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裕固族民歌的实用性很强,大量的裕固族民歌,是他们在生产劳动和生活时,如放牧、割草、捻线、擀毡、拉骆驼、婚丧嫁娶、宗教活动时即兴创作的;无论诉说历史,还是生动的传说故事以及赢得爱情都离不开唱民歌,可以说民歌充满了裕固族人的所有生活和整个人生。  相似文献   

2.
裕固族东西部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是语言、民歌、口头文学、服装,还是人生礼仪、族群性格,东西部都有着显著差异,这是从族源上就决定的。赵国鹏先生结合丰富的裕固族民歌资料以及田野调查的直观感受从名称、体裁、故乡、地名、环境、爱情、婚礼、佛教、情感、骏马和英雄十一个方面就裕固族东、西部民歌差异展开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3.
裕固族民歌有其独特的音乐载体、音乐结构和音乐内容。本文试就裕固族传统民歌音乐的文化生态环境、类别划分以及音乐特征等方面进行基本的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由56个民族构成的,裕固族就是其中一个传承比较久远的,比较古老的少数民族。由于裕固族的文化比较特别,尤其是裕固族的音乐,他们的民歌音乐具有裕固族的民族特色,在歌声中,充满了裕固族浓浓的生活气息。但是裕固族年老的歌手逐渐离开人世,而年轻的裕固族人,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继承民族音乐的人越来越少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裕固族的民族音乐正面临消失的危险。所以,要传承裕固族的民族音乐文化,就要做好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5.
裕固族民歌是裕固族民族传统文化中极具特色的元素和标识。音乐社会学作为对社会现象的音乐的研究,或作为对音乐的社会功能和价值的研究对裕固民歌的传承、传播起着重要的理论支撑。裕固民歌的音乐社会学特征和价值主要是涉及传承、传播问题。  相似文献   

6.
裕固族分布在今内蒙古高原以及河西走廊境内,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得其民歌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裕固族民歌分为叙事歌、劳动歌、习俗歌与情歌等,歌词简短、节奏明快,表达了其对自然的热爱与生活的赞美。  相似文献   

7.
《裕固族民间文学作品选》出版发行,首次采用裕固语国际音标转写与汉语对照互译的模式,不仅保留了裕固族民间文学的原貌,也为今后学界研究裕固族文化提供了大量的原始资料。为裕固族民歌和语言提供了国际音标原文文本载体。  相似文献   

8.
《裕固族民间文学作品选》出版发行,首次采用裕固语国际音标转写与汉语对照互译的模式,不仅保留了裕固族民间文学的原貌,也为今后学界研究裕固族文化提供了大量的原始资料。为裕固族民歌和语言提供了国际音标原文文本载体。  相似文献   

9.
裕固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少数民族之一,继承了其先祖古代回鹘人文学和文化传统,特别是在民间文学方面。通过比较裕固族《婚礼歌》和古代回鹘吐鲁番民歌《怀念亲人》的异同,两者在结构、韵律、语言方面依然表现出许多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10.
裕固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少数民族之一,继承了其先祖古代回鹘人文学和文化传统,特别是在民间文学方面。通过比较裕固族《婚礼歌》和古代回鹘吐鲁番民歌《怀念亲人》的异同,两者在结构、韵律、语言方面依然表现出许多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11.
元明敦煌与裕固族的历史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忽必烈至元十八年(1281)以后,大批察合台系诸王及其部民涌入河西,并被安置在瓜州、沙州、哈密一带,从而大大改变了当地的民族成分。由于他们长期镇戍西部,在与中亚诸叛王的对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河西西部逐渐成为他们的分地,瓜、沙一带为察合台之孙出伯的分地。过去,学界公认今裕固族是以明朝内迁关西七卫各族融合形成的,主源是撒里畏兀儿,蒙古族是汇入的最大支源。而我们的研究表明,蒙古族也应是裕固族形成中的主源。裕固族著名叙事民歌《尧呼儿来自西至哈至》中的“西至”、“哈至”就是汉语沙州、瓜州译成阿尔泰语系语音后再译回汉语的过程中音变的结果,沙州、瓜州是裕固族东迁的起点。而裕固族民谚“天下头目都姓安”,也说明裕固族东迁前的居地就在敦煌。  相似文献   

