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定的教育理论是以一定的哲学思想为依托的。教育家们在构筑自己教育理论的同时,不可回避地要考虑教育与政治、教育与经济、教育与人等等哲学命题,对这些与教育相关联的哲学问题的认识与理解,反映着其教育理论的哲学观。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在“五·四”以前留学美国时,曾笃信他的老师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说教。而回国后的教育实践,使他认识到杜威的那套教育理论在中国这块半封建、半殖民地上是行不通的。他把杜威的唯心主义教育思想“翻了半个跟斗”。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使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2.
“教育科学”这一概念,既受中国五四时期“科学”观念和教育学多元化趋势的影响,又受“科玄论战”和“教育崩溃”论争的波及,并与国内教育科学化运动的兴衰密切相关。教育科学概念在中国具有独特的形成过程,受美国实验教育学思潮的影响,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出现“教育科学”概念。此后欧美各国关于“教育科学”的论争被陆续引介到中国。在此过程中,“教育科学”与“教育学”“教育哲学”等相剥离,进入教育学分类,并成为大学的系科建制名称。20世纪上半叶教育学者对“教育科学”概念的认识对中国现代的教育科学概念形态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教育学者对“教育科学”的认识深受“唯科学主义”的影响,在认识过程中受欧美多国熏染,“一名多实”的现象影响了中国教育学的分类,同时这些认识特征也反映了教育学在中国成为独立学科的急切呼唤。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中国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诞生百周年纪念。他创建的生活教育理论,是20世纪中国教育的瑰宝。随着时光的流逝,生活教育理论愈加显现出耀眼的光辉,以强大的生命力,卓然屹立于世界教育学说之林。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观点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是这一理论的主体与基础,“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生活即教育”的展开与具体化。事物都是曲折前进的,对生活教育理论的认识与评价也历尽坎坷。曾经有人说,生活教育不过是国难当头,人民贫困的“权宜之计”,“不合符教育规律”,这种说对生活教育的片面认识与误解,至今并未完全消除。作为教育工作者,面对这一份我们民族极为宝贵的教育宝藏尚未充分发掘出来,  相似文献   

4.
任何教育都是以一定的人性假设为基础的,透过教育现象分析其背后隐藏的人性假设,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教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本通过理清“经济人”假设产生的历史背景、理论内涵及其意义,考察它对教育产生的影响及对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我国基础教育进入了高质量发展时代,这为教育学知识生产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的教育学知识生产体现出鲜明的隐喻特征,突出表现在于光远的“教育三体问题”学说上。“三体”正是对天体物理学中相关模型的引介,相关理论将其作为教育认识现象的喻体,展现了丰富内涵。以教育“三体”学说为导源,教育中的主体性理论、主体间性理论蓬勃发展,进而在“生命·实践”教育学理论中,呈现出“生命”隐喻的丰富内涵。教育学知识生产需要面对多重的复杂性,因而需要其成为一门“综合艺术”。这是对教育学知识生产本身的隐喻。具体的实现策略包括:更加自觉地嵌入认知工具,发展中国文化自觉,不断回溯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改善共同体的思考与说理,发展与应用更加平衡包容的方法论体系。  相似文献   

6.
“三生教育”之“意义”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生教育”将教育的价值转向人的生命完善与生存、生活的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上显示出较强的生命力,逐渐凸显出其“意义”与价值:在理论创新上,它深化了对教育本质的认识、丰富了全面发展教育的思想、提升了素质教育理论的理念以及丰富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在实践上,它在建立教育科学发展观、统合教育目的与教育过程、联系书本知识与学生生命实际以及沟通学生理性与非理性因素等方面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7.
本文摈弃了图书馆学理论研究中对高校图书馆性质与地位的传统认识,从一个新的角度提出“图书馆教育”的概念,通过对其性质地位、作用基理、基本功能及实现途径的分析,得出“图书馆教育”是学校教育系统中其他教育所不可取代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米尔顿·弗里德曼“教育凭证”思想及其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择校”,已经是教育的一种重要的并且是最具争议的现象与事实。对美国择校运动影响最大的理论首推美国经济学教授米尔顿·弗里德曼的“教育凭证”思想。所谓“教育凭证”是指政府发给家长们票证 ,提供政府所规定的最低限度的学校教育经费 ,家长们可以自由地使用这种票证 ,再加上他们所自愿添增的金额向他们所选择的“被批准的”教育机关购买教育劳务。支撑教育凭证的是对市场的信任。教育凭证思想在美国产生重大影响有它的合理性 ,但其在实施中遇到阻力也说明它具有相应的不合理性。可以说 ,美国的择校运动在一定意义上是在对教育凭证思想的不断认识与批判中发展的。  相似文献   

