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维贤 《现代语文》2006,(12):49-51
语教学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字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素养。高中语教学应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素养。因为《普通高中语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高中语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应用能力和进一步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哦认为,从直觉的层面看语素养就是指语感,从理性的层面看指知识、技能、思维、心理等。它是指学生在语方面表现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郁婷婷 《现代语文》2007,(3):103-10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这个全新的概念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被提了出来,同时,新课标系统还提出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但语文素养的内涵包括哪些要素?实际教学中如何提高语文素养?目前教育理论的发展以及教育实践的现状,应该说还存在着种种问题,一句话,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这三个维度对课程(教材)、教师和学生都具有统摄指导作用。那么,从提高课学教学效益的角度出发,语文教师在这三个维度上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相似文献   

4.
牛秀文 《考试周刊》2011,(82):49-49
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融合了语文课程的整体目标追求。"语文素养"的基本要素,则体现在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的两个语文课程标准之中,体现在课程总目标和各年段目标之中,  相似文献   

5.
浅论中学语文教师人文素养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卫军 《现代语文》2007,(5):103-105
中学语文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走向纵深方面,改革中所探究和实践的国内外大量的课程理论和课程建设,无疑对中学语文教育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对教师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的专业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趣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附加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何为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课程标准》)这个解释列举了“语文素养”的外延,也就是“语文素养”的构成要素。《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有这么一段话:“通过九年的学习,学生应该具有基本的语文素养。这基本的语文素养内涵是丰富的,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实际展开。”据此,刘真福先生在《谈“语文素养”》(《语文建设》2003年第4期)中认为应把“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视为语文素养的三个方面,用这三个方面来统摄所列举的各个具体内容,这样才较为全面、稳妥。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属于知识和能力范畴;语文学习的方法和习惯属于过程和方法范畴;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都属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范畴。[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由此,我们可以把语文课程的目标归为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在课程与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可以说,教师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课程与教学能否顺利实施。要想科学把握新世纪的中学语文教师素养,就必须首先了解其内涵、特征、意义及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9.
于杰 《吉林教育》2006,(12):48-48
新课程改变了教科书一统天下的局面,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知识的构建者和创造者。新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强调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及其所具备的  相似文献   

10.
语文素养,是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新课程标准中的一个核心概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这崭新而富有挑战性的语文之旅中,我力求摆正自己的位置,注重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引导学生在合作活动中去体验,从而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1.
试论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情感素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突破了传统的应试教育课程体系只注重知识技能训练的束缚,根据教学的实际,同时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要求。也就是说,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目标设计。应新课标的要求,语文教师不仅应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渊博的专业学识、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同时也应具备丰富的情感素养。那么,适应新课改的语文教师应具备哪些情感素养呢?  相似文献   

12.
《语课程标准》对语课程评价是这样。阐述的:突出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素养。语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提升语文素养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昕义 《成才之路》2011,(10):24-2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标”)关于“语文素养”有一些重要的立论和命题,整个语文课标中,“语文素养”前后出现十多次。语文教师如何提升语文素养的内涵呢?  相似文献   

1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都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随着新课改的纵深推进,中学语文教学也越来越关注学生良好语文素养的形成。在日常教学中,我尝试让学生运用三个“语文学习本”来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5.
姜岚 《现代语文》2007,(10):34-3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因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张爱香 《广东教育》2009,(11):37-38
所谓“课感”,就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进行状态有灵敏而强烈的感觉、感受和感知的能力,并能作出迅速、准确的反应。课程标准提出要以三维目标来培养学生,即通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素质,提升学生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能量源泉。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具有敏感而高超的“课感”能力。因此,语文教师在上语文课时要以三维目标为标准来调控课堂运作的度和质,并灵活地作出相应的处理措施,以此为标准来衡量一堂语文课的得失与优劣。  相似文献   

17.
潘珍芳 《语文天地》2009,(10):13-14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目标进行了必要的界定,这就是: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具体而言就是“欣赏文学作品时.学生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在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语文课程教学效果会受到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而语文教师素质及能力属于其中比较关键的一种,也是基础影响因素。因此,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及教学发展过程中,提升语文教师专业素养也就十分必要,可促使语文教师更好投入到工作中,从而保证语文教学活动得以更理想地开展,为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实现更好发展提供有效支持与基础,也能够对学生进行更好培养。  相似文献   

19.
赵建松 《师道》2003,(11):23-23
《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究其实质而言,是标志着作为计划经济时代产物的语文指令性课程范式的即将终结和语文新课程的诞生。这无疑是语文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性事件。就语文教师而言,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本质区别在于:后者已经列出了必须执行的一系列详细指令,而前者则是卸除了束缚教师创造精神和创造才能的种种桎梏,未知边界的课程空间正待教师的自由心灵去尽情飞翔———最大限度地去展现独特的、不可为他人所取代的教育智慧。从这层意义上说,新课程无疑是对语文教师创造精神和创造才能的一次真正解放。由教科书的忠实执…  相似文献   

20.
周存辉 《小学语文》2012,(11):23-25
坚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语文课标”)的基本思路之一。以语文素养作为新课程的核心概念,构建“素养——养成”的课程基本模式,更加丰富了语文课程的价值追求,促进了学生在语文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多方面的和谐发展。如何将语文素养转化成教师的教学行为,进一步突出语文课程学习祖同语言文字的运用的核心目标,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有感于此,笔者就“语文素养”的提法谈谈个人的浅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