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师:这回保罗又错了,那么小男孩为什么要求保罗把车开到他家门口呢?(学生默读或轻读第10、11自然段)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相似文献   

3.
设计理念 如果说给予是一种快乐的话,那么品读也是一种快乐。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品读,不正是一种对语文文字的“学而时习之”吗?让学生把语言文字当作水,浸润、涵泳、畅游、沉潜,他们对读书的感受将是一种如鱼得水般的快乐和幸福。  相似文献   

4.
5.
课文叙述了一个男孩对残疾弟弟真挚的爱的故事,文章构思奇特,情节曲折生动。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根据教材的这一特点以及阅读教学的要求,本设计充分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读通课文,[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7.
《给予是快乐的》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一篇课文。写的是圣诞节前夜,保罗与一个陌生的小男孩在他的新轿车旁相遇,并与小男孩共度了一个美好的夜晚,领悟了“给予是快乐的”这一人生道理的事情。课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很适于学生朗读、复述,  相似文献   

8.
2006年暑假全国阅读教学研讨会集中探讨了文本解读的问题,而本次研讨活动中所作的研究课涉及了文本解读的延伸——教学目标的定位。陈晓秋老师执教的《给予是快乐的》一课,将教学目标定位在引导学生体会“给予是快乐的”真正含义,体现了着眼学生终身学习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9.
[教学分析] 本课为人教社课标实验教材第七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主题是“人间真情”。本课将继续围绕这一主题,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及表现手法,体会到人与人要互相关心,生命才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学科教学渗透也是一条很好的途径,尤其是语教学更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那么如何在语教学中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与道德发展规律,润物细无声地将荣辱观教育融入到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中呢?我在执教苏教版语第九册课《给予是快乐的》一课最后阶段引导学生进行了一个写话练习:“给予是快乐的。”其实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体验到这种快乐,请同学们拿起笔回忆一件事或一个情节.简要地描述下来.并写出你回忆时内心的感受。  相似文献   

11.
李想 《小学生》2010,(4):24-24
当我津津有味地读完《快乐王子》时,泪水已经爬满了我的脸庞,我被王子和小燕子大公无私的精神深深感动着。  相似文献   

12.
《给予是快乐的》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组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讲的是圣诞节前夜,保罗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贫困的小男孩,在短暂的相处中,小男孩的言行强烈地震撼了保罗的心灵,使他深深地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教学本文的重难点是从文中人物的言语和行为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和保罗的心里感受。  相似文献   

13.
快乐是什么     
“为了看看阳光,我来到世上。”巴尔蒙特先生的这句话,自从我第一次读到它,就未曾忘记过。诗人在纷杂喧嚣的世界上,能拥有如此诚挚、宁静的心境是何等的可贵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一、细读课文,体验爱爱是人与人之间一种高尚、纯洁、美好的感情,学习这篇课文就能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美好的爱。你体会到了吗?板块一:体会“母子之爱”1.学习“让我担心的是,家里并不宽裕,我只攒了一百美元,却要由五个孩子来分享,他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1)说。你  相似文献   

15.
[教学片段]师:“这回保罗又错了”,保罗错在了哪里?请大家读读6~11自然段,自由说说自己的理解。(学生自由阅读、讨论、交流)师:这段课文中出现了保罗、小男孩和小弟弟三个角色,请大家分小组讨论怎样才能演好每一位角色,再在组内分工演一演,看一看谁演得像。(学生分组讨论、表演)师:哪个小组愿意登台为大家表演?(两个小组表演)师:你认为哪个小组演得像?谁演得好?生:第一组的××演出了保罗的“吃惊”和“笑了”的表情,很像。第一组的同学演得较好。师:哪个小组给我们再演一演小男孩和小弟弟,这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片段。(学生小组表演。特殊…  相似文献   

16.
给予     
要考试了,我紧张极了 妈妈对我说 不要紧张,尽力就好 听了妈妈的话,我有了信心 给予是一种鼓励  相似文献   

17.
落叶在窜盘旋,谱写着一曲感恩的乐意,那是大树对滋养它的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描绘着一幅感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  相似文献   

18.
老人是菲律宾华侨.在海外跋涉半生,几经沉浮。衣锦还乡的他萌生了济世助人、造福乡梓的念头。  相似文献   

19.
老人是菲律宾华侨,在海外跋涉半生。几经浮沉,衣锦还乡的他萌生了济世救人、造福家乡的念头。[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