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美国城市史译著现状为例,结合学术界和出版界的实际情况,分析学术译著的选题策划、翻译、编校等流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学术译著的主要评价标准与注意事项:重视学术价值,尽可能寻找最好的底本;尽量选择可靠的译者;有称职的编辑;有必要的序文、前言、出版说明等辅助性文字;善于发挥丛书优势等.  相似文献   

2.
孙星衍是清乾嘉时期著名校勘学家,所校博涉经史、诸子、本草、医方、星经、地记、字书等,成果主要集中在<平津馆丛书>与<岱南阁丛书>中.孙星衍的校勘学思想主要表现为存古书、广流传;证经史、伸汉学;经世用、惠后学三端.在校勘过程中,他注重广集众本、力求全备;精选底本、择善而从;运用多种校勘方法,主张校改原文等.孙氏所校诸书影响当时,享誉后世.  相似文献   

3.
清代藏书家兼出版家鲍廷博秉承"以散为聚"的藏书理念,辨证地处理了"散"与"聚"的关系,所藏之书多为宋元善本,为《四库全书》的编纂提供了大量的底本。他选择藏书中的精品,刊刻成《知不足斋丛书》,为清代丛书事业做出了贡献,受到了朝廷的嘉奖。参考文献18。  相似文献   

4.
清代藏书家兼出版家鲍廷博秉承"以散为聚"的藏书理念,辨证地处理了"散"与"聚"的关系,所藏之书多为宋元善本,为《四库全书》的编纂提供了大量的底本。他选择藏书中的精品,刊刻成《知不足斋丛书》,为清代丛书事业做出了贡献,受到了朝廷的嘉奖。参考文献18。  相似文献   

5.
从规则适用标准、著录用文字、古籍底本版本、著录方法、字段的具体使用等方面探讨了影印古籍丛书的著录方法。  相似文献   

6.
古籍档案的保存与使用是目前我国乃至世界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研究课题,古籍数字化已取得了很大成果,但依然存在底本繁复、选择众多、协调机构和著录规则不统一等问题.因此,要加强古籍档案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工作;慎重选择底本,搞好古籍资源库建设;同时要做好人员的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7.
清代苏州万卷藏书家的刻书活动及其功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从底本珍善、校勘精审和搜求辑佚、汇刻丛书等方面,论述了清代苏州万卷藏书家的刻书活动及其重要功绩。  相似文献   

8.
<(古逸丛书>本<尔雅)之底本辨析>一文中,所得出的大字本<尔雅>是一个经多次作伪之本的结论,是值得商榷的.本文通过详细考辨和论证,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论文详细描述了郑振铎编印《玄览堂丛书》底本的来源情况,通过《文献保存同志会工作报告》和相关信札还原了当时的历史场景。同时,考察了郑振铎等在上海“孤岛”所搜购的古籍善本的流散,藉以呈现《玄览堂丛书》底本散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台湾“国家图书馆”和南京图书馆三地的历史原因,揭示了在流散过程中“文献保存同志会”、蒋复璁、陈君葆、叶恭绰等文化人士为抢救和保存古籍善本所付出的努力。  相似文献   

10.
言文 《图书馆杂志》2005,24(5):94-95
由南京薛冰、苏州王稼句策划的《新文学线装珍本丛书》,是浙江富阳华宝斋书社的新出品。影印底本用的是北京无名书斋主人姜德明先生的藏本,姜先生专有一序单独排印,线装一册,乃全套各册的导读。《新文学线装珍本丛书》经姜德明先生慎重评鉴,选定的是如下十种:  相似文献   

11.
眼前的这一本本小巧玲珑的书,叫人爱不释手。庄重而又不失素雅的封面上,印着闪闪发亮的标题字,简洁又醒目;袖珍的体形,每册都只有三寸高。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华名著袖珍本》小丛书第一批共推出六本,它们是《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老子、孙子》、《论语》、《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菜根谈、幽梦影》,都是古代名著的精华。这套丛书中的名著所用底本精善,凝聚着整理者和编  相似文献   

