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关于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改善创新环境 ,营造创新氛围 ,为开展多层面的创新创设空间  简言之 ,创新环境是指客观存在于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能量、信息及其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情景。创新是主体的一种自觉活动 ,其创新所需要的一定条件 ,都是环境所提供的 ,创新受一定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创新环境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 ,相对于一所学校而言 ,可分为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外部环境 ,可称之为大环境、宏观环境或社会条件 ;内部环境可称之为小环境或微观环境。创新都是在一定的时间(历史条件 )和空间 (社会发展状况 )下进行的 ,因此 ,创新既受大环境的影…  相似文献   

2.
3.
课堂教学不仅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和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也是实施创新教育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渠道.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几点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4.
张丽 《云南教育》2003,(2):11-13
“创新就是创立或创造新的东西”,它有三层含义:一是“前所未有”的创新,即发明创造;二是“发展性”创新,即对已知领域有所突破的继承性创新;三是“有所新意”的创新,即对已知事物有新的认识,对探索的问题有新的进展,对进行的工作有新的思路,对开展的活动有新的方法等。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发现”,或有创见地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也可称为创新(蒋宗尧:《创新教学引论》)。江泽民总书记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一论断,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5.
随着知识经济的如约而至,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归根究底就是科技人才的竞争.中国要想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就是要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科技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离不开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笔者结合当前中国教育工作的现状,针对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等方面,提出一些个人观点,力争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  相似文献   

6.
关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就是抛弃旧的、创造新的。人类社会不正是在不断的发现新知识,创造新物质中由贫穷走向繁荣,由野蛮进入文明的吗?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分子概念,并由此建立的原子一分了论,使人类对物质的认识发生了一次飞跃,用原子一分子论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后,化学才有了较快的发展。凡此种种发明创造,不正是使人类社会的物质财富不断充实丰富吗?  相似文献   

7.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点。有关创新人才培养问题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拟就培养创新人才的一些问题发表陋见。  一、消除创新思维障碍 ,建立有益于创新思维发展的教育环境  传统教育对学生的创新思维产生了许多消极影响与障碍。传统的教学习惯于正向思维及固定的模式 ,往往把现成的知识塞给学生 ,而忽略了学生的探索尝试。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无需形成或提出自己的问题 ,只能为常见的思维定势所左右。许多学生在学习中盲目迷信书本、迷信教师 ,书本及教师未提过的不去想亦不敢想 ,更不会去做。培养创新人才的…  相似文献   

8.
9.
10.
提高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求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重视实践,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1.
文章结合指导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多年实践,从项目申报与创新型人才选拔、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教与学以及本科生创新能力的提升三个方面剖析了开展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对本科生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旨在为全面提升高等院校本科生人才培养质量、推行创新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2.
学生评价的转型是创新教育的重要环节。文章探讨了传统学生评价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基于创新教育理念探究现代评价观念的转型,最后分析了创新教育中学生评价观。  相似文献   

13.
创造能力主要是对自己已有的知识及经验的分解和组合,具体表现为自我实现的创造能力。作为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开放实验室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行的。通过加强化学基础经验、变革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改革实验研究方法等有效措施,为培养勇于探索、具有创造能力的小学合格师资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4.
教师具有较高的创新素质,是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人才的前提,本文从环境支持;观念推动;智能运作;方法和策略;反思与研究五个方面探讨在教师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在自我反思教学模式下发展起来的教育行动研究是近年来国外教育界探究和实践的一种教学理论和研究方法。它既是师资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在职教师自我完善的捷径,同时它又是解决教学与研究领域脱节问题的手段之一。从四个方面谈谈对教育行动研究理论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16.
论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与提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高职毕业生是高职院校办学的目标之一。通过对部分高职学生的思想、知识、身体等方面的调查,反映出高职学生的薄弱环节。高职院校只有通过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素质、创造出良好的育人环境,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素质的高职毕业生。  相似文献   

17.
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教育,培养适应时代要求、让社会满意、具有职业素质的人才已成为高职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实践表明,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之源,是个人与组织提高竞争力最根本、最有效的手段。创新力来自于思维创新,能够突破思维的固定模式而产生新的思路。对学生实施创新教育,必须从培养创新思维入手。为此,高职院校要确立正确的职业教育观,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打造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环境,积极发挥教师主体作用,追求教育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8.
社会创业与学生创业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阶段社会创业与学生创业活动呈现出的显著特点,表明学生从事创业活动不仅缺乏资金问题,还缺乏系统指导。为此,有必要加强创业教育,优化创业环境,营造创业氛围;作好中介服务,拓宽就业渠道,充分利用媒体迅速、有效地传递用工信息、发布创业项目,构建起服务创业的立体平台。  相似文献   

19.
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科学技术的竞争,而归根结底是对科技人才的竞争。近年来,尽管江苏省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取得很大的成效,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结合江苏实际,提出了江苏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根据创新能力的内涵,探讨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要素,并在实验中通过测评分析,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