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邱焰,男,1961年8月生,籍贯湖北。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武汉晚报摄影部主任记者。曾当过上山下乡知识青年,1981年毕业于宜昌大学,1985年又考入华中理工大学新闻系,开始系统地学习新闻摄影。他拍摄的《忏悔泪》、《十年的沉默》等新闻摄影作品,荣获’92、’95中国新闻摄影奖铜牌、银牌和全国“神州风采”新闻人物最佳奖;《迟到60年葬礼上的陈细妹》和《流动人口子女何处求学?》获第八届全国新闻摄影年赛铜奖。《母女重逢》、《望家园》获中国第八届国际摄影艺才展览“国际摄影勋条”奖和“评委推荐”奖。其中《…  相似文献   

2.
研究缘起2007年3月26日,第3届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简称华赛)尘埃落定,在8类16项的奖牌角逐中,中外摄影作品平分秋色,中国共有58幅摄影作品榜上有名,而王申、陈庆港、刘洋、邱焰等人还获得8项金奖。本届华赛吸引了全球70多个国家的2400余位摄影师参赛,最终从入围的近13000  相似文献   

3.
刘占坤,中国新闻摄影界一个响亮的名字。他曾创下这样一个奇绩:凭着一幅新闻摄影《9·23北京不眠之夜》,几乎荣获1993年所有全国新闻摄影比赛的头等奖,这在当时的新闻界是空前的。他还多次荣获“全国青年摄影记者十杰”、“体育摄影十杰”的称号。面前的刘占坤很年轻,很豪爽,言谈中充满着自信,但没有很多成名者那股“睥睨”一切的劲头。不过,若和他接触久了,你又可以分明感受到他身上的一种与众不同的味道。譬如,他总是留着一头很有特色的“长发”。于是,当他时常挎着照相机在北京的大街小巷捕捉新闻的时候,长发就成了他的“通行证”。守门人往往不用和他打照面,一看长发就明白了:“中青报的摄记刘占坤又来了,进去拍吧!”他  相似文献   

4.
1987年,他的作品《大雨无情人有情》同时获得了河南日报社“少林杯”新闻摄影比赛,河南省1987年新闻摄影展览和  相似文献   

5.
自从法国画家达盖尔在法国科学院大厅展出他发明的世界上第一张“银版法”照片以来,摄影技术就以这种逼真地再现客观事物的特性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和重视。这种逼真地再现客观事物的性能,被人们称之为新闻摄影的纪实性,得到摄影理论界的公认。新闻摄影纪实性的含义是什么?怎样看待许多新闻照片中出现的对“纪实”的“变异”现象?在摄影报道实践中如何掌握“纪实”与“变异”的关系?这是新闻摄影理论工作者应该深入探讨和回答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新闻摄影中现有光线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称为“新闻摄影之父”的萨洛蒙博士于1928年创建了“小相机+现有光+不干涉对象”的现代新闻摄影技法。该技法揭示了新闻摄影的本质内涵——新闻摄影是摄影记者运用摄影技术记录正在发生着的具有新闻价值的新闻形象进行报道的形象新闻,即在新闻事件的发展过程中,以“第三只眼睛”的姿态在现场抓取“决定性”瞬间,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7.
对于新闻网片,要“获取”,首先得“发现”,要“发现”首先得“觉察”。“在日常新闻摄影报道中,记者思考的深度,对新闻事实的敏锐感觉和认识,决定了他挖掘题材的能力和对瞬间新闻实质的把握能力”。面对纷繁的社会现象和事物,新闻摄影人对富含传播价值的新闻瞬间影像的敏锐感悟、察觉、判断能力,这种积累蕴藏于人心里的悟性能量,才是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通讯员园地     
立足群众摄影忙□王敬民□王敬民在舞钢市的机关、工厂、农村、学校,经常看到有一位身挎摄影机的中年男子活跃在群众中间,抓拍战斗在第一线的镜头。大家热情地称他为“咱老百姓的摄影家”。他,就是舞钢市文化馆馆长宋立群。宋立群今年50岁,大专文化。祖籍临颍县王岗乡水牛宋村。受家庭熏陶,他自小热爱文艺。1985年开始从事新闻和艺术摄影工作。他常说:“我们要把镜头对准工人、农民,要让新时期的工人、农民形象在镜头中闪光。”近20年来,无论盛夏酷暑,还是数九寒天,他坚持深入到山村和厂矿采访,创作和撰写出了1500多幅(篇)艺术作品和新闻稿…  相似文献   

