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杀青”一词古已有之,但现在在语义和语用上又有了一些新的变化,并成为时下的一个流行用语。论文追溯了“杀青”一词产生,发展的奎过程,井解晕了它在现代之所以套如此“火爆”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陈立武 《师道》2007,(7):34-34
点击时下教育,什么词最为流行?不是“择校”,不是“公平”,不是“两免一补”,不是……最流行的当属“文化”一词。[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从语言模因论看"海选"流行的必然性和趋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模因论(memelics)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模固指文化领域内人与人之间相互模仿,散播开来的思想或主意,并一代一代地相传下来。模因通过复制、模仿而传播,是文化的基本单位。语言是它的载体之一。语言模因论主要是从模因论的角度审视语言及其相关现象。“海选”一词是2005年各种媒体中广泛出现的流行词。本文由“海选”出现的背着入手,从模因论角度对“海选”这一新词进行分析,揭示“海选”一词流行的必然性和趋向。  相似文献   

4.
“东西”一词出现在唐朝以后。在元朝的白话作品中大量使用,一些被指认为“(南)宋话本”的话本中也有“东西”一词,很明显,“东西”流行于元代,但或许在南宋时已经出现。因此,“东西”一词最早只能出现于五代至宋之间。  相似文献   

5.
上个世纪末,汉语中出现了“男保姆”一词,甚至因此而出现了“女保姆”这样稀奇古怪的家伙。这个世纪之初,“男保姆”更是大出风头,频繁地出现在报刊杂志的标题上。  相似文献   

6.
谢政伟 《学语文》2010,(4):55-56
“秒杀”是几年前新生、近来在网络等媒体中较为流行的一个词语。据我们初步调查,“秒杀”一词最迟应该在2005年就已经出现,2007年8月16日教育部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了《2006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在列出的171条汉语新词语中就包括“秒杀”一词。  相似文献   

7.
作为对女性的称呼用语,“女强人”一词已少有人提及,“小姐”一词虽一度流行,但时下却面临日益式微的局面。章从词语自身和民族心理的角度进行分析。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8.
"评估疲劳"     
时下,有一个流行度甚高的时尚用词——“疲劳”,诸如“审美疲劳”、“职业疲劳”、“社交疲劳”等等。抟词义学,“疲劳”有生理、心理两种,笔者这里的“疲劳”不是指生理上的劳累,而是一种因面对反复出现的某种社会状态而导致的心态上的反感和情绪上的厌倦。这一现象的出现,究其主要,笔者以为与处在转型期的,  相似文献   

9.
说“挤车”     
黄云云 《现代语文》2006,(12):114-114
随着拼车现象的流行,“拼车”一词开始在媒体上频频出现,“拼车”网铺天盖地,蓬勃兴旺;各地电视报纸也纷纷解析“拼车”之盛。如:  相似文献   

10.
读鲁迅的作品时,细心的读往往会发现鲁迅常常把“介绍“一词写作“绍介”,如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中,在提到创办朝华社的情况时说“目的是在绍介东欧和北欧的学,……。”可是,在鲁迅其他作品中,有时也用“介绍”一词,甚至有时还会出现“介绍”和“绍介”交替使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败家”是近年来网络和时尚杂志上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流行词。在现代汉语中,“败家”一词已经变异,这种变异表现在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层面。“败家”一词发生变异的内因是语言要素的借用,外因是人们社会文化心理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随着“恶搞”在网络上的流行,“恶”的词义也发生了变化。“恶”与“好”组合成的新词语“恶好”开始流行,而对于“恶好”一词的语义该如何理解,“恶”还是不是传统的带有贬义色彩的词语,都值得我们商讨。  相似文献   

13.
李慧 《学语文》2014,(1):67-68
在这个网络飞速发展的社会里,随着社会事件的出现与传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网络新词新语。从网络发展初期的数字化符号“886”(拜拜了)、“3Q”(Thankyou)等,到后来的“囧”、“给力”等,再到最近流行的“人艰不拆”、“高端大气上档次”等用语,网络新词新语一直都在高调地影响着我们的社会生活。2013年流行新语“土豪,我们做朋友吧”。本文拟就“土豪”一词进行考察,分析它的来源、语义及其流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学士”一词,早在我国周代就已出现了.但它始终没有学位的意义。直到清朝未年,由于受西方学位制度的影响“学士”一词才与学位联系起来。当时的清政府把西方学位制度中表学位中的一级“学士”一词的意义借用了过来,于是“学士”一词才有了表示学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英国历史上“排斥危机”期间,出现了保王派和反对派尖锐对峙的局面。一对不堪入耳的对骂之词.即“托利”与“辉格”随之出现,并迅速成为两派的代名词。资产阶级政党的名字就是来自于两个政治派别的对骂之词:“土匪”(Tory)与“强盗”(Whig)。托利党和辉格党的出现标志着英国政党萌芽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自去年12月份以来,无论网络媒体还是传统媒体上曝光率高的语词,我想大概非“拐点”莫属。2007年12月13日,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王石在北京出席一个新闻发布会时表示,“我承认楼市拐点确实已经出现。”此言一出,不仅引发了楼市“拐点”是否出现的热议,而且“拐点”一词也随着人们期望狂飙的房价下降的急迫心理而一炮走红,成为媒体的“新宠”。例如:  相似文献   

17.
文身是一种很古老的流行于世界各地的习俗,如今,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多元化发展,又渐渐地在年轻人中流行起来。于是,“文身”一词频繁地在报刊上出现,但同时出现的还有“纹身”这种写法。请看下面的例子:  相似文献   

18.
最早出现于《战国策》的“文士”一词本意为“辩士”,即长于言辞巧辩之士;而到了西汉,其涵义发生第一次质的转变,与“笔”联系起来,其意已指擅长书面文字表达者;东汉时期,“文士”又与“仕”相关,多指在政府机构供职的文职人员;三国以降,“文士”较为频繁地出现于各种典籍,其意渐偏重于指称以文学才能为统治者服务的文学侍从。“文士”一词的出现及涵义的变换也正是古代侍从文人这一社会阶层的产生、变化和发展壮大历史过程的印证。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语文》2007,(7):115-115
“中国”一词的最早出现,是在《诗经》中。如《大雅·民芳》:“惠此中国”。但《诗经》中的此类“中国”实为“国中”之例,毕竟还算不得真正指称国家的“中国”的出现。作为指称国家的“中国”一词,在战国诸子书中已屡见不鲜了。例如《孟子·滕文公上》云:“陈良、楚产地,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又“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庄子·田子方》:“中国之君子,[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元气”一词频繁以形容词义出现在人们视野中。但是在成为流行词前,在汉语语境中“元气”一词多作名词。本文在探究其形容词义来源的基础上,通过检索CCL语料库和BCC语料库总结了“元气”一词在汉语中的使用情况,对该词的流行原因进行了简单分析并归纳了该流行词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