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世界华文文学经历了“命名”的讨论、对世界华文文学学科 研究对象的界定、世界华文文学历史状况和区域性特色的探索、海外华文作家“文化身份”的确 认,乃至如何编撰“20世纪华文文学史”的研讨,进而转入对世界华文文学学科草创历史的描 述,均取得了众多成果,标志着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已经从课题性研究转入对一门学科蓝图的初步建立。  相似文献   

2.
华文文学学科命名争论的焦点,始终未曾脱离学科自身的定位问题,并指涉海内外华人文化心理归属的多种纠葛。由英文词Sinophone literature翻译而来的“华语语系文学”一名不仅在语言学概念上难以成立,更有意回避并模糊了汉语的“同一性”和“普遍性”,其文化心理逻辑值得警惕。“汉语新文学”的提出,意在以理论建构的方式,对“华语语系文学”作出了迄今为止最有力的反驳和“抗争”,同时又强调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新文学”传统的文化历史意义和价值表述。尽管“汉语新文学”这一概念开辟了海内外汉语批评界走向理论对话的新途径,但仍难以取代“中国现当代文学”这一学科名称,标举“世界性”特征的“世界华文文学”与稍嫌冗长的“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之名称也将长期并存。纷繁复杂的学科命名背后,孕育着学术创新和学界“百花齐放”的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3.
20世纪60年代初至70年代末,新马华文文学关于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论争从未断歇过。在论争中,现代主义渐渐为读者所接受,由此发展成为与世界文学潮流相接轨的"东方现代主义"。文章通过梳理这场论争的来龙去脉,旨在厘清这场"现实与现代之争"对新马华文文学研究之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自从 1 982年 6月 1 0日至 1 6日在广州暨南大学召开首届“台湾香港文学学术讨论会” ,2 0年来祖国大陆世界华文文学研究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道路。正如“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筹委会”常务副会长、暨南大学博士生导师饶 艹凡 子教授所指出 ,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经历了海外华文文学的‘命名’ ,对海外华文文学‘空间’的界定、海外华文文学历史状况和区域性特色的探索、海外华文文学与中华文化关系探源、如何撰写海外华文文学史等重要问题 ,进而转入到世界华文文学的综合研究和世界华文文学史的编撰 ,以及从文化上、美学上各种理论问题的思…  相似文献   

5.
根据文学论争是人和人就文学问题形成的争论,将古代文学论争的内容分为以人为中心和以文学问题为中心的争论。以文学问题为中心,可分为文学内部要素和文学与外部活动的争论。围绕它们,会出现文道、理辞之争,格调、文体、取法之争,话题、判断、方法或理念等观点之争。以人为中心,可分为个人和个人、个人和群体、群体和群体之争,表现为地域、流派、宗法之争,实质就是文权之争。  相似文献   

6.
20世纪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新的世纪,我们应该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史料建设、文学史的建构和学科建设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其研究,从而建立世界华文文学的整体观,并把世界华文文学建设成为一门具有独立文化价值的学科。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不断寻找新的研究热点,不断丰富和发展这门学科。  相似文献   

7.
“世界华文文学”及其“走向”──差别:强势或弱势文化的反弹华文东“华文文学研究”从概念的提出到学科的草创,已经有十来年的时间了,但在中国文学或者是文学这样的大门类里,与其他兄弟学科相比它仍是一个非常年轻的新兴学科。所以,明确地界定学科的范畴,对于这个...  相似文献   

8.
随着20世纪世界华文文学的发展,海内外对华文文学尤其是华文诗歌的研究不断深入,已经取得了累累硕果.为了加强中国文学研究界与世界文学、文化的联系,开创21世纪世界华文诗歌研究的新局面,由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中国韵文学会共同主办的"2001'国际华文诗歌研讨会”,于2001年10月18日至22日在美丽的江城芜湖召开.来自海内外的4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共聚一堂,以新的学术视域,站在新世纪的起点上,深入研讨世界华文诗歌的历史、现状以及今后的发展走向,取得了良好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20世纪世界华文文学的发展,海内外对华文文学尤其是华文诗歌的研究不断深入,已经取得了累累硕果.为了加强中国文学研究界与世界文学、文化的联系,开创21世纪世界华文诗歌研究的新局面,由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中国韵文学会共同主办的"2001'国际华文诗歌研讨会”,于2001年10月18日至22日在美丽的江城芜湖召开.来自海内外的4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共聚一堂,以新的学术视域,站在新世纪的起点上,深入研讨世界华文诗歌的历史、现状以及今后的发展走向,取得了良好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以来,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作品在大陆的传播有了长足的发展。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的理论建设与研究,也具有了相当的基础,正在向着建设世界华文文学的宏伟目标挺进。这一切表明,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这一极富特色的文学领域正在进一步拓宽,发展前景是无限美好的。  相似文献   

