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声明·说明     
认真作文的同学,大概都有这样的体会:文章写完后,细读一番,会发现一些毛病。把这些毛病改掉,质量就会提高一步。“文从改中出”。修改,是写作过程中重要一环。文章写得好的人都很重视修改。叶圣陶先生主张文章要自己改,多念多改。他说:“文章写好以后,念它几遍,至少两三遍……凡是不通的地方,有废话的地方,用词不当的地方,大致可以听出来。总之,要多念多改,作文进步才快。”修改文章,需要考虑的方面很多,例如:观点的斟酌,材料的取舍,结构的调整,语言的推敲,等等。在初中阶段,我们先从语言入手。用词不当,是作文中常见的一种语病。词语用得不恰当,有哪些表现,我们看看下面一段文章。  相似文献   

2.
在学校里学习的学生 ,如果不自觉争取主动 ,就很容易安于被动 ,也就是说 ,老师讲什么他就听什么 ,老师不讲的他也不去主动钻研。自学的人则不然 ,他不是“听铃响 ,进教室” ,他的学习必然是主动的。跟被动的学习比较 ,主动的学习印象比较深 ,领会比较透。常常有这样的情形 :某一个问题 ,费了很大劲反复钻研才弄懂 ,因而一辈子也忘不了。我自己就有过这样的经验。注音字母刚出来的时候 ,我还是个中学生。我有心想学会它 ,可是别说不敢请教老师 ,就是敢请教 ,老师里边也没有一位懂得这玩意儿。我只能捧着一本小册子 (忘了是什么名字了 )自己啃…  相似文献   

3.
"你会听吗?"听到这样的问话,很多老师一定会忍不住笑起来,"人只要有两只耳朵,而且没有问题,一定会听!"果真如此吗? 今天,在窦桂梅老师《梳理课堂》一书中,我发现了这样的一段文字:  相似文献   

4.
昨天上午,陈老师在我班代课,请了刘杰小朋友给大家讲故事。谁知刘杰刚开了个头,小菲就大声嚷嚷:“别听他的,他讲的故事难听死了!”说完,两手猛力塞住了自己的耳朵,全然不顾眼前的老师。小菲是班上故事讲得较好的小朋友之一,深得老师和小朋友的喜欢。平时,只要老师一说:“请一位小朋友讲故事。”  相似文献   

5.
上课了,邱老师在黑板上挂出一张图,图上是一只大耳朵。小朋友都摸摸自己的耳朵,齐声喊道:“耳朵!耳朵!”邱老师微笑着点点头,问道:“我要问小朋友,耳朵有什么用?”小明抢着举手说:“听广播电台唱歌。”邱老师又问大家:“还有呢?”小华说:“听老师讲故事。”小新说:“小朋友做了好事,听  相似文献   

6.
李灵仙 《成才之路》2014,(14):14-15
正教师甲:语文课最好上了,让学生读读书,写写字就行。教师乙:《国家课程标准》有啥学的!还不如多看几份试卷,多选几道习题。教师丙:就这本语文书,我都教几遍了,还要备课?纯属浪费时间,不如多改几本作业呢!教师丁:语文课嘛,掂本书,念几个字,布置个作业,只要让学生多背笔记,多背作文,等长大了,自然也就明白了。以上说法,以及类似的心态,在学校的一线语文教师中普遍  相似文献   

7.
大成爱看书,可是不爱写字。老师教他写字,他说:“我只要能念就行了。”一天,上语文课,老师要大家听写,大成一听着慌了,他拿着铅笔,手有点发抖,只听老师念道:“啄木鸟,嘴儿硬,张翅膀,捉小虫,大家叫它树医生。”大成写不出来。他又听老师说:“把不会写的字画上个圈儿。”大成红着脸在纸上写着:  相似文献   

8.
今天早晨桌面游戏结束后,我要求各组的小朋友把自己“玩”的内容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一来,教室里可热闹了,七嘴八舌、叫叫嚷嚷,什么话也听不清楚。我叫了好几声也没有用。这时,赵老师走到我面前,往我的两只耳朵里仔细看看,还皱起眉头来。我不知她是什么意思。小朋友们看到赵老师的动作,都静了下来.听赵老师说话。“刚在我在新老师的耳朵里,看见两个小朋友把耳朵上的两扇门都关上了,说什么都没有听见。怎么办呢?”小朋友听了,都心领神会,纷纷举手发言了。赵老师的教育方法真是立刻见效。  相似文献   

9.
有人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话没错。人对事物的认识,不可能一下子就那么全面深刻,总有一个反复认识的过程。古人有“文不厌改”之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清朝有个叫唐彪的文学家,他认为文章写好后,当时能改则改,不能改,过数日或数周再拿出来,好坏就会一目了然,改起来也会容易些,这很值得我们借鉴。我们怎样才能提高修改作文的兴趣,自觉去修改自己的文章呢?1.在朗读中修改。作文写好后要好好朗读几遍,因为我们在语法知识与词汇还没有很好掌握之前,光浏览是不容易发现毛病的。应该请耳朵做“老师”,这样就容易发现拗口的或…  相似文献   

