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现场采访前应扎实准备、心中有数——"心至"要掌握新闻事件背景及相关资料,打"有准备之仗"。新闻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做得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采访活动的成功与否。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确定采访任务和采访对象后,必须做好相关的资料准备工作,比如:了解新闻事件发生的背景、现状及问题的症结;了解被采访对象的工作、生活状态;理清自己的采访思路及欲达的目的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打"有准备之仗"。  相似文献   

2.
做好采访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是确保采访顺利进行的必要环节,也是第一环节,唯有采访前的准备工作详备,才能使采访工作更加有的放矢,更精准的获取有价值、有分量的内容,这是采访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前文提要:第三章我们谈了记者的活动既要有计划、有准备,而尤其要有灵活性、主动性,善于抓住时机进行采访。记者不能“守株待兔”,有些采访机会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记者要在采访过程中随时修改或补充自己的计划。记者采访活动的关键在于作人的工作,就是多交朋友、善交朋友;要多活动,又要善于活动,即讲究活动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4.
一、电视新闻采访方法1.做好采访准备,是新闻采访工作的第一步准备工作不到位,势必会给采访工作带来一定影响。因此,在新闻采访开始前,新闻工作者一定要做好采访准备工作。采访前的准备工作有:采访对象、采访时间、地点预约;采访内容拟定,问题准备,时间控制,主题把握;了解采访对象的背景,收集相关资料。如有必要,还要征询采访对象是否允许拍照、录像;第二方案制定,在采访有变动时,及时实施第二方案等。总之,新闻  相似文献   

5.
成功的电视采访,除了要有充足的准备、明确主题和目的,了解采访的背景,还要捕捉新闻重点,提前做好提纲,明确采访流程.只有如此,我们才能顺利地进行采访,为之后的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在新媒介时代,传统的电视媒介已不再是主流,对新闻工作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面对这种变化,创新电视新闻传播模式,是当前电视媒体工作者最为关心的问...  相似文献   

6.
电视新闻采访过程中,主持人的采访技巧非常重要,而其中提问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目前电视新闻节目的核心内容.因此,主持人要具有全面的知识,要掌握提问的技巧,确保采访达到最佳效果.本文针对电视新闻主持采访技巧进行分析,认为电视新闻主持人在实际采访过程中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对采访对象实际情况进行掌握也是非常重要的.另外,提问与倾听是相辅相成的,这样才能对规场的节奏进行有效的控制.关于采访准备工作,笔者认为这是采访中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唯有知己知彼,才能保障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简洁易懂,并能在任何情况中随机应变.  相似文献   

7.
采访前的准备工作是否做得好,直接关系到采访效果,特别是企业报的记者,不仅需要考虑采访效果,还需要考虑企业宣传的目标和要达到的效果来设置采访方向。只有将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做充分,采访成功的把握性才大,才能更好地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8.
作为记者和通讯员要取得新闻采访的成功,在双脚迈进新闻发生的现场之前,还需走好重要的一步棋,这就是准备工作。谈起采访前准备工作的重要性,新闻界一位老前辈这样说:“采访前准备得充分,等于完成采访工作的一半。”此话确是经验之谈。采访前有了准备,不仅使正式投入采访时做到心中有数,提问主动,而  相似文献   

9.
要想采好一个新闻、做好一个报道,除了记者要有好的新闻基础以外,更重要的是对所采访的新闻做好大量的、有效的采访准备工作,这样才能在采访过程中得心应手,将所需要的信息都采回来,做出好的新闻。  相似文献   

10.
张宏伟 《新闻传播》2010,(4):111-111
新闻采访,是一线记者的日常工作,尤其我们县级台的记者,差不多每天都要出去采访。如何在频繁的采访中把稿子写得更加精彩、更吸引人?即使面对临时出现的复杂情况也能应付自如?这就要求我们在采访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1.
凡事预则立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一哲理名言,对于新闻记者搞好人物采访,也同样是适用的。 成功的采访是情感与知识的交流,采访前就应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提出的问题才能切题、中肯、深入,提问时才能灵活、机动。中外许多有名望的记者都十分重视采访前的准备工作。意大利著名的女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每次采访之前总要用几个星期的时间作准备,准备工作的紧张程度“简直就像学生准备大考一样”。1980年8月,她来我国访问邓小平同志取得的成功,就是采访前做了许多准备的结果。据她本人讲,访问邓小平,事先研究过的资料有好几公斤重。那次采访,她是先从祝贺邓小平的生日开始的:  相似文献   

