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继会气色灰暗地讲述他的精神历险:和各种灵魂打交道:民族之魂、时代之魂、紫色灵魂、都市之魂、乡村灵魂……这些便是他在“20世纪中国小说文化精神”烛照下的灵魂显现,他还告诉我们这些灵魂是循着“一波三折”的文化轨迹运演的,它们集中表现为“拯救与重建”。这样图象式地描绘20世纪中国小说之精  相似文献   

2.
1964年9月27日,毛泽东就中央音乐学院女学生陈莲来信,向时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作出重要批示,并在署名后再批两行字,第一行即“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八字方针”是1942年5月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来的文艺思想的系统总结,尤其是对1956年8月24日他发表的《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的高度概括。  相似文献   

3.
社会治理研究,张国清著,浙江教育出版社,2013当谈论社会治理时,我们谈论什么?我们如何谈论?浙江大学政治学求是特聘学者张国清教授的新著《社会治理研究》将为谈论这个话题提供一个新角度,一个来自政治哲学的角度。不同于传统的政治学或社会学路径,张国清教授将社会治理置于政治哲学语境下,使"从属于公权力的社会治理增添温和的、充满人性的色彩"  相似文献   

4.
信仰问题近年来日益引起社会关注,但人们普遍有雾里看花之感,河北人民出版社最近推出的刘建军的《追问信仰》,是一部难得的佳作。该书为我们揭开了信仰的神秘面纱,对信仰的诸多问题也提出了独到见解。作者探讨了“何谓信仰”的问题。考察了信仰与信念、迷信、宗教信仰...  相似文献   

5.
张星 《新闻实践》2009,(9):58-59
这是一本500多页的传记,拿在手上沉甸甸的、极富质感.封而是被称为"美国时代代最伟大的新闻记者"--沃尔特·普曼的黑白照片.他冷静地凝视前方,为全书最后一段文字作出印证:"他泰然自若,头脑冷静;他聪慧的眼睛里充满了高度的幽默感,闪耀着一个光芒四射的世界."  相似文献   

6.
从《河殇》到《新闻调查》,再到独立制作人、传媒经营者,夏骏似乎一直在实践中尝试着突破。而他并不为人所知的另一面,则是对中国电视的持续思考。《十字路口的中国电视》或许正是这种思考的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7.
“新红学”家的贡献与意义自然不可小觑,但“新红学”家自从走进曹家深宅大院后,就再也不肯出来,以为“自叙传”或“茸学”便是“红学”的全部,大有“反以他乡是故乡“之势。  相似文献   

8.
为了人类的未来──读科普文学读物《拯救地球》陈新业,耿小云中国有句俗语为“两全其美”,不过,人类在追求文明、进步和保护环境间无法做到“两全其美”。不可否认,人类的每一个进步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以丢弃或牺牲某些东西为代价的,其中以破坏环境为尤甚。虽然聪明的...  相似文献   

9.
最近,李连科出版了他的新作《价值哲学引论》。至此,李连科完成了他研究价值问题的三部曲:《世界的意义———价值论》—《哲学价值论》—《价值哲学引论》。从“价值论”,到“哲学价值论”,再到“价值哲学”,李连科是在一步一步地接近价值哲学研究的腹地。1985...  相似文献   

10.
11.
<当代传播>2003年第1期刊登了叶育登先生批评我否定传统新闻价值说、提倡现代新闻价值理论(见2002年<当代传播>第5期<传统新闻价值观的自我颠覆>,以下简称<颠覆>)的文章(以下简称"叶文"),说我"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把"新闻价值与新闻的价值混为一谈".读完"叶文",没有发现叶先生如何把新闻价值与新闻的价值明显地区别开来,也没有对记者判断新闻的标准就是新闻价值这一论点给予逻辑论证,仅仅再次重复了传统新闻价值说那些陈旧的结论.这样,他的论述不能不多处自我颠覆,陷入悖论的自我循环.  相似文献   