11.
12.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思想文化界争论中,胡适提出了“全盘西化”口号,其真正目的是想通过对古老的中国文化进行改造,使之能够真正融入到世界进步潮流中去。不论是“全盘西化”还是“充分现代化”、“充分世界化”,其内涵都是科学化、技术化、民主化。“全盘西化”在用词上存在缺陷和弊端,它被“现代化”所替代是历史的必然,“现代化”已成为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的主题与主旋律。  相似文献   

13.
Children tend to extend object names on the basis of sameness of shape, rather than size, color, or material-a tendency that has been dubbed the "shape bias." Is the shape bias the result of well-learned associations between words and objects? Or does it exist because of a general belief that shape is a good indicator of object category membership? The present three studies addressed this debate by exploring whether the shape bias is specific to naming. In Study 1, 3-year-olds showed the shape bias both when asked to extend a novel name and when asked to select an object of the same kind as a target object. Study 2 found the same shape bias when children were asked to generalize properties relevant to category membership. Study 3 replicated the findings from Study 1 with 2-year-olds.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shape bias derives from children's beliefs about object kinds and is not the product of associative learning.  相似文献   

14.
“于丹现象”是一个新起的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评议。文章着重从它产生的历史背景、社会根基、争议焦点、与主流意识的关系等方面,用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思想加以阐述,以期对新时期如何看待新起的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如何更有效地传承和普及中华文化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自主招生制度自2003年起历经7年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步入了正轨,但是仍然存在诸多为人所诟病的现象。四川大学"双特生"的招生迈出了新的步伐也引发各方议论,在大部分高三年级学生所走的高考大路之外的自主招生绿色小路,是否能够经受得住各方考验,能够不辱使命,扮演好高考的补充角色,关系到我国人才培养方案,也将辐射到中小学的教育,因此是十分重要的议题。  相似文献   

16.
张明宇 《天中学刊》2011,26(4):79-83
关于名称的意义,现代语言哲学家主要持两种观点:名称有意义论和名称无意义论。建立在摹状词理论基础上的名称有意义论认为一切名称,无论是专名还是通名,都有各自的内涵并且其内涵实质上是一些缩略的摹状词或伪装的摹状词;名称无意义论认为名称是固定指号,而摹状词是非固定指号,固定指号无意义,名称和所指对象是通过因果起源和历史链条联系的。用现代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来审视,如果以是否形成概念作为名称有无意义的标准,那么通名有意义,而专名由于范畴内存在不同类型的成员,可分两种情况:典型成员无意义,非典型成员有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运动训练的实效性历来被体育界所重视。它追求的不仅是运动训练的科学性,更主要的是给运动竞 赛过程所带来的影响。从教练员执教的心理效应和运动员练习的心理效应入手,提高运动训练的有效性,对运动 员比赛水平的发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论《墨辩》之辩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辩》博大精深,既有丰富的辩术,又有系统的辩略,仅仅从辩术方面来认识《墨辩》是片面的。《墨辩》有关“誉”、“诽”、“服”、“执”等内容构成了墨家的辩略体系,这个体系是科学的,是墨家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19.
汤亭亭的《女勇士》已被奉为美国华裔文学的经典,但由于论者观点角度的不同,该书属于自传还是小说一直没有明确的论断。该书以自传出版,却与传统自传的写作方式相违背,有论者认为是对传记艺术的创新,也有论者将其跟华裔的身份政治联系起来,认为汤亭亭同意将小说作为自传出版是对美国主流文化的屈服。通过对上述两种观点加以分析探讨,指出无论属于自传或小说,该书的意义在于它有效地传递了华裔的声音,并为少数族裔如何在白人话语占主导权的社会里构建自己的话语树立了新的写作模式。  相似文献   

20.
科学本身不只具有科学性,还具有一定的人文性,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科学教育注重其科学性,忽略其人文性,导致在科学教育中过分注重基础知识技能的传授,忽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文章分析了在现代科学教育中体现人文精神的必然性,并在此基础上重点讨论了人文精神在初中科学教育中的体现,结合实际探讨了初中科学教育中进行人文精神教育的策略,包括制订包含人文精神的教学目标,挖掘科学教材的人文素材,改进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倡导包括人文精神教育在内的完整的科学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