯本求源,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幸福。想办好教育,我们就要促使教育与外部以及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达到最优化,营造"绿色教育"。  相似文献   

18.
<正>思想、观念之于教育,就是灵魂,没有思想观念的教育,就是没有灵魂的教育。走在新时代的道路上,我们应该思考如何让我们的教育开出"思想之花"。一、抓住现在:从"听话教育"转向"解放教育"在我们许多家长和老师的心目中,评价孩子和学生好不好的首要标准是"听不听话",听话,则是好孩子;不听话,则不是好孩子。有很多家长、老师这样说:"这是个好孩子,真听话。""那孩子不好,真不听话。"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吗?  相似文献   

19.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一个人不懂小孩的心理,小孩的问题,小孩的困难,小孩的愿望,小孩的脾气,如何能教小孩?如何能知道小孩的力量?而让他们发挥小小的创造力?"新课程要求教师学会蹲下看学生,它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和能力培养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相似文献   

20.
<正>俗话说:"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往往是先喜欢老师,再喜欢老师所教的学科,最后再接受老师所施加的教育。作为教师,若要获得学生的喜爱,就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互换;然而学生的心灵之门并不总是敞开的,他们常常在心灵的门口设一个警戒的哨兵,那么如何突破这一岗哨,使学生与教师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互换呢?一、俯身说话——用孩子的心态对待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