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十年前逼走侍萍,儿子、妻子对自己的背叛,三十年中毫无感情的生活,晚年的孤独寂寞,这是周朴园的基本生活状态。他有狠的一方面,也有柔的一方面。他要做一个事业上的强者,个人生活却终不能忘情;他无法忘情,却又不得不为名和利而舍情。在那个特定时代、特定文化里,周朴园对外在社会价值的追求和内在情感的追求发生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这决定了他的悲剧。他恪守封建伦理规范造成了自己的悲剧,又以自己的悲剧来破坏别人的幸福,最后会集了所有的不幸。周朴园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一段孤独落寞的悲剧人生。  相似文献   

2.
19世纪,叔本华建立了他自己悲观厌世的人生哲学,和他生活在同一世纪的另外一个著名的哲学家尼采继承了他的意志学说,却反其道而行之,他批判叔本华的生存意志中的悲观意识,代之以激情澎湃的人生态度去诠释他的关于意志的学说——强力意志。在某种程度上完成了一次成功的颠覆。  相似文献   

3.
宫西达也  杨文  赵黎英 《阅读》2014,(Z4):48-49
<正>孤独的霸王龙遇到了一只小甲龙,霸王龙很想一口吃了他,但是小甲龙却缠着霸王龙叫"爸爸"!小甲龙对"爸爸"的无限信任、真诚关爱,让霸王龙尝到了被爱的滋味,他为小甲龙挡住其他恐龙的袭击,教小甲龙各种本领。小甲龙希望和"爸爸"永远在一起,但是霸王龙却执意要送小甲龙回到他父母的身边……这是一本很感人的绘本,听听赵老师和同学们在聊些什么吧。赵老师:同学们,你们了解甲龙和霸王龙吗?  相似文献   

4.
陆九渊作为南宋理学的主要代表之一,其德育思想非常丰富。目前,学术界对他的德育方法,即道德教化的方法和途径的研究却显不足。本文将试图在这方面作一尝试,以期丰富对他的教育思想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俞平伯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作家,他在文学研究和创作领域都取得了很大成就,也是世界闻名的红学家。近年来,俞平伯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问题引起了文艺理论界的重视,对俞的文学创作成就,也给予了重新定位和认可。然而,对俞平伯这位新文化运动时期,活跃在文坛上的干将,人们对他在五四时期的新诗创作和对新诗理论的贡献却知之甚少。笔者认为,俞平伯先生是一位  相似文献   

6.
围绕“致富先治愚”这一课题的探讨与实践,严照章同志付出了他大半辈子的心血,也实践了他“农民的儿子为农民服务”的心愿。他出生于汉川市一个农民的家庭,从小就对拥有江汉平原肥沃土地和便利交通的乡亲,却世代厮守着一个“穷”字,心里感到很不是滋味。因此,1971年师范毕业后,原本可分到县城某机关工作的他,却主动要求分配到比较艰苦、落后的刘隔镇乡村小学工作。他认为:“我的根在农村,为农民办点事还行!”农民的儿子决心用文化知识为农民服务,严照章自此开始谱写他的人生之歌——铺路者之歌。  相似文献   

7.
欧内斯特·海明威在美国文坛上享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不仅是一个经历了特殊战争时期的普通人,也是一个接触了文学,善于进行创作的额作家。在他的作品中很善于用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来表达写作的意图,他的语言虽然简洁,但是却有自己独有的特征,对他的一生的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本文对他的代表作品《丧钟为谁而鸣》中人物的语言风格进行解读,以了解海明威创作过程中的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8.
好客人的心     
洪兰 《阅读》2010,(10):12-13
早上.一位教授怒气冲冲地走进教员休息室.原来他平常停车的位置被别人占去了,心里不舒坦。又过了一会儿,他发现茶叶罐空了。但是新买的茶叶却不是他原来喜欢的牌子.他跳起来大声对我说:“我今天怎么这么倒霉,事事都不顺心。”  相似文献   

9.
手机传奇     
申悦琳 《阅读》2011,(9):28-29
爷爷年龄大了,却爱赶时髦。前不久,他让那部旧手机匆匆"下岗"了,换了一部正流行的新手机。爷爷对手机的各个功能了如指掌,但主要还是和他的老朋友联系,今天约钓鱼,明天喊打牌,后天又吆喝去唱京戏……手机简直成了爷爷的宝贝,和爷爷形影不离。  相似文献   

10.
朝班记忆是杜甫晚年诗歌创作的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杜甫在朝廷的谏官生涯虽然短暂,却构成了他难忘的政治回忆。在离开长安的日子里,杜甫以朝班记忆为媒质,不断忆写自己为官时期谏诤经历。记忆特有的补偿和修复功能,让杜甫在回忆书写中对自己的谏诤活动进行了建构性叙述。在这些叙述中,他克服了自己曾经极为卑谦的罪臣心理,用廷争、抗疏、折槛等词语描述自己当年失败的谏诤,勾画了自己理想谏臣的角色。在远离朝廷时,送友人入朝和太岁节俗等场景,触动了他的朝班记忆,他也用诗歌抒写自己深刻而执着的谏臣心理。杜甫晚年的朝班记忆书写,成功地完成了自己谏官形象的重塑,后世对他政治心理和朝官形象的认识和认可,也是基于他的这种记忆重塑书写。  相似文献   

