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酸碱中和式复分解反应多元弱酸(酸性氧化物)与碱溶液的反应及多元弱酸盐与酸溶液的反应:例1.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气体条件1:通入少量CO2气体CO2 Ca2 20H-=CaCO3↓ H2O条件2:通入过量CO2气体C02 OH-=HCO3-条件3:如果通入的CO2与Ca(O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则离子方程式如下: 3CO2 Ca2 4OH-=CaCO3↓ 2HCO3- H2O对于条件3的处理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是考虑CO2  相似文献   

2.
1.中和反应是指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但是,不能反过来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中和反应.因为非金属氧化物与碱作用也能生成盐和水(如二氧化碳与澄清的石灰水的反应),可它就不是中和反应;还有酸与金属氧化物作用也能生成盐和水(如用稀盐酸出铁锈的反应),可它也不是中和反应. 2.中和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但是复分解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只有酸和碱之间的反应才是中和反应.  相似文献   

3.
<正>一、"中和""中性"和"电中性""中和":本质是H++OH-=H2O,酸电离的氢离子与碱电离的氢氧根作用生成盐和水。"中性":溶液中的c(H+)=c(OH-)。"电中性":溶液中阳离子带有的正电荷电量之和等于阴离子带有的负电荷电量之和。1.强酸与强碱反应时,恰好"中和"所得溶液就显"中性",生成强酸强碱盐不水解,溶液中的c(H+)=c(OH-),溶液显中性。2.强酸与弱碱反应,恰好"中和"时,溶液显酸性。因为生成的强酸弱碱盐电离出的弱碱阳离子发生水解,使溶液中c(H+)>c(OH-),  相似文献   

4.
目前,许多中学化学教师认为“复分解反应”是只有酸、碱、盐之类物质才能发生的反应。这一点在去年上半年笔者参加的一堂关于“碱、酸、盐”的化学教学公开课时体现尤为突出。开课教师在讲到酸可以跟碱性氧化物发生化学反应的时候,以H2SO4 CuO=CuSO4 H2O、6HCl Fe2O3=2FeCl3 3H2O等四个化学方程式为例,并把它们分类为复分解反应。我们知道,无机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总共有四种,而且全部可以用拉丁字母形象地表示出来:凡是在形式上符合A=B C ……的化学反应统统可称为分解反应,反之则全部都是化合反应;而在形式上符合A BC=B AC的化…  相似文献   

5.
做酸(HmR)和碱[M(0H)n]的中和滴定实验,恰好反应时,有: nHmR+mM(OH)n=MmRn+m·nH2O 设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酸,滴定时,读取的体积为V酸,碱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碱,读取的体积为V碱,则有: mC酸·V酸=nC碱·V碱. 如用已知浓度的酸滴定未知浓度的碱,则  相似文献   

6.
酸碱的中和反应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中考命题的常青树.现将有关中和反应知识要点和考点分析梳理如下,供参考.【知识梳理】1.特点: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需要注意的是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uO+H2SO4=CuSO4+H2O;CO2+2NaOH=Na2CO3+H2O等就不属于中和反应.  相似文献   

7.
酸碱中和滴定以酸碱中和反应为基础,其实质为:H++OH-=H2O,这也正是酸碱中和滴定计算时所依据的原理.我们把酸、碱溶液中的一种规定为标准溶液,另一种规定为待测溶液,则酸碱中和滴定的计算可概括为:C(待)=C(标)·V(标)/V(待)其中,C(标)为标准溶液中H+或OH-的物质的量浓度;  相似文献   

8.
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其实质是酸电离出来的H十与碱电离出来的OH一之间发生反应,即H++OH-=H2O.但由于酿和破的物质的量的相对不同,酸和减反应后往往可以得到正盐、酸式盐或几种产物共存的结果,但到底是什么结果,以往的解法多是讨论求解.现在,我们只要抓住反应的实质H OH-=H2O,可以得到如下快捷的有关计算公式:设有amol多元酸HyAOz(如是无氧酸可设为HyA)与bmol碱B(()H)x反应,这里对酸与破的中和反应仅只考虑H”+OH-=HZO,当两者反应后,设溶液中剩余H十的物质的量为11,则11=ay-bX,则…  相似文献   

9.
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规律,不但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而且对高中学生学习各族元素及某些有机物的反应规律均起指导作用。教学中要注意不断深化、扩大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规律。 1.用化学平衡理论,理解酸性氧化物与碱的反应。如:SO_2通入NaOH溶液生成Na_2SO_2和H_2O,反应物中没有酸根,SO_S~(2-)  相似文献   

10.
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即为酸碱中和滴定. 原理:H++0H-=H2O 设v特、C待、V待,v标、C标、V标分别为待测酸(或碱)及标准碱(或酸)的元数(化学计量数)、  相似文献   