12.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对于记者来说,采访前期的准备工作是否充分会对采访产生很大的影响。采访的形式通常是记者提问,采访对象回答记者的问题,但是采访的时间是有限的,电视节目的制作和播出都是有规范的,因此,怎样高效的采访,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记者必须要认真面对的。只有采访之前准备充足,采访过程中掌握一定的提问技巧,电视采访才能成功。  相似文献   

13.
记者下去采访,一般都要事先做些准备工作。譬如,你要采写那个单位、那个人物,先看一下他们的有关材料,熟悉一下采访对象;还要翻阅一下报纸,看过去见过报没有。通过以上的准备工作,在你脑子里必然有个初步设想。这样,下去前就有个小小的打算,比盲目下去要强得多。初步设想并不是框子,不是在家定好主题(也叫角度)下去找材料、找例子。须知,主题应当是在采访过程中形成。我们在家所想的,不一定符合采访对象的实际情况,不一定就是最佳角度和最理想的主题。这方面,我就有深刻的体会。  相似文献   

14.
采访是新闻工作的基础,只有做好新闻采访工作,才能为新闻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而更重要的则是要提高新闻工作采访质量。本文对如何提升新闻工作采访质量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不仅分析了制约新闻工作采访质量的因素,而且也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方法,旨在为提高新闻工作采访质量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崔云 《传媒》2015,(4):53-54
在采访过程中,对人物的专访常常是“重头戏”.让采访对象放松、自如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是关乎采访真实性及可读性的一个必要条件.因此,笔者认为,在采访过程中,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多方位考虑问题,才能保证人物采访的成功. 做好访前准备 “每一次采访之前都要像学生准备大考一样.”意大利著名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如是说.因此,人物专访之前,要做足准备工作,包括对被采访者从事工作的专业知识进行了解,避免采访时问一些外行话.  相似文献   

16.
杨小菊 《新闻窗》2014,(1):36-36
一、准备充分 外在的准备工作,包括采访需要的用具、采访过程的计划、选择的采访方式等;内在的准备工作,指记者本身的情绪调节、思想调整等。准备充分可以说是一次成功新闻采访的基础和力量支撑。具体做法为:充分了解要采访的对象以及采访的场合、明确采访内容、构建采访提问框架、预测可能出现的状况并做好相应措施、调整自身情绪和思想。但在采访过程中也不能一成不变,需要根据采访情况对准备工作做适当地调整,保证准备工作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搞好新闻采访只作临时性准备还不够,还需要作些基础性准备,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基础性准备,即通过日常的积累为新闻采访工作打根基,并非单为某一次具体采访任务而进行的准备,这也是有事业心的记者和通讯员不可忽视的一项准备工作。倘若记者或通讯员工作伊始,就重视这项基础性准备工作.经过长期不懈地努力,可  相似文献   

18.
余莉 《新闻前哨》2008,(2):49-50
一个电视节目主持人要具备新闻意识、记者素质,因为主持人除了主持也有采访的任务。如何进行采访学问很多,采访的整个过程也很长,包括从准备材料到整理采访笔记的各个环节。这里我们简单来谈谈电视节目主持人的采访。  相似文献   

19.
现代社会生活讲究快节奏,什么都快,包括采访。 这和以前我所看过的诸如采访方法论一类书中的要求是大不相同了。那些书上告诫记者,在去采访一个人之前,一定要先做大量的案头工作;在一些中外记者自己写的书里,甚至谈到准备工作要一个月左右。即使短期准备,即使是采访不那么重要的人物,也要一周或两三天的准备时间。  相似文献   

20.
新闻采访活动应该从准备阶段算起。准备工作的内容因人、因题目而异,新闻采访前的准备工作有很多,第一是新闻线索的收集,新闻线索是新闻事实的信号。它可能是某人的一句话,也可能是某事的一个片断、一种迹象。线索不等于新闻。有的线索经过采访,可以发掘出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