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汤路 《湖南教育》2004,(10):25-25
悉心指导阅读,初步感知古诗。按照《课标》“教学建议”的要求,阅读教学应当“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从而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在古诗教学中,笔者只就古诗阅读过程中的“不懂之处”和“精彩之处”加以引导,而不搞逐字逐  相似文献   

2.
《山行》是小学语文第7册人教版第21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二首诗,这是一首唐诗,作者杜牧,唐代文学家,其诗豪放疏朗,清新俊逸。语言明丽隽永、豪迈爽朗,独具风格。杜牧的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相似文献   

3.
《枫桥夜泊》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中的一首古诗。作者张继,唐代襄州(今湖北襄阳县)人。其诗多为羁旅题咏之作,其中《枫桥夜泊》为传世名篇。苏州寒山寺因为这首诗而得名,成为久盛不衰的旅游景点。  相似文献   

4.
教学苏教版小学语第三册第3课《英英学古诗》时,中的小主人公给奶奶讲完《静夜思》的意思后,奶奶答道:“嗯,奶奶听懂了。这首诗是谁写的呀?”“小调皮”徐鑫突然站起来问:“‘嗯’是什么意思呀?”这倒有点难为人了。这个平时总在不经意间进出的字眼,意思可丰富了:读阳平的音,表示疑问;读上声,则有出乎意料或不以为然的意思;本中读去声,则很简单,表示答  相似文献   

5.
《趵突泉》第4自然段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准确地写出了小泉眼三处冒泡的情景。在教学中,我把美术和音乐引进课堂,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以提高他们感悟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陈瑛 《辽宁教育》2004,(1):74-74
教例:小蝌蚪迎上去问:"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 小蝌蚪连忙追上去叫着:"妈妈,妈妈."  相似文献   

7.
课堂教学是一个由老师、学生、教材、教法、设施、环境等众多复杂的因素构成的“生态系统”。为了保持课堂这个“生态系统”的平衡,我们必须研究课堂诸因素的相互关系,力求优化组合,和谐发展,强化诸因素之间的“互补”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笔者有幸聆听了江苏省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上的《翠鸟》一课,颇受启发。片断一:师:读第一段,同学们的头脑里是否会出现翠鸟的样子?请你们默读。(学生默读想象)师:谁能上来画出翠鸟的样子?其他同学在本子上画。(请几生上台画。其他学生自己画。师点评)师:下面我要请同学上台来,边指图边向大家介绍翠…  相似文献   

8.
陈玮  蔡惠玏 《辽宁教育》2003,(7):101-103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不仅关心学生的认知发展,更要关注学生生命的质量,要把学生视为鲜活的生命体,而非简单的"认知体".后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课程是一种对话,一种持续发展的高质量的对话.作为工具性和人文性、价值观统一的语文学科,其课堂教学应是师与生之间,心灵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要以人为本,激活课堂,关注个性,凸现主体,给师生一片广阔的天地,给学生的"学"一片放飞的天空,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获得学习成功的愉悦.现以小学语文第十一册<古诗两首>课文为例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 :“诗歌的讲授 ,重在陶冶性情 ,扩展想像 ;如果抓住精要之处 ,指导一、二句话 ,也许就够了 ,不一定需要繁复冗长的讲说。”我就是这样教学古诗的 ,即先将学生引入诗的意境 ,体验诗人的思想感情 ,领悟诗情画意。然后自己动手用画、讲、写等方式体味古诗的诗情画意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读中理解要求学生以个体自学为主通读全诗 ,读悟目标是生字新词的认读、诗题理解、诗大意的初步感知。教师提供学习资料库(出现形式选择 :电脑课件、书面文稿、黑板板书) ,指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 ,以帮助学生认知。资料内容如 :①诗人…  相似文献   

10.
笔者近来在听几位教师执教的《枫桥夜泊》一课时,一些教学环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摘录几个镜头,供大家欣赏。镜头一:尊重学生提供的学习资源(当学生已经读熟《枫桥夜泊》并了解大意时)师:我们再读读《枫桥夜泊》,并观察插图,把你由此想到的告诉同学们好吗?(学生读古诗,看插图,联想。)枫桥夜泊  相似文献   

11.
12.
传统的古诗教学大都是这样进行的:先读,再释词,再释句。然后把各句连起来理解整首诗的意思,最后体会诗的思想感情。说是体会,很大程度上是教师的灌输。接下来就是让学生背诵,机械记忆,从诗文到诗意再到诗的思想感情。这样教学古诗,学生并不能真正体会诗的意境,更别说受到美的熏  相似文献   

13.
设计理念。本设计力求体现“以人为本、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学中紧扣“迷人”,以读为本,层层深入,读中悟情,教活全文。能够关注学生“感悟美、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的内心需要,尊重学生“自主意识、合作交流意识、探索意识”,真正做到了从学生实际出发,体现了“新、实、活、趣”。  相似文献   

14.
李欣 《辽宁教育》2004,(5):52-52
师押同学们熏你是怎样对待朋友的芽生押互相信任。生押互相照顾。生押互相合作。生押真诚。生押友爱。师押同学们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如何对待朋友的文章熏请打开书快速读文熏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生押本文记叙的是阮恒为救同伴毅然献血的事。生押本文记叙的是阮恒  相似文献   

15.
如果说张继铸就了新的诗魂——钟声寄愁,那王崧舟老师就在这节课上把这一诗魂深深注入了学生的内心,让学生对诗人,对诗情,对这悠远的"钟声"所代表的中国文化进行了一次深度的对话。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 人教版第九册第六单元第19课。 教学目标1.读通诗文,读懂诗意。2.抓住“枫桥”“夜泊”“愁眠”等重点词语解读诗文,体会作者深深的思乡、忧国之情。  相似文献   

17.
《二泉映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生动记叙了盲人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表现了他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根据教材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活用音乐,可优化教学过程,生成精彩。  相似文献   

18.
《画风》是一个充满智慧的小故事。讲三个孩子怎样开动脑筋画出风来的事。画看不见、摸不着的风,似乎是个难题。课文告诉孩子:只要动脑筋。联系平日寸生活的积累,就能通过具体事物感受到风的存在,风无形,却有影,飘动的旗子、弯弯的小树、斜斜的雨丝、转动的风车都是风的足迹。  相似文献   

19.
《古诗三首》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三课的教学内容。三位诗人生活的年代不同,所咏之物不同,但三首咏物言志诗都有着同样的灵魂——做一个高尚正直的人。  相似文献   

20.
《尊严》是人教版第八册第七课的一篇课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