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一个桃花盛开的暮春之日,桃花潭上烟雾迷蒙,繁花似锦,李白伫立在船头,他的眼睛里有一滴露珠一样亮的泪水。  相似文献   

2.
桃花潭     
徐斌 《教育文汇》2012,(12):53-53
与其他外地游客一样,我也是吟着《赠汪伦》来到桃花潭的。桃花潭,本是小家碧玉养在深闺,可一经李白诗笔,门槛就被人踏破了。沿青弋江,斗折上行,眼前稻菽起伏,茶树爬到山腰,清亮的水照着山影,时有缕缕清风撩人,不由让我想起了桃花源。  相似文献   

3.
桃花潭传奇     
正1.桃花潭传奇走出山水之物。桃花潭隐藏着比唐朝记忆还超凡的境界,流动的燕子绝不旁观李白的闪电和汪伦,在视线上比湿漉漉的花瓣还紧挨我们的故乡。原本,诗不限于特指,但始终不见我们对诗的反应,而且容易弄混了地名与实物,即使桃花和潭水常常相互弥补,也不及千尺中的深度。就像雨颠覆雨的艺术,花瓣并无明显纷落。连燕子都知道,隔世的清晨可以平等于交流,流传是否脱俗,还得取决于比殿堂  相似文献   

4.
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大家肯定都听过吧!这是大名鼎鼎的诗人李白在告别汪伦时写的。今天,爸爸要带我去桃花潭旅游,我终于可以看到桃花潭的真面目啦!一路上,我对桃花潭充满了无限的遐想。大约过了四五个小时,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哇!桃花潭的水清澈见底,潭边还有李白和汪伦的雕像。这时候,有人提议坐船到对岸去,大家一致同意。今天可是我第一次坐船呢,开心  相似文献   

5.
偶遇桃花潭     
小学二年级就学过李白的那首《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心里便对那深千尺的桃花潭充满了遐想。  相似文献   

6.
桃花潭游记     
陈频 《老年教育》2007,(3):45-45
应友人之邀,赴安徽泾县游桃花潭。 车出泾县,沿青弋江畔行进。宽阔乎坦的柏油马路,在刚刚升起的阳光照耀下,宛若一条金色的飘带。我们的车子踏着这金色飘带,不知不觉,驶进了桃花潭的正街。[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每当读到李白的这两句诗,我的心中就会对给了我永恒教诲的刘国正先生涌起深深的敬意. 我之所以对先生常怀感恩之心,是因为他鼓励我通过刻苦学习拿到了大学文凭,教导我学会了做人与作文,是他把我引上了教学与教研相结合的道路,给我的事业的发展奠定了思想上和学术上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桃花潭》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中所提到的“桃花潭”是古迹名,在今安徽省8县西南。唐代李白与汪伦、万巨曾游于此,潭上有钓隐台,采红岗,垒玉墩。桃花潭四周青山倒映,潭水清澈。在津口的峭壁上写着“踏歌古岸”四个道劲的...  相似文献   

9.
情满桃花潭     
这次缘青弋江而上,是为了寻访诗意流淌的桃花潭。 一路辗转了许久,终在青山绿野环抱的泾县水东翟村,见到了桃花潭。它静卧于书页岩崖的峭壁下,古藤缀拂,老树垂荫,两岸翠峦掩映着水波不兴的潭水,愈发显得恬静、清莹。  相似文献   

10.
今年"五一"长假的一天,我随爸爸妈妈来到了泾县桃花潭。游人如织,潭水清澈,让人仿佛回到了千余年前  相似文献   

11.
冰心先生走了,此前,萧乾先生走了,走得都很平静;可是,给我们的感觉,却是轰隆轰隆两声巨响,宛如擎天柱轰然倒下,响得不得了,连心都在跟着震动。冰心先牛走人走的是一个人,可是,她说过:叶圣老活着她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叶圣老走了她便是万人之上了;如今,万人之上的也走了、万人之上仿佛一下手空出来一大节,大得没了边。冰心先生走了,正如巴金先生说过的,冰心先生是“五周”新文学运动的最后一位元老。此话极准确。冰心先生恰恰是在“五四”运动时走上文坛的,当时她19岁,是个大学生,写了一篇“五四”学生运动目睹记。如今…  相似文献   