12.
《蜀碧》自成书以来,版本众多,并被收入多种丛书。其中的乾隆初刻本和《借月山房汇抄》本比较重要,其他版本多以这两个版本为底本重刊或影印。了解《蜀碧》的版本分类和源流对研究《蜀碧》的内容、文字校勘等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
从利用古籍丛书判断难、查找难、选择难这三方面阐述其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在开发管理古籍丛书的工作中需重点突出的若干方面.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依据康熙垂云堂刻本,解决关于二冯评校本《才调集》的三点疑惑:一是,国家图书馆藏怀古堂本署名为冯舒的跋语当出自冯班;二是,理清冯舒校本和冯班校补本所依据的底本,及所依据的底本和参校本;三是,澄清垂云堂刻本之底本当为冯班校补本而非冯舒校本.  相似文献   

15.
明代沈津所辑《欣赏编》是一部以玩赏、游艺为主题的丛书,有明正德间沈津刊本、明嘉靖三十年汪云程刊本,以及明万历八年茅一相刊本。茅一相本系沈津本之重刻本,茅本刊成后版片屡经剜改,不同时期的印本面貌有所不同。茅一相又有《欣赏续编》十种十卷,所收多为明人作品。明末重编《说郛》的编刻者为了凑足《说郛》“二千余家”之数,曾选择《欣赏编》及《欣赏续编》的部分子目,作为重编《说郛》及《说郛续》子目的底本。明末《重订欣赏编》为书贾使用重编《说郛》系统版片编印的丛书,假托茅一相重订,为书坊射利之产物。  相似文献   

16.
元好问诗传世的版本有两大系统,一是二十卷本,以弘治十一年(1498年)四月李瀚刊本为祖本,二是四十卷本,以弘治十一年(1498年)闰十一月李瀚刊本为祖本.二本之间的异文互有短长,而二十卷本收诗多出入十余首.整理元好问诗,应以二十卷本为底本.今人所编校《元好问全集》,底本选择不当,漏校、妄删的缺失也不少.  相似文献   

17.
《四库全书》为清乾隆年间修纂之大型古籍丛书,于后世影响极为深远。当年为编修是著,广采遗书,域内弥遍。兹检《四库》经部之著述暨存目,就其所据底本之来源逐一梳爬,以彰各地各家藏书之所采,以明各地各家藏书之所特。  相似文献   

18.
《彊村丛书》本《小山词》作为晏几道的重要版本,其有得有失。其得主要在于:首先,词人刻词占据得天独厚的优势。其次,《彊村丛书》本《小山词》底本择善,校勘尤精。该本综合用多种辅助本,以及其他词籍,进行了详尽的校勘,在误字的订正,缺字、脱字或衍字的改正,字词顺序颠倒的校正等方面,都胜出其他版本一筹,堪称“善本”。然而,即使这样一个善本在目录编排、校勘、考证方面,也存在一些缺憾。尽管如此,瑕不掩瑜,《彊村丛书》本《小山词》“善本”之誉,仍当之无愧,依然有不可替代的文献价值与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9.
柳和城 《图书馆杂志》2002,21(12):72-74,66
《续古逸丛书》是著名出版家张元济(1867—1959)仿黎庶昌《古逸丛书》例,主持影印并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一部大型古籍丛书。从宋本《孟子》开始,到宋本《杜工部集》止,共收我国各个时期(主要是宋代)、不同地域的雕版精品四十六种、写本一种,计四十七种。起自1919年,迄于1957年,历时三十八年。所据底本借自国内外众多公私藏家,其中取于藏书家朱翼庵藏本的有八种,占六分之一,仅次于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藏本数。朱翼庵为何许人?他的藏书情况怎样?他与张元济有哪些交往?值得探究。  相似文献   

20.
《宝刻类编》作者不明,成书于南宋末,是一本以人系碑的石刻目录书籍。其书虽有明代抄本存世,却久不见著录,几近于亡佚。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中将其辑出后,其书经过私人录副与民间传抄,直至刘喜海将其付梓。本文著录经眼的《宝刻类编》诸抄本与刻本,并就其版本间关系进行初步梳理。其抄本綦多,关系模糊,以知不足斋批抄本与重抄李文藻本最为重要。其刻本则一脉相承,自刘喜海刻本始,经《粤雅堂丛书》而至《丛书集成新编》本。在著录并梳理版本的基础上,本文对《宝刻类编》整理工作的底本、参校本选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