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过春节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对于中国人来说,春节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符号的聚合体。因此,春节晚会要有文化上的承载力,要给老百姓一种公共性和社会性欢娱的快感,但这种快感必须建立在文化的基础上。“2005年华东六省一市春节特别节目”以其在神韵的山水创意、节目意境的诗化处理等方面独辟蹊径,获得了很大的影响。本文试图从文化的角度分析《2005春满华东》春节特别节目,希望为准备2006年春晚的导演提供一个借鉴的机会。一、多彩的地域文化华东六省一市地广物博、人文荟萃,春节晚会作为本土性极强的艺术,用地域文化作为晚会主题最能体现春节… 相似文献
4.
2011年春节,对于宿迁的百姓来说,可谓异常的红火和热闹,因为有那么多的过年大餐、庙会和开放的娱乐设施等待着人们去品尝、体味、游玩;而对于那些返乡过节的打工者来说,则更意味着来年异乡漂泊的终结、人生大幕的重新开启,因为有宿迁市委、市政府主导、主办的若干场大型招聘会,黏住了回乡游子的脚步。而作为主流媒体、权 相似文献
5.
笔者认为,报纸的“卖点”,实质上是一张报纸所具有的能深深打动读者、能极大地满足读者阅读需求的与众不同的品性。当然,我们历来反对片面追求“卖点”,反对以低级、庸俗的东西去迎合少数读者的不良趣味,反对在浮躁、空虚的精神氛围中,虚掷光阴。但我们也同样不敢苟同漠视报纸‘卖点’的倾向。实际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激烈的报业竞争中,“卖点”是报纸拓展生存空间,不断把市场蛋糕做大的重要因素,因而,不但不该漠视,而且值得特别关注和倾心研究。 本文选择春节前后的报道作参考,来观察报纸“卖点”的走向,是因为这一时期… 相似文献
6.
电视综艺节目的差异化品牌战略——从央视“春节晚会”看“中秋晚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节”和“中秋”是中华民族的两大传统节日,中央电视台为这两大节日倾心打造的“春节晚会”和“中秋晚会”巳然成为全球华人欢度佳节必不可少的节日娱乐内容。在习惯了大年三十晚上看“春晚”之后,人们是否能够建立起中秋之夜看“秋晚”的习惯呢?春节晚会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节日文艺形式,秋晚是否也具备了形成央视特色品牌的实力和条件呢? 相似文献
7.
1982年,中央电视台不经意地推出一台“春节晚会”,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的反响。从此,这一电视节目便一发不可收拾,连办八届,像放鞭炮、吃年夜饭一样,成为亿万炎黄子孙欢度除夕不可缺少的一种新习俗;成为新时期中华民族辞旧迎新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典仪;成为凝结民族感情,稳定民族心理,振奋民族精神的一种强大的精神纽带。“春节晚会”受到亿万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喜爱,不是偶然的。首先,它与千百年来形成的中华民族传统的守岁的习俗不谋而合。试想,除夕之夜,合家团聚,围炉品茗,如果缺少一台精采的文艺晚会助兴,岂不令人失望?其次,“春节晚会”由于采用了电视这种现代化的传播手段。能不受时间、地域、地理环境等的局限,迅速地将信息传遍祖国的山山水水,深入干家万户,可以产 相似文献
8.
9.
有人认为,与新兴的娱乐庆贺方式相比,春节晚会已经日暮西山,诸多尝试证明春晚已无法摆脱原有的窠臼, 寿终正寝是必然之势。但是更多的人仍然对春晚抱着期冀,并用宽容的心态等待着春晚再次进发出勃勃生机,带来更多惊喜和赞叹。那么,敢问春节晚会路在何方?怎样寻找新的突破口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一、突出以人为本的时代主题,整体基调鲜明、准确1.主题性如果没有特定的主题,各种节目编排在一起,春节晚会将成为庞冗繁杂、条理欠缺的大杂烩,丧失辞旧迎新的功能,缺乏可视性。主题是整台晚会的统帅和灵魂,它统领着所有节目的选材、形式、演员,主持人的串联,舞台设计, 画面情况等,从而使晚会完整丰满、风格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0.
2015年羊年春节一场红包大战成了最大的看点。这场吸引各大互联网平台和无数企业参加的红包大战展示了社交平台的巨大能量,凸显出这个以"互联网+"为新方向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社会关系传播的重要性和挖掘不尽的价值。本文通过研究微信红包和支付宝红包之间的"双赢"战争,分析两者在关系传播中的创新与突破,强调树立"社交网络+"思维在新媒介创新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12.
除夕之夜,吃罢团圆饭,少不了看夜戏。古代延续下来的这种节日文化传统,在现代电视春节联欢晚会上得到了集大成式的弘扬。于是,春节联欢晚会成了送旧迎新的过渡曲,形形色色剧目的百纳品,年轮代换和人们增岁的咏叹调,难得的众望趋同的艺术礼拜,各种心绪理智的投射场。是否张扬了民族文化品格,或具有相当的文化品格,则是另一回事情。晚会上,信、达、雅者,有之;真、善、美者,有之;脏、滥、差者,也有之。倘说其中全无文化品格,似属不实之词;高雅者的奕奕神采、绰绰风姿,岂用品格形容了得。要说全有文化品格,像在吹牛撒谎;粗卑拙劣之作,非一个俗字说得清。文化品格为何物?当要推究一番的。品格者,整体素质、格调、结构、气韵表现之谓也。《说文解字》云:“品,众庶也,从三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说得干脆利落:“人三为众,故从三口。”品具整体意味,字面上是交账了。《广韵·二部》断定品为“式也,法也”,《汉语大字典》称 相似文献
13.
元月27日晚,北京电视台播出了《十年回望——北京电视台春节晚会回顾》的专题访谈。历年来担当BTV“春晚”的主创人员对春节晚会的创作经验作了认真的探讨。我认为这个行动本身就十分有意义,它符合“从实践上升为理论,再进一步指导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规律。话题之一:关于晚会的电视特色几乎所有的编导、策划和撰稿人都异口同声地议论到这样一个重要话题晚会要按照电视特性办事。我觉得这方面北京电视台有过十分成功的创作实践,其突出的例子是1996年春节晚会《情暖京华》,它突破春晚总是突不破演播室的框框,大踏步地走到祖国的东西南北中,从世界屋脊西藏高原、海南岛三亚、酒泉火箭发射基地、北国大庆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商业未必冲淡信仰,有时恰恰相反,祖先崇拜恰是人们对商业性社会人情淡薄、保持共同体意识而创生、维持的一种文化、社会机制 相似文献
20.
2006年春节期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打破往年春节一台晚会的传统,以9套频率联合协作方式,首次录制了除夕到初七大联欢节目——《欢乐中国》。联欢节目由除夕10小时直播互动春节晚会和大年初一至初七,15台各具特色的主题晚会共同组成。节目展示和讴歌了全国各民族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取得的辉煌成就,同时听众通过电话、短信等互动方式参与了大联欢。为记录这一创新之作,我刊编辑部特邀请各频率的主创人员撰写文章,梳理春节大联欢节目的创新理念,总结各频率展现的亮点及特色,请大家不吝指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