9.
欧洲“新教育运动”与中国“乡村教育运动”之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通过欧洲“新教育运动”与中国“乡村教育运动”异同的比较,探究了我国“乡村教育运动”中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特点,以期对现阶段我国教育发展中较突出的一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中国提出重新认识与评价杜威和赫尔巴特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理论中的重要影响,作为从不同视角共同反映教育客观规律的教育理论应该并存于教育中.这一再认识过程深刻地影响到了对现阶段"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认识.通过争鸣与对话,促进了教育研究中对于教育实践认识的深化,极大地推动了新时期中国教育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论“教育优先”陈敬朴“教育优先”的观点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1988年,邓小平指出:“从长远看,要注意教育与科学技术,否则,我们已经耽误了20年,影响了发展,还要再耽误20年,后果不堪设想。……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  相似文献   

12.
“中国之行”对杜威及其教育思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有关“杜威与中国”的研究中,研究成果几乎全部集中在杜威对于中国的影响上,教育领域的研究更是如此。事实上,杜威与中国教育的关系并非是“有来无往”,不只是杜威对中国教育产生影响,而中国教育对于杜威不存在反动。从1919年春到1921秋,两年多“中国之行”,促使杜威的教育思想发生了一些重要的转变。考察“中国之行”对杜威及其教育思想的影响,目的在于更加客观、准确地揭示这段“历史的真相”。  相似文献   

13.
杜威“教育即生活”的观点具有相当广泛的国际影响,这体现在他把教育与生活的关系紧密地联系起来,在生活中实施教育活动,把教育活动生活化;特别是他对于儿童价值的认识与重视,为现代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挖掘和分析西方教育理论,找出其精华所在,对我国的素质 教育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杜威是进步教育的代表人物,他积极倡导改革传统教育,提出并实施了学生、活动、经验三中心的进步教育理想。其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实用主义哲学、以庸俗进化论为核心的社会学和生物化的本能论心理学。他对教育的观点可以概括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三个方面。可以说,“经验”在杜威教育理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认为,一切真正的教育都是从经验中产生的,经验不仅决定着教材,而且决定着教学和训练的方法。他克服了经验与理性的对立,拓宽了经验的外延,强调了经验中的主体性。对杜威教育思想的经验分析,能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杜威对教育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教育口号”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口号”是教育语言的基本形式之一,在教育活动中颇为常见。以往我们总有意无意地认为,“教育口号”只是一种“政府的行为”,与教育实践者个人关系不大,更与教育理论研究无涉,不必将其单独提取出来加以甄别、考究。其实不然,“教育口号”作为描述  相似文献   

16.
教育技术是什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分析目前我国教育技术理论研究中一些现象的基础上,针对“教育技术是什么”众多解说给人们造成的迷惑或偏见,通过典型定义举例和对教育与技术关系的论证,对中美两国教育技术现实与本质的深入分析,提出了正确解读美国教育技术的新认识,论述了科学现实地确认中国的“教育技术是什么”的创新思路和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教育家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有些至今仍有很大启发,很有必要加以认真发掘和总结整理,以利于更好地建设带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有效地指导目前的教育教学实践。下面准备分三个方面谈一谈: 一、“预”从教育史上看,我国先秦时期的教育家已对预防在先、提前施教的重要性有所认识。如孔子  相似文献   

18.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人民教育家,自1923年以后,陶行知先生致力于平民教育、乡村教育和普及教育运动,全面形成了生活教育理论。这一理论对于我们今天的农村小学教育改革,仍具积极的指导意义。一、“生活教育”理论的启示——变“脱离”为“携手”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是主张教育要符合人民大众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主张教育与社会生活实践和生产劳动相结合。他认为“中国乡村教育之所以没有实效,是因为教育与农业都是各干  相似文献   

19.
“实践”与“理论”的关系是教育研究的一个老课题,也是教育改革实践中的一个老话题。教育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做中学”思想,是在过去十几年信息技术教育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的认识,它比较深刻地描述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与理论的关系,也指出了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如何去实现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20.
“泛智”教育思想旨在“将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具体内容包括“认识事物”,即学习一切知识领域中的精萃的总和;“行动熟练”,即理论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对一切事情都能胜任且精练。“语言优美”则是指能够正确地运用多种语言。达到能善于言词,令人愉快。“泛智”教育思想为成人继续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遵循泛智教育内容之“认识事物”,拓宽成人继续教育视野;依据泛智教育内容之“行动熟练”,改革成人继续教育活动;借鉴泛智教育内容之“语言优美”,重置成人继续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