9.
简讯     
’98十佳青年新闻记者评选揭晓堪称专业新闻摄影记者的“职业联赛”的十佳青年新闻记者评选5月13日揭晓,武汉晚报摄影记者邱焰等10人获此荣誉。由中国记协国内部、中国青年报和佳能香港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十佳”评选与通常的摄影比赛不同,它不以一幅(或一组)照片分高低,而是严格要求作者必须提供一年内独立拍摄的4个单幅和一组专题照片。虽然评选条件似乎苛刻,仍有82家新闻单位97名职业摄影记者参加角逐。武汉晚报邱焰、中国日报徐京星、新华社解放军分社李刚、中国体育报赵彤、人民日报华东分社周寅杰、中国青年报柴继军、新华社刘…  相似文献   

10.
《新疆日报》1985年举办的《美好的瞬间》和今年正在举办的《“七五”第一春新闻摄影大奖赛》,对增强报纸的宣传效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引起各族读者的关注。今年初,在总结《美好的瞬间》摄影比赛的会上,新华社新疆分社的一位摄影行家说:“在报纸上采用新闻摄影比赛形式和不惜篇幅的版面处理,恢复了图片新闻在报纸上的新闻地位,发挥了图片在报纸上应有的独立新闻作用,激励了摄影界的创作热情。”他的话对报纸编辑既是鼓励,也是鞭策。扪心自问:图片新闻在报纸编辑心目中的地位和作用究竟怎样?从我及周围同志来说,和那位摄影行家的认识相差甚远。  相似文献   

11.
按快门还是玩鼠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数字图像处理和数码相机等数字化摄影技术在新闻摄影上的运用,新闻摄影作品的制作时间大为缩短,采访编辑的节奏加快,加速了新闻摄影的时效性,它将新闻摄影作品瞬间便呈现在广大读面前,无疑,它适应了网络时代新闻摄影的发展要求,受到新闻媒体的青睐。“按快门”还是“玩鼠标”一,却阐述了当前新闻摄影中,由于高度发达的电脑技术能够轻易地改变“数字摄影”,列举了“数字摄影”在新闻摄影中出现的种种情况,造成对新闻摄影真实性的严峻挑战。章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面对目前电脑介入报刊编辑出版的现实,应该严格遵循新闻真实性的原则。把好新闻失实这一关。  相似文献   

12.
新闻摄影是用形象手段传播新闻的。新闻摄影报道的事实,不但要有新闻价值,而且要具备一定的“形象价值”。如果说,新闻价值是衡量新闻信息量大小的标准,那么,形象价值则衡量的是新闻信息量能否用照片表现出来。如何认识新闻摄影的形象价值,发挥新闻摄影形象作用,首先得明确“新闻摄影形象的可视性”和“新闻摄影功能的特点”,发扬新闻摄影之长,避新闻摄影之短,按照新闻摄影规律办事,克服新闻摄影照片在报刊应用中的弊端。  相似文献   

13.
他,高高的个子,宽宽的前额,眼睛里闪着睿智的光采。虽然,他从业余到专业摄影才不过几年时间,却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绩——1985年,他获得了首届河南省黄河奖摄影比赛的铜牌奖; 1987年,他的作品《百名少儿绘长卷》获河南省“少林杯”新闻摄影比赛三等奖,河南省新闻影展三等奖;  相似文献   

14.
(一) 1939年元旦举办的“晋察冀摄影展览”的热烈效果.大大出乎沙飞的意料之外。这时他便想,晋察冀广大军民对于新闻摄影文化形式是如此的欢迎.换句话说.新闻摄影的宣传力量又是如此之巨大。如何突破“影展”的宣传面狭窄即其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呢?沙飞已经萌发了一个极其大胆的设想:办一份以刊载新闻摄影作品为主的画报。  相似文献   