12.
吴飞认为当代中国家庭是个体生命价值和公平正义的聚集之地,正是家庭政治和亲密关系的斗争和互不妥协导致了自杀,可以说点中了中国式自杀发生的要害。如何重建家庭伦理关系,保障个体价值的稳固安放,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3.
《边地梦寻——一种边缘文学经验与文化记忆的探勘》张直心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11曾经栖栖靡定的漂泊已经作别,梦一下变得那么遥远又那么亲近。在云南边陲插队-求学-从教三十年后回到江南,浓重的文化记忆挥之不去,真恳切至,于是有了对边缘文学经验的深情回望与着力探勘,于是  相似文献   

14.
图书馆学生存哲学的历史追问--读《图书馆学基础教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龙 《图书馆杂志》2004,23(9):68-70
初秋八月,近年来以系列论文震动了图书馆学基础理论领域的王子舟博士,又推出了他的专著《图书馆学基础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版)。这部专著让我们再一次集中而系统地看到了他在该领域的探索结果,并欣喜地看到他的这些成果将以教材的形式进行更广泛深入的传播。显然,当我们经历了一段基础理论研究的相对沉寂之后,  相似文献   

15.
一味逃避疼痛是有问题的。一味地逃避疼痛,很容易浑浑噩噩顺从肉体的本能。人和动物不同,就在于人不仅有肉体生命,还有精神生命。精神生命通过疼痛来确认,痛感是一种感知生命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对生命意义的追问,是每一个有思想的生命体对自身灵魂的必然拷问,它虽达不到人类终极关怀的高度,却依然闪烁着朴实无华的平民思想火花。“生命的意义何在?”、“活着是为了什么?”我们带着如此凝重的问题出发,遭遇到的却多是“活着是美丽的”这类轻飘飘的华丽语言、浅薄无用的简单说教。直到有一天,有人告诉我们:“活着便是受苦,要活下去,便要由痛苦中找出意义。”我们不由得心头一震,如受重击。《活出意义来》的作者维克多·弗兰克博士,是著名的奥地利精神医学家、维也纳精神治疗法第三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  相似文献   

17.
长久以来我们忽视了科学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隐藏着毁灭人类的种种危险,漠视了人类道德、理性、信仰乃至自尊心的脆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畅销书《天使与魔鬼》又是主题学意义上的严肃文学。  相似文献   

18.
灾难是一种难忍的疼痛,使遭遇它的人们伤痕累累心有余悸;灾难又是一种难取的财富,使静望它的人们心存肃然地悲情仰望.在这两个字眼里,凝聚着人类言说不尽的生存的重量.假若我们无情地将这两个字赐予年少的孩童,无疑意味着更深一层的残酷与冷峻,我们很难设想今天的少年儿童能够肩负起这样的生命之重.多年沉浸于赣南红军情结中的张品成,从革命历史小说<赤色小子>三部曲到幻想小说<神奇邮路>,再到少年心理成长小说<最后两个灾民>,开始把视角逐渐转向现时背景下的少年儿童,用心灵来触摸和把握当代世界中的少儿心理.  相似文献   

19.
2005年1月1日辽宁人民广播电台交通频率推出娱乐知识性板块节目《一路逍遥乐翻天》,周一至周六下午16:00~17:00播出。“一路逍遥”,表现了驾车人最愉快的情绪;“乐翻天”,表现了节目将带给听众最快乐的感觉。创意这个节目的初始,交通频率充分研究了听众的构成:驾车人、乘车人、路上的人,这是一个城市中相对成熟的人群。他们面对的是快节奏都市生活的压力,需  相似文献   

20.
有一个驰誉中国的江南名镇——南浔,灵秀和美,经济发展,人文蔚起。作为传统湖丝的主要产地和贸易集散地,是近代中国最早的一批与国际接轨的市镇,也是当时全球化、市场化结合程度最紧密的地方之一。民初时期,这个小镇就创造了一年的丝业财源相当于清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