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社区教育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新事物,目前正在上海市区迅速发展。现在,全市已有123个街道(镇)成立了社区教育委员会,有6个区成立了区一级的社会教育机构。“社区为主、政府协调、社会参与、双向服务、共育人才”概括了社区教育委员会这一尝试的基本思路。3年的实践证明:它在优化育人环境,加强青少年德育;促进学校面向社  相似文献   

2.
论民族教育中的宗教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民族教育中的宗教问题刘旭东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指历史上形成的、处于各个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们的共同体。一般而言,民族具有四个基本特征: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经济生活、共同的心理素质。其中,共同的心理素质是最为持久和稳定的。历史上,几乎所...  相似文献   

3.
宗教问题一直是引发加拿大文化冲突和民族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伴随着民族政策、文化政策的演变,加拿大积极探索了应对教育中宗教问题的策略.本文以加拿大西部数省为重点,概述加拿大教育的多元文化、多元宗教背景,梳理现行政治和法律对加拿大学校教育中宗教多样性的规定,展现加拿大教育目前在宗教问题上存在的矛盾,并介绍学者们对学校体制与宗教关系的可行性探索.  相似文献   

4.
上海社区建设中的社区教育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上海城市发展和社区建设的不断推进,社区教育作为提高市民素质和生活质量、塑造上海"城市精神"、促进"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正日益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但总体看来,上海社区教育的发展还没有很好地贴近社区建设的实际,或者说社区教育的研究者和工作者对社区建设的本质特征还缺乏深刻的认识,这很可能成为上海社区教育进一步发展的掣肘.本文拟从社区建设与社区教育互动发展的关系出发,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来探讨上海社区教育发展的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5.
随着上海城市发展和社区建设的不断推进,社区教育作为提高市民素质和生活质量、塑造上海“城市精神”、促进“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正日益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但总体看来,上海社区教育的发展还没有很好地贴近社区建设的实际,或者说社区教育的研究者和工作者对社区建设的本质特征还缺乏深刻的认识,这很可能成为上海社区教育进一步发展的掣肘。本文拟从社区建设与社区教育互动发展的关系出发,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来探讨上海社区教育发展的思路和策略。一、社区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工程社区是一个城市和社会的基本单元。在…  相似文献   

6.
上海小刀会原系天地会的一个支派,他们曾经改变天地会一些传统的信仰主张,基本上接受了太平天国的宗教伦理思想,与同时期的其他天地会系统的起义军迥然相异。这是他们的一个特点,值得探讨。1853年夏,在太平天国运动和闽南小刀会起义的推动下,上海原有的各个秘密会党帮派,如天地会,小刀会、塘桥帮、庙帮与百龙党、罗汉党等等,组成一个统一的秘密团体上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在市委、市府的领导和关怀下,上海教育发展战略研究的前期基础工作已基本结束.经过广泛收集资料,听取各方面意见,以及内部研讨会的反复讨论,初步确定了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分别提出了综合性研究课题和各类教育的具体研究课题,共计91个.上海教育发展战略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是: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总要求,从调查上海教育事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入手,预测上海经济、科技、文化、社会发展对教育事业的影响和要求,从全社会的大教育着眼,力争在教育理论和思  相似文献   

8.
上海开放教育发展研究黄清云,汪洪宝开放教育是与传统学校教育截然不同而又并行不掉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它是伴随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终生教育成为人们生存所必需,在教育思想、教育方式、教育方法上进行大幅度改革的一种世界性现象。开放教育概念内涵的核心内容,即开...  相似文献   

9.
博士点(个)344硕士点(个)901博士生 (人)已毕业3875硕士生 (人)已毕业36204在学4202在学12633(资料来源:《解放日报》1997.3.14)上海学位教育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0.
2011年6月,由上海市教育决策咨询委员会秘书处和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编写的《2011年上海教育发展报告<迈向现代化的上海教育>》正式完成,即将发布。上海市教卫党委书记李宣海、上海市教委主任薛明扬担任该报告的总顾问并作序。作为全国首个发布的省市教育发展报告,全方位总结了上海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经验,展现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的理念,正以其独具的理论和前景魅力吸引着来自世界的目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教育在其中将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2005年初,上海市教委委托上海八个民主党派合作进行“和谐上海的教育”决策咨询课题研究。各民主党派抽调或邀请党派内外的骨干力量、科研专家共同参与,历时十个月,按时完成了研究任务。本刊分两期摘要刊发这一课题研究的成果,供相关部门、研究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的理念,正以其独具的理论和前景魅力吸引着来自世界的目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教育在其中将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2005年初,上海市教委委托上海八个民主党派合作进行“和谐上海的教育”决策咨询课题研究。各民主党派抽调或邀请党派内外的骨干力量、科研专家共同参与,历时十个月,按时完成了研究任务。本刊分两期摘要刊发这一课题研究的成果,供相关部门、研究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Abstract

Kohlberg's developmental theory of moral reasoning postulates a supremely adequate form of moral thinking to which all other stages are tending, labelled Stage Six. Kohlberg identifies this with a principle of justice, though without adequately justifying the elimination of other autonomous universal principles. The claim that this principle provides consistent, reversible and universalizable moral judgements is criticized: by itself a purely formal principle of justice can provide no particular moral judgements at all; for that we need independent values, such as the value of life which Kohlberg appeals to, but does not justify, in his discussions of the Heinz dilemma. More generally there is no reason to expect that any form of moral reasoning will be supremely adequate in Kohlberg's sense, providing a solution to all moral problems and dilemmas. The principle of justice is merely one among the many specifically moral principles which Kohlberg locats at Stage Five, albeit the one which he personally happens to favour.

Perhaps the most striking feature of Lawrence Kohlberg's many accounts of his cognitive‐developmental theory of moral reasoning is the crucial importance which he attaches to the form of reasoning labelled Stage Six, when it is a stage of development that only a tiny minority of individuals actually attain. Indeed it appears that even that number has had to be revised downward in the light of changes to the theory and scoring system, until it begins to seem that only a handful of saints and heroes, such as Socrates or Martin Luther King, remain. In fact so slender is the empirical evidence for a separate form of Stage Six reasoning that the official scoring manual (Kohlberg et al., 1977) prefers to ignore it altogether. Clearly, then, the case for Stage Six must be almost wholly theoretical, not to say philosophical, as the supremely adequate form of moral thinking to which all other stages are tending. And by the same token it may seem that criticisms of Kohlberg's claims for Stage Six will leave the rest of the theory untouched. But that, I think, is to underestimate the significance of Stage Six. It is the apogee of his system, providing both a focus and a rationale for the stage‐development that allegedly leads to it; it is as crucial to the theory as Kohlberg's own writings make it. Without Stage Six the cognitive‐developmental account stands in need of radical re‐thinking, to put it no higher.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