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教育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的心理交流过程,教师应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和信任学生,在适当的时候应该充分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心理效应,真诚地欣赏学生的长处,赞美学生的优秀品质,对所寄予期望的学生给予更多的鼓励和赞扬,提出合理的目标和要求,从而达到教师对学生所期望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2.
孙战友 《考试周刊》2010,(44):217-218
根据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原理,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长处,增强学生成功的信心;正视学生的优点和缺点,制定出切实的目标;发扬学生的长处和优点,更好地实现目标和愿望。  相似文献   

3.
教育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一个主人公的名字。传说皮格马利翁是一个国王 ,擅长雕刻。他曾用象牙雕塑了一个美丽的姑娘。在雕塑过程中 ,他倾注了全部心血 ,因而对她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他的诚心感动了上帝 ,终于使这个姑娘获得了生命。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研究发现 :教师对学生的期待作用将会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行为乃至成长产生巨大影响 ,他把这种效果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不仅表现在教师对学生的期待中 ,而且还广泛存在于一切教育活动中 ,是教育艺术的集中体现。进一步说 ,在教育过程中 ,只要教育者对教育对象倾注满腔热情 ,…  相似文献   

4.
人的能力、性格等的形成,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周围环境和他人的期待,这在心理学上叫做"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就是"期待效应"。作为大学英语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合理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从而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是我们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心理实验证明,教师对学生的期待会影响学生的发展,产生教师期待的结果。“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与策略。我们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错误,注意充分理解每一个学生,建立积极的教师期待。  相似文献   

6.
刘韬 《教师》2012,(24):17-18
在初一班主任工作中科学地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以教师对学生的良好的期待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自我期望和积极主动性的发挥,使学生接受到这样的一份期待后加倍努力去证明自己,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克服困难、积极向上,而且对学生的智力、品德和个性的发展也能产生直接影响,对学生的学业乃至今后人生的发展都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赵旦 《成才之路》2010,(26):80-80
在班主任工作中,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那就是把班级建设成为一个优秀的集体。在不同的时期,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班主任会采用不同的方法来管理好一个班级:但笔者从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中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那就是:把皮格马利翁效应巧妙地运用到班级管理中去。  相似文献   

8.
经济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未来经济收益的预期能够改变人的经济行为,预期水平不仅取决于经济价值的高低,而且取决于对经济目标的评价。有了明确的预期目标,人的行为就会自觉或不自觉的指向目标,进而引发预期的自我实现效应。  相似文献   

9.
10.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发展迅速,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生管理工作也显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探索学生管理方法,是中等职业学校每位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教学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河北张家口工业交通学校张育频古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是一位著名雕塑家。作为国王,他却执意不娶凡俗女子,唯钟情于自己的一件雕刻作品一尊少女雕像、因为在这件作品中,他几乎倾注了自己全部心血和才智.甚至对其产生了爱慕之...  相似文献   

12.
在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着诸如学生学习缺乏自信心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是很多中学语文教师面临的问题。将皮格马利翁效应运用到中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皮格马利翁效应是不少教师已开始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并加以运用,注意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表现出对学生的充分信任,并给予学生更多的肯定与鼓励,使学生树立起极大的学习信心,从而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而教师又将自已的这一心理活动通过情绪、语言和行为传染给了学生,使他们强烈地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热爱和期望,变得更加自尊、自信和自强,从而在各方面取得了异乎寻常的进步,进而达到提高英语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皮格马利翁是古代塞浦路斯的一位善于雕刻的国王,由于他把全部热情和希望放在自己雕刻的少女雕像身上,后来竞使这座雕像活了起来。心理学家罗森塔尔(R.Rosenthal)和雅各布森(L.F.Jacobson)将这种现象称之为“皮格马利翁效应”。其实,“皮格马利翁效应”在教育中的影响力也非常大。我们从以下一则真实的教育案例中可以看出其中的端倪。  相似文献   

15.
现代外语教学由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相互交织而成。心理学上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是说,教师的积极情感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以此来消除他们学习外语的焦虑情绪,激发外语学习动机,树立信心,进而达到良好的外语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写道,诸葛亮初见魏延,二话不说便喝令刀斧手推下斩首.刘备惊问:"魏延有功无罪,何故杀之?"诸葛亮说:"吾观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故先斩之,以绝祸根."果不出所料,到第一百零五回诸葛亮病逝五丈原时,魏延真的反了.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竞能算到二十多年后的事情.  相似文献   

17.
皮格马利翁效应说的是古希腊神话里一个叫皮格马利翁的擅长雕刻的塞浦路斯国王.他爱上了自己雕塑的一个美丽少女。每天对着雕像发呆并期望自己的爱能被接受。这种真挚的爱情和真切的期望感动了爱神阿荚狄罗忒,于是,她赋予了雕像生命,美丽的少女成为了皮格马利翁的妻子,他的幻想变成了现实。这就是心理学称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你期待的东西会变成现实。皮格马利翁效应被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罗森-塔尔以实验的形式得以证实.因此这一现象也被称为罗森&;#183;塔尔效应。  相似文献   

18.
李莎 《中学教育》2008,(10):62-64
“皮格马利翁效应”又叫“期望效应”,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经过一系列心理学实验。证明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存在着期望的一种效应。在教师和学生的交往过程中也存在着这样的效应,但在师生交往中也存在着期望效应的另一面,所以在运用这一效应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一些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19.
杨琳 《时代教育》2012,(17):149
皮格马利翁效应是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个著名实验,他主要通过对个人的"持续关注",让对方体验到一种积极的期望,从而最大程度地激发对方的潜能,取得成功。如今,皮格马利翁效应已日益受到组织团体的重视,被广泛地运用到组织文化与教学等各个方面。本文试从教学领域来探讨皮格马利翁效应对学生教育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教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应充分发挥皮格马利翁效应。在教学前做好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鼓励学生的自信与对英语的兴趣与热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溶入课堂,对学生课堂中的杰出表现,并对学生课后完成的作业或其他成果,教师应给予肯定,并对特别突出的作品及时展示与奖励;教师还应关注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鼓励并帮助学生直面困难、挫折与缺点,找到办法、尽早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