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霍布斯和洛克最早提出的"自然状态"学说是西方著名的政治学说之一,对西方政治思想和国际关系理论产生了巨大影响.霍布斯和洛克对自然状态有各自不同的理解,学界对他们的"自然状态"学说进行了多层面的探讨.本文回顾和分析了学术界关于霍布斯与洛克"自然状态"学说内涵及其对国际关系理论的影响的主要研究成果,并评估了各类相关研究成果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2.
何为"自然状态",对此,霍布斯和洛克有着截然不同的认识.霍布斯认为人"性本恶",人与人的关系始终处于战争状态.结束这种状态的唯一出路是建立强大无比的公共权威"利维坦".洛克则认为人"性本善",人类生活的"自然状态"是自由、平等、和平、美好和互助的有序状态.霍布斯把国际关系的无政府状态类比为人类的"自然状态",为研究国际关系的后来者提供了至今都无法超越的理论前提.两住先哲对人性和"自然状态"的不同认识,被当代国际关系理论家所借鉴和发展,产生了理论基点完全不同的国际关系理论.由此衍生出了国际关系学的两大学派——现实主义和理性主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诺齐克"个人权利"理论与洛克"自然权利"学说之间矛盾的揭示,我们可以清楚地断定两种权利理论分歧的根源在于——诺齐克主张个人完全的自我-所有权不受侵犯是至高的道德价值,甚至自我-所有权是其他个人权利的源泉;但是洛克只承认个人有限的自我-所有权,而且"自然权利"的道德根源并非来自于个人本身,而是来自于上帝,自然法既体现上帝意志又能够被理性认识,从而规范和约束自然权利。既不存在与诺齐克的消极个人权利同义的"洛克式权利",也不存在承认完全的自我-所有权的"洛克式权利",而只存在主张个人拥有有限的自我-所有权的"洛克式权利"。  相似文献   

4.
霍布斯与洛克从两种不同的自然状态出发演绎出两种不同的政治理论体系。霍布斯的自然状态是建立在人性恶基础上的混乱无序的战争状态,其中人们的终极价值目标是生存:洛克的自然状态是建立在人性善基础上的和谐有序状态。其中人的终极价值目标是享受人权。为摆脱自然状态,两人设计了不同的契约方式和内容。并产生了不同的政治社会。霍布斯的政治哲学对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洛克政治哲学则对理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有重大启示,两人还都对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5.
作为近代英国社会契约论的代表人物,霍布斯主张订立社会契约的宗旨是维护秩序与安全;洛克则主张构建社会契约的重心是保护人的自然权利。霍布斯与洛克政治管理思想虽存在极大差异,但二者的社会契约理论却有着共同的政治管理哲学基础:消极自由观。  相似文献   

6.
田旭 《华章》2008,(7):22-23
洛克和霍布斯自由观的理论基石都是自然法和社会契约论,但是他们却对此做出了迥然不同的解释.主要表现在自然状态、自然法、社会契约论、国家政治形式等四个方面.本文从社会契约论的角度试着对洛克与霍布斯的政治思想进行比较,并且追溯其差异与时代背景,找出导致二者存在异同的本质原因.  相似文献   

7.
霍布斯与洛克关于自然法的论述带有明显的政治哲学倾向,都强调对现时政治的建构和证明,但具体到他们的理论论述和实践指向却判然分明。这其中既有深层"理性"元素的原因,也有对"自然状态"这一观念的内涵有不同理解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国内对霍布斯、洛克、卢梭社会契约思想的研究以学术论文为多.对霍布斯,主要从其政治哲学思想矛盾性、国家主权学说、有关自然法的观点进行研究;对洛克,主要从其自然权利说、政府论、自由思想进行研究;对卢梭,主要从其在思想史的地位与影响、公意说、人民主权论进行研究.国外对社会契约思想研究的成果则突出表现在几部经典学术著作.国内外学者在对霍布斯、洛克、卢梭三者的社会契约思想作比较研究而取得较大收获的视角或路径主要有三:一是关于自然状态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理论的比较研究,二是关于社会契约思想价值目标的比较研究,三是关于人的自然权利交予范围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9.
作为近代西方社会契约论的代表人物,霍布斯主张订立社会契约的要义是维护秩序与安全,洛克主张构建社会契约的重心是保护人的自然权利,卢梭则坚决信奉人民主权原则。霍布斯与洛克的社会契约理论虽存在极大差异,但二者却有着共同的政治哲学基础:消极自由观。与之相反,卢梭的社会契约理论奠基在积极自由观之上。  相似文献   