12.
裕固语地名“西至哈至”考释钟进文西至哈至是裕固族叙事民歌中出现的一个故地名称。它告诉我们裕固族先民来自这个地方。因此,研究西至哈至实际是从另一角度研究裕固族族源。在《裕固族文化研究》一书中笔者罗列了6种对西至哈至的解释,其中与史书资料相结合研究的较多...  相似文献   

13.
由中央民族大学985文学中心、河西学院、肃南县人民政府三家联合举办的"裕固族文化发展学术研讨会"于7月22日至25日,分别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河西学院召开。与会学者就裕固族的历史、文学、民歌、语言、文化变迁、民俗、教育、宗教文化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问题展开了讨论。这次会议对裕固族文化研究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同时也为民族文化传承和地方经济振兴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李晓花 《甘肃教育》2020,(6):120-120
在新时代背景下,民族双语教育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能够促进民族交融和交流,树立民族共荣意识。在教育教学中融入原生态民歌,能够发挥双语教育价值,促进教学目标的早日实现。本文深入研究了裕固族双语教学中原生态民歌的价值及应用,旨在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民族大发展。一、民族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分析1.传承民族文化,助力教育攻坚战。  相似文献   

15.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成立于1954年,是中国唯一、甘肃独有的裕固族自治县,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居住有裕固、汉、藏、蒙古等11个民族,总人口3.62万人.裕固族是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也是一个有语言、无文字的民族.裕固族虽然人口很少,但语言却很复杂.居住在肃南县东部的裕固族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而西部的裕固族则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由于分属不同的语族,东、西部裕固族的语言互不相通,它们处于几种民族语言之间.  相似文献   

16.
河州花儿是流行于西北地区的汉、回、土、东乡、撒拉、保安及部分裕固族、藏族中的一种共同用汉语即兴演唱的民歌.它的演唱纯朴、高亢、悠远中不乏细腻的情感,本文主要从它的发声方法、咬字吐字、呼吸运用和共鸣运用四个方面剖析河州花儿的演唱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的肃南裕固族婚礼的主要过程——迎客、戴头面、告别、送亲、打尖、迎亲、踏房等,以及整个婚礼过程中所演唱的民歌的曲调及歌词内容,阐述了裕固族自治县婚礼歌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8.
裕固族传说称其祖先来自西至哈至,当今学界一般将其解释为西州火州(高昌)。稽诸该传说之原始,与今天的说法迥然有别。裕固族现在传唱的叙事民歌《尧乎尔来自西至哈至》是1963年以后的改编本,违背了原歌词的本意,歪曲了裕固族传说的历史记忆,误导了人们对西至哈至的解读与认识。结合史实,可证传说中的西至哈至实指沙州和瓜州二地,裕固族东迁就是分别从沙州千佛洞(敦煌莫高窟)和瓜州万佛峡(瓜州榆林窟)出发的,向东迁徙至酒泉一带。与之相仿的是新疆东部的哈密豳王后裔,在难以自立时也是东迁至至肃州一带避难,而这里正是蒙古豳王家族的大本营。有意思的是,不管他们来自沙州还是哈密,当遇到困难时,其民众都会东迁至酒泉西400里处的苦峪。这些迁徙虽然都是受到外部压力的结果,但在东迁过程中,却不曾与当地居民发生冲突乃至战争。说明明代中叶裕固族的东迁实际上是在明政府支持下和蒙古豳王家族统领下,辖区内部有序而目的明确的民族迁移。  相似文献   

19.
作为"河西走廊人居环境跨文化研究:历史与现状"研讨会专题之一,裕固族及其相关研究专题吸引了许多知名专家学者,他们从不同学科出发,就裕固族命名文化现象、裕固族东迁前居住地、裕固族生态移民与文化重建、裕固族书面文学的文化释读、裕固族游牧文化的传承价值、裕固族生态观念与生存智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和交流,提出了具有实践价值的建议和意见。研讨会创新了传统知识生产方式,政府、业界、大学共同围绕具体问题进行跨学科、跨行业的研讨和交流,注重学用结合,对裕固族研究学者、地方政府而言均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传统上裕固族是一个游牧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由射箭、赛马、摔跤组成的“草原三技”.本文从裕固族历史发展的追踪出发探寻了裕固族“草原三技”的渊源及演变发展,以求促进裕固族传统体育的研究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