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新时期大学文化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勇 《滨州师专学报》2002,18(1):86-89,94
以逻辑分析和历史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新时期以来的大学文化发展进行综述评析,揭示大学文化各阶段的现象特征,探求其演化的内在轨迹,论证大学文化变迁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现代政治文化的主要特征体现为一个社会具有较高的政治共识和公民政治参与。政治共识的构建基础正是现代政治制度,因此,现代政治制度成为现代政治文化的核心内容。现代政治制度的主要功能体现为对政治权力的有效规范,对政治冲突的有效解决,以及对责任政府的促进。现代政治文化还体现在公民不仅具有政治参与的意识,还有政治参与的能力。而现代政治制度对社会政治参与提供了法律和制度保障,使政治参与合法化,并在此基础上趋向有序化方向发展。较高的政治共识和有序的政治参与,势必对政治稳定产生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3.
唐宋时期,帝制时代中国的制度发展处于承上启下的完善阶段。其中,政治制度的变迁是这一时期的重要内容。就其大要言之,中央与地方的行政制度、选官制度、监察制度等都在承继前朝的基础上有所变革,现行高中历史教科书也多从上述三方面加以介绍。本文就目前学术界与历史教科书内容相关的重要理论、观点进行归纳、整理,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妇女地位与社会政治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妇女地位是不公平的,但在一定的条件下是有效率的。关注妇女地位时,应看到与其相依存的社会政治制度。妇女应扎根其自然性别特征,同时努力突破各种制度限制,才能最有效的提升妇女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在界定创造教育的基础上,从传统价值观和潜文化角度分析创造教育的文化制约因素。详细论述了"重群体轻个体"和"泛道德主义"传统的价值观以及从众、迷信权威的传统思维方式对创造力培养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吐谷浑民族迁徙的过程是与周边民族频繁交往、融合的过程,也是民族间文化交流、相互影响的过程,也促使吐谷浑文化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迁,即在保留鲜卑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以鲜卑文化为主融入羌、汉、吐蕃、西亚文化成分的吐谷浑民族独有的文化,呈现出多元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7.
文化变迁对学校德育影响的机制主要是指:在文化变迁与学校德育的运行过程中,文化变迁对学校德育的影响要素之间由于某种机理所形成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制约关系和运作方式.其影响的机制特点主要体现在自发性与规律性的统一、要素与系统的统一、整合性与协调性的统一、自觉性与能动性的统一4个方面.文化变迁对学校德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文化变迁的特征即文化特质和文化价值观的变迁对学校德育工作者的渗透、德育理念的提升、德育目的的调控、德育课程的优化、德育制度的建构5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美眉"一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揆诸古代文献典籍,"美眉"一词不用于女性,只用于描写特定男性人物外貌特征,如道家始祖老子、唐三藏法师玄奘之父等。女性"眉"文化虽源远流长,但不采"美眉"之说而用他词。"美须眉"承"美眉"之意,主要用于描写帝王将相的不凡之貌,也偶用于描写帝王身边的宠幸近臣等,"须眉"进而发展为男性代称。网络时代的到来,"美眉"一词由网络用语变成社交称谓语,但其词义自身的局限性又使其逐渐被"美女"一词所取代。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法制建设过程是文化变迁的过程,表现为价值取向与一系列行为模式的转换;文化变迁必将发生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撞,法制建设也必将出现中西文化的撞击;中国要实现法文化的整合,就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加强法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美在资本主义世界中,是较早形成自己的民主政治制度的国家。它的民主政治制度起源于英属北美殖民地时期,初步形成于邦联时期,发展于联邦制确立之后。这个制度突出了“社会契约”与“现代人权”原则,制约与平衡机制,“人的主权”与“有限政府”原则。美国的民主政治制度,是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在人类历史上有其特殊的地位和贡献,但它毕竟是以资产阶级民主理论体系为基础的,而且在实践中存着许多悖逆现象。  相似文献   

11.
论乡村文化变迁中的留守儿童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宜宾学院学报》2015,(7):17-25
经济大发展带来的人口大流动使"留守儿童"成为学界长期关注的焦点。城市文化的"入侵"和乡村文化重构的滞后在导致乡村文化教育功能式微的同时加剧了留守儿童的"问题化":文化异质化导致留守儿童对乡村文化产生抵触心理;人口空心化导致留守儿童权益的弱化和教育的难以为继;学校教育的城市化加剧留守儿童对乡村文化的排斥心理;精神生活和价值观念的丰富和多元化严重冲击乡村文化秩序。基于此,改善乡村人口结构,重构乡村本土文化,增强乡村文化认同,推动乡村教育再回归,不仅有利于乡村本土文化的复归,更有利于矫正留守的儿童偏差行为,为留守儿童建构起良好的生活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12.
传媒文化在晚清实现了向现代化的飞跃,在读者群体、发行数量、经营方式等方面具有不同于传统传媒文化的许多特征,其打破了单纯作为栽体文化的功用和范畴,直接参与到清末社会文化活动中,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在开启民智,文化的大众化形成,社会风气的营造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大学校园潮流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校园文化现象,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代大学生追求知识、个性和自由的缩影.在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透过大学校园潮流文化热点的不断涌现和变迁,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当代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得到调适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化进程中,受到经济发展和城市文化的冲击,西北地区回族传统文化在思想观念、经济活动、宗教活动及风俗习惯等方面都有较显著变迁;这种传统文化的变迁实为更高层次的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5.
孙岿 《大连大学学报》2008,29(5):99-102
消费一直是朝鲜族社会整合的重要手段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海外劳务输出打破了原有社会体系的均衡,造成新的消费需求。“韩流”加速了外来消费主义文化的传播,使朝鲜族消费的社会整合作用滞后于它的分化作用。朝鲜族消费文化变迁应该是由无意识变迁到有意识变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应利用消费文化作为一种手段、一种“杠杆”来指导和调节消费者的行为,促进消费者行为合理化,使其在社会整合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旅游活动对区域文化的影响的机理和特点。旅游活动有助于加强各国、各地区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有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有助于促进科学文化和技术的交流、有助于提高民族素质;旅游活动对目的地的传统文化产生冲击性影响、降低当地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质量、影响当地居民的价值标准和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17.
文化与民族的密不可分决定了文化选择对民族发展的至关重要性。基诺族民居是其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其现代变迁鲜明地展现了基诺族文化选择的特点。基诺族的文化选择集中表现为对现代文化的认同和追求,对传统文化的有限自觉与建构。基诺族的文化选择,是党的民族政策成功实践的重要体现,也是基诺族人民自主选择的结果,但与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要求也存在一定的出入。  相似文献   

18.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镇化率和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在我国出现了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现象。这一现象造就了农民工这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这一特殊群体也为我国现代化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外出务工的现象越发普遍,外出务工人员也不断增多,劳动人口的转移与流动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当地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因此,研究外出务工影响下当地传统文化的发展变迁对于边远地区的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和民族团结有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法制建设过程是文化变迁的过程,表现为价值取向与一系列行为模式的转换;文化变迁必将发生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撞,法制建设也必将出现中西文化的撞击;中国要实现法文化的整合,就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加强法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文化变迁贯穿于整个人类的发展史,从物质文明角度看,其动力源泉在于被社会所接受的发现和发明,另外,文化的变迁受自然环境,文化内部矛盾和外来先进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