15.
2004年2月13日北京时间18时,第47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WPP)评选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揭晓。卢广拍摄的《中国河南艾滋病村》获得当代热点类组照一等奖。《武汉晚报》摄影记邱焰拍摄的作品《非典时期的婚礼》获得了日常生活类单幅三等奖。对中国新闻界来说,无疑是一个喜讯。但是烦恼也接踵而来,《非典时期的婚礼》中的男当事人陈英和亲属获此消息后,以照片侵权为由向邱焰索要赔偿,  相似文献   

16.
王威 《新闻前哨》2000,(9):43-44
新闻摄影报道是有标题好,还是没有标题好?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然而,想写篇文章来谈谈自己的认识,那是同家人一次对话中萌发的。 我父亲在大学里从事新闻理论教学工作,但他对这新闻摄影报道也很有兴趣,特别是在我干上摄影记者这个工作以后,《湖北日报》他天天看,我发表在报纸上的图片报道成了他日常话题和评论对象,少不了要与我谈些想法与意见。一次他边翻阅《湖北日报》边问我:“你们报上的图片有的有标题,有的没有标题,你说那个好?”我肯定地回答:“当然有标题好!”“那为什么有些摄影报道没有标上标题呢?”我说:“这…  相似文献   

17.
吴智斌印象     
吴智斌——大号“吴眯眯”,雅号“吴喇叭”。“眯眯”者,眼睛经常一闭、一睁,笑得眯成一条缝。“喇叭”者,胸前总挂个“大喇叭”(长镜头),手一按,“喀嚓”、“喀嚓”——一张生动、鲜明的图像,在他的“大喇叭”里定格。“大喇叭”喀嚓出了名,自1985年,“荣升”宝鸡日报摄影记者至今,在全国、省、市80多次获奖。平均每年获7个奖。第六届全国新闻摄影作品评比获铜牌奖;第一届中国地市州盟报新闻摄影作品评比获得一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二个三等奖、四个优秀奖;全国风流人物新闻摄影大赛获得二等奖;陕西1989年度新闻摄影作品和陕西1989年度全省好新闻评选获得四个一等奖……  相似文献   

18.
法国著名摄影大师布列松在多年的摄影实践中,拍了不少质量高的照片,他在新闻摄影理论方面也颇有见地。他说:“生活中发生的每件事里都有个决定性的时刻。这个时刻来临时,环境中的元素会排成最有意义的几何形态,而这个形态也最能显示这桩事件的完整面貌。有时候这形态瞬间即逝。因此,当进行的事件中所有元素都是平衡状态,摄影家必须抓住这一时刻。”这段论述,道出了新闻摄影截取典型瞬间的两个值得注意研究的问题,即发现“最能显示这桩事件的完整面貌”的瞬间和“抓住这一瞬间”。这恐怕是对从事新闻摄影者最基本的要求。但如何“发现”和“抓住”这两个环节呢?  相似文献   

19.
新闻摄影的“冲击力”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摄影”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摄影泛指一切利用摄影手段报道新闻的活动(New photography),不单单包括照相机,摄影机、摄像机也在此列。而狭义的“新闻摄影”概念专指“以相机为工具,以摄影图片为手段,以印刷品为媒介的新闻摄影报道活动”(Press photography)。我们通常情况下提到的“新闻摄影”以及“新闻照片”都是狭义的概念。  相似文献   

20.
“蒋老师,世界新闻摄影展览在西安开幕那天(11月16日),就听说您要来,我还到处找您哩。这个影展吸引力很大,开眼界。今天,请您为《新闻知识》的读者谈谈对世界新闻摄影展览的观感。”蒋齐生同志是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长。他在新闻摄影理论方面有研究和建树,素负盛名。听到蒋齐生11月27日来陕的消息后,我到他下榻之处造访。蒋老年逾古稀,但精神好,见我来,他移动着他那微胖的中等身子同我握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