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是我国教育改革的纲领,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指明了方向,确定了蓝图。《决定》明确指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而我们要培养的人才的质量规格又是什么呢?《决定》指出,我们培养的人才“都应该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为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大提高,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今后事情成败的一个重要关键在于人才,而要解决人才问题,就必须使教育事业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有一个大的发展。”《决定》还指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这清楚地指明了加快发展教育事业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何等重大的意义,也深刻阐述了改革教育体制和发展教育事业之间的内在联系。我们务须认真学习和贯彻中央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积极发展教育事业。本文旨在结合江苏高教工作的一些实际情况,谈谈学习《决定》的体会。  相似文献   

3.
199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社会主义所需要的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这是新形势下,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新型人才素质全面的科学的概括.  相似文献   

4.
陈云同志深刻指出:“四化需要人才,人才需要教育,教育需要教师。”教师的素质决定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各级各类人才的培养和民族素质的提高。因此,发展教育事业,保证教育水平的稳步提高,其根本大计在于建立一支足够数量的、合格而稳定的师资队伍。《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我们,“在五年或者更长一点时间内使绝大多数教师能够胜任教学工作。”这是关系到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提高全民族教育水平的一个重大决策,也是我省教育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是指导教育体制改革,发展教育事业的纲领性文件。邓小平同志指出:“现在,纲领有了,蓝图有了,关键是要真正重视,扎扎实实地抓,组织好施工。”我们要坚决贯彻中央的决定,紧密联系安徽实际,树立“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的指导思想,明确“教育体制改革的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少讲空话,多干实事,认真搞好教育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为教育体制、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和途径,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纲领。《决定》首先宣布:“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同时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任务,要求我们不但必须放手使用和努力提高现有的人才,而且必须极大地提高全党对教育工作的认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九十年代以致下世纪初叶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规模地准备新的能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这些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简称《决定》)是去年十月以来党中央相继作出的三项重大决定之一。这一重要《决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工作的经验总结。它提出一系列重大任务,展示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发展教育事业的奋斗前景。广东省委、省人民政府也作出了关于贯彻中共中央这个决定的《意见》。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如果现在不向全党提出这样的任务,就会误大事,就要负历史的责任”。(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社会主义现代化,关键在于有没有人才。而解决人才问题,基础在教育。只要全党和全国人民重视教育,支持教育,发展教育,贯彻  相似文献   

9.
在举国上下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等重大决定,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阔步前进的时候,我们以喜悦的心情迎来了我国的第一个教师节。我们向含辛茹苦、呕心沥血工作在各级各类学校的广大教师致以热烈的祝贺,并表示诚挚的敬意! 陈云同志指出:“四化需要人才,人才需要教育,教育需要教师。”这是对教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崇高地位和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我国教育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决定》明确地指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根本目的及方针政策,特别是关于新时代人才标准的表述,为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改革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决定》指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什么是“好人才”?要培养的人才应当具备什么素质,符合什么标准,是学校教育带根本性问题。搞清新时代人才标准,明确学校的培养目标,对于正确认识我们学校教育状况,分析我们的办学思想、教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是否符合培养目标的需要,进而明确学校教育改革方向,推动学校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教育改革,为我国培养出大批的、符合时代要求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把发展师范教育和培训在职教师作为发展教育事业的战略措施。”并提出:“要切实办好教师进修院校。”教育学院、教师进修院校是承担培训中小学在职教师和教育行政干部的基地,具有师范性质的高等学校,是我国社会主义师范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建设,实现现代化需要人才,人才需要教育,要抓教育,关键是要一支有足够数量的,合格而稳定的师资队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大力发展师范教育。在办好高等师范院校的同时,还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当前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入才、出好人才”。《决定》还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但需要高级科学技术专家,而且迫切需要千百万受过良好职业技术教育的中、初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工和其他受过良好职业培训的城乡劳动者。”我校是一所高级职  相似文献   

13.
书籍作为人类进步的阶梯,引人走向美好、文明、自由的天地.信息的社会更需要信息量吞吐巨大的、馆藏丰富的现代化图书馆.读书、育人不可分离,图书馆工作在某种意义上,更重要在育人方面.国家需要人才,人才来自学校.由此可见“教书育人”不仅是高校的中心工作,而且也是广大教师的最大心愿.近几年来,哈尔滨师范大学在《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指导下,广泛、深入地开展“教书育人”活动,取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处在教育与整个社会接轨的最前沿。正如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所指出的:“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教育与经济建设的互动关系,决定了高等教育必须面对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必须面对越来越高的人才素质要求,必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适应社会需要办学,这是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建立一支有足够数量的、合格而稳定的师资队伍,是实施义务教育,提高基础教育水平的根本大计。”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提高基础教育水平,既关系到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又关系到为专业教育的发展和专业人才的成长打好基础。陈云同志讲得好,“四化需要人才,人才需要教育,教育需要教师”。《决定》要求,“必须对现有的教师进行认真的培训和考核,把发展师范教育和培训在职教师作为发展教育事业的战略措施”。这指明了我国师资培训工作的方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对教育工作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与经济体制、科技体制改革决定相配套的又一个纲领性文件。《决定》科学地阐明了教育事业和整个社会主义四化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确立了“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的根本指导思想,明确地提出了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这些人才都应该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在这方面,历史课教学负有重大的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社会主义中医事业的成败关键在于中医人才。要解决中医人才问题,就必须大力加强、发展中医教育,根据当前存在的问题对中医教育尤其是高等中医教育进行必要的改革。因此,清醒地看到中医药队伍的落后现状,  相似文献   

19.
当前全市深化教育改革的一个中心课题是,教育如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我们的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所需要人才的数量、类别、层次及质量的不适应。《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教育的任务是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是要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一个“多”,给我们提出了数量、结构和层次的要求;一个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这深刻说明了教育与经济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就教育而言,就是要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与改革的需要,做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要实现“三个面向”,就要为九十年代以至下一个世纪初叶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准备更多更好的各级各类人才。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人才的准备、都必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