11.
一、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是复分解反应的特例,特指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同时放出热量.其实反应生成盐和水的除此之外,还有某些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某些非金属氧化物与碱反应均生成盐和水,这些都不属于中和反应.  相似文献   

12.
复分解反应是初中化学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考命题的亮点内容,现筛选近年来相关中考试题例析如下,以飨读者.1.对复分解反应概念理解的考查例1 对于化学反应 A+B=C+D 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生成物 C 和 D 分别为盐和水,则该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B)若 A 是可溶性碱,B 是可溶性盐,则 C 和 D  相似文献   

13.
复分解反应是初中化学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考命题的亮点内容,现筛选近年来相关中考试题例析如下,以飨读者.1.对复分解反应概念理解的考查例1 对于化学反应 A+B=C+D 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生成物 C 和 D 分别为盐和水,则该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B)若 A 是可溶性碱,B 是可溶性盐,则 C 和 D  相似文献   

14.
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之间发生的反应,该反应的反应物是酸和碱,产物是盐和水.同时它也是一种特殊的复分解反应,正是因为其身份具有的两面性,一度成为了中考命题的热点和焦点,笔者分析了2010年各地的中考试题,对中和反应的考题进行了归纳和分析,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一、复习要求1了解 浓硫酸和硝酸的重要性质;常见酸碱盐的物理性质、用途及其保存;化学肥料的种类和对农作物的作用.2掌握 常见酸、碱、盐的化学性质;酸、碱的通性.二、知识结构1碱常见的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碱的电离:M(OH)n=Mn++nOH-碱的通性(1)与指示剂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 色(2)碱+酸性氧化物→盐+水(3)碱+酸→盐+水(4)碱+盐→新碱+新盐2酸常见的酸:盐酸、硫酸、硝酸酸的电离:HnR=nH++Rn-酸的通性(1)与指示剂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色使无色酚酞试液  色(2)酸+活泼金属→盐+H2(3)酸+碱性氧…  相似文献   

16.
一、复习要求1 了解 浓硫酸和硝酸的重要性质 ;常见酸碱盐的物理性质与用途 ;化学肥料的种类和对农作物的作用。2 掌握 常见酸 (盐酸、稀硫酸 )、碱 (氢氧化钙、氢氧化钠 )、盐 (NaCl、Na2 CO3 、CuSO4等 )的化学性质 ;酸、碱的通性。二、知识结构溶 液导电性 →离子→酸常见酸 (盐酸、稀硫酸 )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主要用途 ,浓硫酸、 硝酸的特性酸的通性( 1)跟指示剂反应( 2 )跟金属反应( 3)跟碱性氧化物反应( 4)跟碱反应 (中和反应 )( 5)跟盐反应碱常见碱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 :物理  性质、化学性质、主要用途…  相似文献   

17.
一 中和反应及反应终点的判断 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酸、碱发生中和反应,当现象不明显(无沉淀或气体产生)时,需借助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判断反应是否恰好完成。  相似文献   

18.
四、酸(H~ )的性质1.酸与碱的反应HBr KOH=KBr十H_2O;H_2SO_4 Cu(OH)_2=CuSO_4 2H_2O;3HCl Al(OH)_3=AlCl_3 3H_2O;H_2CO_3 2KOH=K_2CO_3 2H_2O;H_2S 2NaOH=Na_2S 2H_2O;H_2S NaOH=NaHS H_2O;H_2CO_3 NH_3·H_2O=NH_4HCO_3 H_2O;〔注释〕酸 碱→盐 水。学生往往根据这个  相似文献   

19.
一、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1.金属+酸→盐 + 氢气 (H前) (稀HCl和稀H2SO4) 2.金属 + 盐→新金属+新盐 (前换后)(可溶性盐) 二、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两种化合物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生成物中如果有沉淀析出、有气体放出或有水生成, 那么复分解反应就可以发生,否则就不能发生. 1.酸和碱:酸跟碱在溶液中反应,必须其  相似文献   

20.
一、水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作用 1.水作氧化剂.例如: ①2Na+2H2O=2NaOH+H2↑ ②Mg+2H2O=Mg(OH)2↓+ H2↑因Mg(OH)2极难溶,阻止了反应进行,故反应微弱.但可用镁粉除去酒精中残留的少量水,制取100%的乙醇(绝对酒精).反应如下: Mg+2C2H5OH→(C2H5O)2Mg+H2↑ (C2H5O)2Mg+2H2O→ 2C2H5OH+Mg(OH)2↓ ③2Al+6H2O=加热2Al(OH)3↓+3H2↑比镁反应更弱,肉眼不能观察到现象,但却是Al溶于NaOH溶液的反应基础.氢氧化铝具有两性,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使上述反应向正向移动.反应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