10.
盼啊盼,期中考试数学成绩总算下来了。我认为自己答得还算不错,最起码也得90多分吧。想到考好可以得到妈妈的奖励,我便支棱着耳朵听老师念分数。  相似文献   

11.
在历史教学中,常常会碰到这样的学生群体。他们认为历史课可听可不听,内容枯燥,讲解乏味,不如自己学。结果自学后发现效率不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相似文献   

12.
许多自学朋友说,有些东西自己看过几遍总是记不牢记不住,但是听别人说一遍或听老师讲一讲,印象却很深。大多数自学者学习的方式是自己看书,即通过看书获取知识,他们习惯于两只眼睛盯在书本上,通过视觉达到对某事物、某问题的知觉;通过促使大脑皮层识记细胞兴奋,一来形成记忆。心理学研究表明:长时间以一种方式从事某项活动,脑细胞易抑制、注意力易分散,易产生瘦劳。看书过久,一方面眼睛疲劳,另一方面识记细胞兴奋程度减弱,引起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在听、说、读、写几项能力的培养中,我认为朗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应放在首位,因为它直接影响理解、写作、说话能力的培养。叶圣陶先生在《认真学习语文》中说过“读文章,写文章,最好不要光用眼睛看,光凭手写。读人家的东西,念出来比光看容易吸收。有感情的文章,念几遍就更容易领会。自己写了东西也要念,遇到念来不顺的地方就要改。好文章,要多念。”  相似文献   

14.
教鞭     
放寒假了,我到马塘老家探望年事已高的外祖父母。一到家,我连忙聚集了过去的好朋友蔡舟洲和王鹏上街去玩。玩什么呢?亲游戏机老师不准,对自己也没好处;踢足球吧,可没带球。王鹏对蔡舟洲咬了一阵耳朵,说:我们老师上课没有教鞭,只能用三角尺指指划划。我们不如去捡些废铁好卖些钱给老师买一把教鞭,你说行吗?”我听了,  相似文献   

15.
[案例]一天,我在改试卷时,发现婷婷写了一篇美文,这篇文章构思精巧,立意新颖,语句流畅,描写生动。我情不自禁地念出来给老师们听,好让大家分享。没想到才读了一半,一位老师的话打断了我的兴致:“这篇文章是抄袭的。”“对,我们班也有位学生抄了这篇。”另一位老师也开了腔。“呀,太可惜了!我还想给他个满分呢,看来只好作罢了。”我万分惋惜地摇摇头。“有什么关系,只要是好文章,管他是不是抄的,考试时能默得出来,就是他的本事。升学考时改卷的老师他能知道这是抄的吗?”一位老师扯着嗓门嚷了起来,我愕然了。作文能不能照抄?默写别人的作文能…  相似文献   

16.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的“要培养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体现,指出了作文教学改革的一条途径。多年的中高年级作文教学中。我一直在尝试让学生参与作文评改,逐步形成了这样评改的“三部曲”:第一步,自读自改每次作文指导课后,学生完成习作草稿。老师强调学生重视朗读自己的习作,把自己的习作朗读几遍,看它是不是读起来顺口,听起来顺耳。如发现不妥之处,自己修改。修改时着重注意三点:①有无多字漏  相似文献   

17.
一次,我们听一位老师在教《高粱情》一课结束时,教师总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高粱根的特点,赞扬了高粱坚韧不拔的品格,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一个学生冷不丁地说:“老师,既然课文主要是写高粱根的特点,那么课题为什么不用高粱根,而用高粱情?”该老师始料未及,一愣,但迅即说道:“请同学们在心中默默地把高粱根和高粱情念几遍,体会一下,感觉上用哪个好?”学生默念默想之时,为老师思考提供了机会。  相似文献   

18.
上课了,李老师在黑板上挂出一幅图。图上画了一只大耳朵,小朋友都摸摸自己的耳朵,齐声喊道:“耳朵!耳朵!”李老师微笑着点点头,问道:“小朋友说说看,耳朵有什么用场?”小明抢着举手说:“听唱歌。”李老师又问:“还有呢?”  相似文献   

19.
在一次骑车回家的路上,遇到一位家长,家长对我说:"老师,请您帮我教育教育我家孩子,我们现在几乎无法沟通,孩子压根不和我交流,我说什么她都不听,孩子自己说他就听老师的。平时我只要一说她,她就烦我,就乱摔东西,气得我一点办法都没有。"听了家长喋喋的话语,我答应了她的请求。  相似文献   

20.
刘坤 《教育文汇》2008,(6):39-40
听过一位老师上的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颇有感触。 在学生读了几遍古诗之后,老师让学生借助工具书自学(至于自学什么,有什么目标,老师没说)。于是,学生们翻开辅导书,边看边把自己认为重要的往课本上记。之后是交流。学生们东说一个词语的意思,西说一句作者的介绍。一阵热闹过后,老师认为大家对古诗的意思都掌握了,就开始做所谓的“拓展”,后半节课基本就是在“拓展”中度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