10.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认为,在政治共同体中一个人应该"像以往一样地自由".但卢梭自己在<社会契约论>中却并没有对这个概念做出解释.因此,有学者就从霍布斯-洛克式自由的角度理解卢梭的这个概念.我们认为这是不正确的.第一,卢梭在他早期的<政治经济学>中实际上已经反驳了这种理解;第二,卢梭的自由指的是人与人之间不能有意志上的相互奴役,这根本不同于霍布斯-洛克式的自由.但应该如何在政治共同体中实现这种自由呢?卢梭认为必须到"自然自由"中去寻找,因为"自然自由"的两个特征可以保障在政治共同体中一个人的意志不会受到另一个人的意志奴役.因此,卢梭的"像以往一样地自由"指的是"自然自由".  相似文献   

11.
洛克以财产衡以利为核心的道德自然法,潜含着一个基督教伦理的维度。与霍布斯不同,洛克的道德自然法概念自身就预设了上帝的绝对权威和赏罚能力;洛克对于自然财产权利的论证,有赖于他对以亚当为代表的父权君主制的批判与对《圣经》文本的重新解读;当洛克将生命看做是上帝财产的时候,他既逻辑周延地回应了  相似文献   

12.
自布丹以降,霍布斯提出了君主主权理论,洛克提出议会主权学说,卢梭提出人民主权理论.霍布斯在机械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上追求安全,洛克在经验主义的理论基础上追求自由,卢梭在公意的理论基础上追求平等.相对于霍布斯的君主主权和卢梭的人民主权,洛克的议会主权理论在后来的资产阶级世界里因更具有实际价值而受到普遍推崇.  相似文献   

13.
孟德斯鸠政治哲学的一个主要来源,是以洛克为代表的英国政治哲学,他把盛行于英国的从个人出发的契约论转换为从社会出发的整体论。孟德斯鸠对英国政治哲学的转换首先是从自然状态、自然法、自然权利与社会契约开始的;政体与分权制衡问题是近代英国政治哲学构建理想国家的一个聚焦点,这也是孟德斯鸠转换英国政治哲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自由与平等问题是英国自由主义关注的一个中心问题,也是孟德斯鸠转换英国政治哲学的又一个重要内容。与霍布斯和洛克相比,孟德斯鸠对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贡献在于努力地寻求自由与平等的平衡,非常重视平等。  相似文献   

14.
1649年,国王查理一世被处死,随即激发起了强烈的反应,不同的思想家们都在思考着这一重大的事件。1651年4月,霍布斯率先出版了《利维坦》,对政治权力的合法性作出了论证,但无论是革命派还是保皇派都不认同霍布斯的观点。面对着这样的理论困境,另一位思想家洛克发表了《政府论》,解答政治权力合法性这一紧迫而尖锐的问题。尽管洛克运用自然法理论这一非历史性的逻辑假设来进行论证,但他成功地为"现代政治权力"找寻到了合法性的理论依据,由此实现了从传统政治权力向现代政治权力的转换。从思想史演进的维度来看,这是洛克留给后人最为重要的思想遗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霍布斯所描述的自然状态与国家状态中自然权利的深入分析比较,展现霍布斯自然权利学说的原貌,并揭示霍布斯自然权利经由"隶从契约"演进的必然性与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卢梭从人性自然演变出发,基于霍布斯、洛克等人的人性观,提出自己的人性论思想并发现人性异化是一个逐步发展并渐渐找到摆脱异化出路的过程,即由自然人到社会人,再由社会人到自由人,并最终通过契约的建立,使个人成为集体的过程。每个人的意志成为公共意志,思想获得解放,人性在集体中得到真正的释放。人性由扭曲异化后而得到重生是卢梭人性论的终极指向,揭示出人之为人的根本,与马克思的"人的本质"理论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7.
霍布斯从彻底的个人主义前提出发,认为每个分立、自利的个人为了自我保护而立约组建国家。但他把个人权利的部分转让释解为全部转让,主权由此获得不受任何制约的绝对权力,制度安排无由给出,国家权力内失制约平衡、外失监督约束。霍布斯的政治逻辑因此由自由主义之根结出国家主义之果。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契约论中"原初状态"的假设上,适今为止,出现过两种不同的社会契约理论:一个是以洛克、霍布斯为代表的古典社会契约论;另一个是以罗尔斯为代表的新社会契约论.古典契约论与罗氏契约论有一定的差距.从"原初状态"比较两者差异,能更好地认识国家权力和人民权利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约翰.洛克的自然状态理论是现代政治哲学的重要基石,"自然状态"这个前设更是洛克政治学说的逻辑起点。本文力图通过对"自然状态"的解读,揭示洛克政治理论的现实批判性。  相似文献   

20.
霍布斯是17世纪英国当之无愧的政治哲学家。他承前启后、推波助澜,为近代社会契约理论几乎经久不衰地延续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霍布斯的思想也存在一些局限:"自然状态"是霍布斯对历史的假设和虚构,社会契约理论是英国早期资本主义市场的产物,因此并不适合推广到一切社会;作为主权者的君主个人被赋予了过高权威,却不能确保所有人民安全、平等、自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