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教育》2005,(2):64-64
“新基础教育”研究已经结题,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决定主办“新基础教育”研究成果发布会(包括现场研究)。  相似文献   

2.
叶澜,女,福建南安人,1941年12月生于上海,196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本科,并留校工作至今,现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兼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兼教育学原理学科组组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教育研究》杂志学术顾问等职。曾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主任,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等职。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学原理、教育研究方法论及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教师教育改革等。已出版的专著有《教育概论》、《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撰写并主编的丛书与研究报告有“教育学科元研究”丛书、“世纪之交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丛书、《新编教育学教程》、《“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集》、《教育理论与学校实践》等,在《中国社会科学》、《教育研究》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六十余篇。多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其学术成就,包括由其开创和引领的“新基础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学教育》2009,(2):64-64
自1994年以来,“新基础教育”改革研究已经走过了15年历程,先后经历了探索性、发展性和成型性研究三大阶段,足迹遍及上海、江苏、福建、浙江、山东、广东等多个省市,参与者众多,形成了丰厚的研究成果,在海内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2008年,华东师范大学“新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正式挂牌成立,成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下属的研究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4.
基础教育学校“转型性变革”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新视野’论坛第二次国际会议暨新基础教育理论及推广性、发展性研究结题会议”于2004年5月16~17日在上海举行。此次会议由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上海市新基础教育研究所、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局三家单位联合举办。会议主题是探讨世纪初中国基础教育学校“转型性变革”问题,核心内容是新基础教育理论及推广性、发展性研究的结题活动。出席这次会议的代表有来自中国教育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教育学会、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局和上海市新基础教育研究所联合主办的“面向21世纪‘新基础教育研究’现场研讨会”于2000年11月25-28日在上海市闵行区召开。来自全国十八个省市的三百多位代表相聚一堂,共同研讨。  相似文献   

6.
“新基础教育”的内涵与追求——叶澜教授访谈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叶澜,“新基础教育”研究课题组负责人;教育部人文社科百所重点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上海市“新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教育学原理博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7.
2004年9月以来,我校在华东师范大学“新基础教育”研究专家组的指导下,开展了以“整体设计岗位教育,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发展”为切入口的岗位教育研究。  相似文献   

8.
徐倩 《上海教育》2013,(28):24-25
2013年8月与9月,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慕课研究中心分别联合国内优质高中与初中、小学各20余所,正式成立“C20慕课联盟(高中、初中与小学)”。联盟集中全国优质课程资源,打造中国基础教育阶段的慕课平台,希望借助慕课,真正实现我国基础教育的新变革。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教育学会、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局和上海市新基础教育研究所联合主办的"面向21世纪‘新基础教育研究'现场研讨会"于2000年11月25-28日在上海市闵行区召开.来自全国十八个省市的三百多位代表相聚一堂,共同研讨.  相似文献   

10.
舒扬 《中学教育》2004,(5):6-11
“叶澜,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大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著有《教育概论》、《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等多部学术著作,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多次获国家级、省部级奖,由其开创和引领的”新基础教育”实验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反响……”  相似文献   

11.
作者简介: 李家成,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教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新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学生发展与学生工作改革研究室主任.  相似文献   

12.
袁文娟 《班主任》2008,(10):19-22
“新基础教育”研究是南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于20世纪90年代初发起并主持的一项大型基础教育改革课题,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交互展开。在实践方面,对课堂教学、班级建设、学校管理等进行了重建式的探索。笔者有幸参加了该课题的实验研究。以下是我们通过多年实践与探索总结出的一些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13.
我们薛家中心小学位于常州高新技术开发区,是一所城郊结合部学校。学校现有教学班30个,学生1465名,在编教职工78名。学校现为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常州市信息技术特色学校、常州市科技教育特色学校。2007年,学校被华东师范大学“新基础教育”研究所确定为“新基础教育”实验联系学校。近年来,学校的整体发展比较好,但教师发展遭遇瓶颈,  相似文献   

14.
“全国中小学英语教学研讨会”将于2010年4月8—9日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举行,具体安排如下:【主办单位】华东师范大学中小学英语教学研究中心【协办单位】上海市教育学会外语专业委员会、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编辑部、华东师范大学双语教育研究中心、上海外语类及外语特色学校教研联盟、上海市新黄浦实验学校、江苏省常州市湖塘桥中心小学  相似文献   

15.
一、首席学术顾问钟启泉: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主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工作组”组长,促进课程研究国际协会执行委员会亚洲执行委员,《全球教育展望》杂志主编。二、学术顾问(按姓氏拼音排序)1、金亚文:国家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组成员,《中国音乐教育》编辑部副主任、高级编辑。2、李季湄: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核心组成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标准研制组成…  相似文献   

16.
一、首席学术顾问钟启泉: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主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工作组”组长,促进课程研究国际协会执行委员会亚洲执行委员,《全球教育展望》杂志主编。二、学术顾问(按姓氏拼音排序)1、金亚文:国家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组成员,《中国音乐教育》编辑部副主任、高级编辑。2、李季湄: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核心组成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标准研制组成…  相似文献   

17.
“叶澜,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大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著有《教育概论》、《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等多部学术著作,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多次获国家级、省部级奖,由其开创和引领的‘新基础教育’实验在海内外产生了深刻的反响。”  相似文献   

18.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在面向《21世纪的新基础教育》报告集中强调了教育活动的“动态生成性”.认为课堂的活力来自学生动态的发展,教师必须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因素,使之成为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校在大力开展信息化环境建设中,如何将教育与信息技术有效地结合起来,如何使信息技术成为学校教育的助推器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思考的问题。作者所在的是一所由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直接主导的新基础教育实验学校。作者以信息技术与新基础教育中“有效互动”为切入,揭示了将校园“生命对话”由现实的校园向虚拟校园空间即“校园论坛”拓展的全过程。并从论坛这一外在的表现形式如何与校园文化整合上提出了新的思路和观点,为中小学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2001年秋,我参加以华东师大叶澜教授“新基础教育”的“三观十性四还”等理论为依据的“新基础教育”研究(国家十·五重点课题),经过三年课题实验的努力与探索,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2004年中考的检验,取得了阶段性成功。新基础教育理念成为指导我教育教学工作的又一面旗帜。对于新基础教育下理想课堂的境界,我想用一句话来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