12.
是谁在桃花与人面相映红中乘舟欲行将解缆之际忽闻江岸上渐行渐近的踏歌声又是谁—用一篇诗章斗量着桃花潭的三千尺水深深几许江水万里送行舟犹忆故里情踏歌声声依依—临别意恐迟迟—桃瓣缤纷潭水清清是谁以桃瓣为杯取潭水为酒一饮千年的清冽与芳醇圈团送别是—夕阳古道旁的一杯浊酒几声残笛是芳草凄迷中望不尽的山外山隔不断的梦相连送别是—烟花三月碧空中消尽的一片孤帆的远影是黄鹤楼上与江涛同翻滚的心潮送别是—渭城朝雨的无边轻尘在春风不度的玉门关前折一枝新柳歌一阀古曲与君更尽一杯酒忆桃花潭(外一首)@周祖龙![537500]$广西容县…  相似文献   

13.
送别     
快走吧,孩子,别回头看我脸上的泪珠。我本来并不想哭,可终于还是忍不住。我真应该微笑着,送走这些雏燕、小鹰。快走吧,孩子,让欢乐和幸福在你们身边永驻。我真的好高兴,看到你们成为一个小学生,去学习更多的知识和学会做人。可我又很难过,从此以后再也不能抚摸你们的小脑瓜……  相似文献   

14.
15.
16.
送别     
从各个角度描述"眼泪",对题中的"送别"做具体表述——亲情有独特的载体。小学毕业的弟弟与初中毕业的我,下学期都要到城里读书了。我扳着指头数日子,希望快一点开学。只要我和弟弟去读书了,爸妈就能轻松一点,用不着再为我们操心;只要我们离开了家,爸妈就能多吃一点好菜,用不着将好的留给我们。  相似文献   

17.
送别     
唐朝的某一天,黄鹤楼,两位书生模样的人执手相对,谈兴正浓。他们便是李白和孟浩然。李白眼含热泪说:“孟兄,你我相交多年,相聚总是匆匆。原想这次相逢要好好叙谈几日,不料今日又要离别。唉……”随着一声叹息,举起酒杯,一饮而尽。孟浩然亦是两眼通红,“李兄,多谢你连日来的照顾和指导。今日,我因一些琐事要到扬州去,虽是小别,小弟也是于心不忍,但愿重逢之日不远。”言罢,也是一饮而尽。向远处的江面眺望了许久,李白深有感触地说:“今日天气晴朗,到处花香四溢,真可谓春花烂漫。在这样的日子里,你我本该吟诗作对,尽性游玩。想到孟兄即将离去,…  相似文献   

18.
送别     
记得,那是阳光明媚的春天。一天,第三节上课铃响后,我们全班同学等待着老师的到来。不一会儿,马老师来了,她面带微笑地喊了一声:“上课!”大家“刷”的一下站起来,一声不响。这节课本来是数学,但马老师来了,同学们却并没有因为这感到惊奇,而是心情很沉重,因为这是马老师给我们上的最后一节课。老师只来了一个月就又要走了,同学们都舍不得让她走。今天的马老师格外漂亮,她的声音是那样清脆,20分钟过去了,老师把课也讲完了,她给大家唱了一首《阿杜的离别》,这时同学们的心情更沉重了,个个都低下头。后来,我们也给老师唱了一首《快点告诉你》。…  相似文献   

19.
送别     
弟弟要去杭州补习。小孩子长这么大第一次独自出远门,我现在的心情似乎更接近于一个母亲送自己心爱的小儿子出远门:不舍。昨晚,我埋头为弟弟整理行李,满满一行李箱的书,让人看了就心疼站在身边的这个男孩子。一边收拾,我一边对弟弟说:“你啊,在学校里要认真读书,不准和别人打架,不准和老师顶嘴,不准在别人面前哭,有事情要记得打电话给我……”我的家,一家六口,父母长年经商  相似文献   

20.
送别     
李舍 《师道》2005,(11):56-56
几天前刚送走了去内蒙草原旅游的老公,今天又要送去北京参加夏令营的儿子。儿子一遍遍地对我说:“妈妈,我们老师要求早晨五点必须到校,你可千万别起晚了。”还像个大孩子似的我,睡下以后像小猪一样,习惯了每天早上被老公三遍四遍才喊醒。要我早晨五点自已睡醒起床,实在是不太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