11.
一切快乐都是善 ,却不都是道德善 ;幸福是至善 ,却不是道德之至善 ,道德之至善是无私利他的幸福和快乐以及无私利他的不幸和痛苦。一切痛苦都是恶 ,却不都是道德恶 ;不幸是至恶 ,却不是道德之至恶 ,道德之至恶是纯粹害人的痛苦、不幸和快乐。  相似文献   

12.
史铁生在面对瘫痪现实的时候,反复咀嚼着灵魂与肉体的伤痛,终于参悟了生命的意义。他坐在轮椅上那么多年,却比很多能够站立的人更高;他那么多年不能走太远的路,却比更多游走四方的人有着更辽阔的心。史铁生是一个"伟大"的作家,他担得起"伟大"这个词。他虽然双腿残疾,但我相信他的灵魂能跳出最唯美的舞蹈。本文就以史铁生的作品为例,浅谈他作品中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3.
哈里顿·恩萧作为希斯克利夫复仇的产物,人性遭到摧残和扭曲,他却爱希斯克利 夫,并快乐着。他的人性在小凯瑟林的文明与爱的牵引下复苏了,正是他的人性复苏展示了《呼啸 山庄》中人向往文明、渴望爱的人性是不会被毁灭的这一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14.
苏轼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奇才,学界对他性格的认识主要停留在其乐观旷达的一面,而忽视了其人生的苦和内心的苦。事实上,苏轼的生平遭遇及宗教信仰都包含了苦难因素,但是饱受苦难的苏轼词却在表面显得旷达,这又跟后天性格及佛教对其影响有关。佛教伴随着苏轼一生,苦难也一直伴随着他,佛教"八苦"在其词中都有很具体的反映。  相似文献   

15.
库尔贝的现实主义绘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创作题材,他常选择农民的生活和劳动场景,这类作品再现了普通劳动者辛勤而贫苦的生活;而故乡的风土人情及一些肖像,风景、动物、静物的描绘,却从多个侧面反映了生动又非感伤的生活画面,体现出他对自然的精确观察.二是在绘画技巧上,他进行了大胆并卓有成效的创新,一生中始终使用浓涂的连续塑造和以黑色为基调的颜色作画.  相似文献   

16.
荀子是战国时期最大的一位唯物主义哲学家,同时也可以说是先秦时代美学思想斗争的总结者。在荀子的著作中,虽然直接谈到审美和艺术问题的地方并不很多,但是他关于天人关系的论述以及其中的认识论思想,对美学史的发展却有着深远的影响。如果把分散在荀子著作里各篇中的美学观点总括起来,可以看出他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美学思想体系,无论在内容的丰富性还是深刻性上都超过了他的前辈。  相似文献   

17.
叮当的话     
叮当 《阅读》2013,(3):6
他是十九世纪末出生于德国莱茵河畔一座小城的音乐家。他从小家境贫寒,但倔强、自尊,绝不向权贵低头。凭着音乐家的天份和后天的勤奋,他成为了小有名气的作曲家、演奏家。因为不肯媚俗,他的音乐被当地那些所谓的有地位有品味,却对音乐毫无感觉的上层人士非议、排挤、打击。但凭着他坚强的人格和一如既往的  相似文献   

18.
纵观孔尚任一生,他并不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隐士,却隐居山林达3年之久;他湖海飘泊仕宦坎坷,却时时有着隐士的情怀;甚至罢官归乡后,迫不及待的就是重游他魂迁梦绕的地方——石门山。在他暮年乡居的16年里,又多次对石门山的重游、重访乃至重修、重建,有史可查的就达6次。石门山是孔尚任理想中的桃花源,隐逸思想是孔尚任人生的重要侧面。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许多先锋派小说家,余华就是其中之一。他的作品以暴力化闻名,但进入90年代,余华的小说在创作上却大大地改变以往风格,他开始注重人的特点,有了注重生命和存在的哲学关怀,有了悲剧精神,尤其在创作艺术上也有了很大变化,重点体现在重复叙述上,并且余华还不断地通过在音乐上的重复魅力来表现自己的情感,让人们感到了余华对音乐的把握和领悟。  相似文献   

20.
胡风力图将民族革命战争对文学的特殊要求纳入五四启蒙主义文学传统的框架之内 ,于是在他的理论中充满着两个不同话语体系的冲突。这种冲突蕴含着“现实主义的胜利”这一命题。作为七月派的理论倡导者的胡风 ,他的现实主义理论是对现实主义的丰富和深化 ,但在七月派的创作实践中 ,主观战斗精神的过度高扬却违背了现实主义 ,不能不说是现实主义的失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