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让课堂教学就会充满生命的活力,应给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身临其境,能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教学中采用多元化评价.让学生获得自信、积极互动.体现价值。  相似文献   

2.
李迎春 《考试周刊》2010,(14):209-210
课堂教学对教师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的体现和自身发展的组成。每一个热爱学生和自己生命、生活的教师,都不应轻视作为生命实践组成的课堂教学,由此而促使学生自觉地上好每一节课,使每一节课都能得到生命满足的愿望.积极地投入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3.
汪远珍 《教育艺术》2009,(10):77-78
作为小学生,他们的年龄特征决定了我们更应该尊重、保护他们的自然生命,体现他们的自然生命价值。由此.我想到了我们教育的主阵地——课堂.应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充分相信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放手让学生邀游于知识的海洋.让学生的自然生命绽放原生态的美。细细发掘,教学中的很多环节.我们都可以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4.
周芸 《文教资料》2014,(18):51-52
教育是建立在个体生命基础上的培养人的活动。语文学科丰富的人文内涵使其具有贯彻生命教育的优势。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重视生命教育,从生命与挫折、生命与伦理、生命与价值等角度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热爱生命,直面挫折,敬畏生命,并关注生命价值,重视精神追求。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在对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适时适当地进行生动形象的生命教育渗透,使之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在奋斗中体现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5.
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使课程从知识形态走向生命形态,去重建具有生活意义的课堂教学时,就会真正在学生的发展中体现《品德与社会》这门新课程的生命价值,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6.
朱瑾 《考试周刊》2009,(38):133-133
作为《两纲》之一的生命教育观在我校的德育常规工作中得到了充分的落实和体现。随着生命教育观的深入人心,以学科教学内容为依托的生命教育内容的渗透成为教师关注的重点。教师在教学中,挖掘学科教学资源价值,利用恰当的学科素材,开发潜在的素材性科学生命观教育资源,实践、探索学科教学中落实科学生命观教育的落实原则和落实方法,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进而学会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关怀和欣赏。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7.
生命教育是职业学校学生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的一个部分,通过生命教育、心理辅导工作及生命体验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能够珍惜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体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8.
课堂教学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提出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的目标,其改革实践围绕着“还“字做文章,即“还”学生在课堂生活中独立、主动学习的时间与空间,使他们在课堂上具有主动活动的最基本保障.传统的教学更多地把有生命的知识当成无生命的一系列抽象的符号和孤立的结论“传授”给亟待开发与体现生命价值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为“重结论,轻过程;重训练,轻意识;重演绎,轻发现;重传授,轻感悟;重抽象,轻实验;重智商,轻情商”,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误区.学生学习的本质是什么,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正确认识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鄂教版《科学》教材有关生命世界的教学中,我们应当提高课程意识,整合生命世界教学内容,体现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课程理念,使学生初步形成生命价值意识,发展科学思维能力,从而落实生命世界内容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0.
葛丽锋 《成才之路》2012,(11):12-12
"生命课堂"是人文性的课堂,反映的是教师与学生在感悟文本过程中显现出的情感,使师生生命价值得到了体现,心灵得到了丰富发展。文章通过两节常态课的比较探讨"生命课堂"构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当前,“以人为本”的观念深入人心。教育要体现“以人为本”,就是要体现“以教育对象生命体的发展为本”,使学生了解、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并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实现这种价值。因此,无论是对学生生命的健康而言还是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来说,生命教育都是“功德无量”的。本文主要介绍杭州市依托社区资源,共建少先队组织的生命教育平台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堂不仅仅要体现知识的授受、智慧的开启.还有对学生身心的点化和人格的润泽.由师生所构建的数学课堂应该充满生命的灵性、智慧的火花、情感的流动和价值的体现.点燃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情景.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放飞灵性的翅膀,让课堂激情飞扬、焕发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3.
刘炜 《新课程研究》2009,(10):77-79
生命教育自20世纪九十年代提出以来,已经成为了学者们关注的焦点。教育与生命是同步的,教育的过程就是生命成长的过程。语文学科因其基础学科的特点及优势,必须也能够充分利用广阔的教育资源,成为唤醒学生生命意识的主阵地。笔者从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角度分析,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生命教育:①提升教师的素质,让教师系统深入地理解生命教育的价值理念;②充分利用、深入挖掘教材内容,让学生意识到生命的意义,并懂得珍惜生命,关爱生命;③在教学方式上,应采用阅读赏析讨论法、实践体验法,注意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交流学习心得,让他们明白珍惜生命的责任和逆境生存的意义;④注重对话教学,在教学中注重师生关系的对等性,使教学体现为一种唤醒教育.让学生在思考、体味生命价值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理解他人。关怀生命。  相似文献   

14.
所谓生命教育.就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欣赏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简单地说,它包含三方面的内容:1.保存生命的教育,即生存教育;2.发展生命的教育,即生命价值教育;3.失去生命的教育,即死亡教育。生命教育的目的,是通过这三个层面的教育.使学生认识人类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存在和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5.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学生看成一个在思想上、精神上、人格上独立的人。要从生命的高度来看待学生。教师是一个生命,学生也是一个生命,生命之间是平等的,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也是平等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是生命与生命的交流与沟通;要尊重每个孩子存在的价值。现代教育倡导"尊重人格,崇尚个性",倡导教育的民主化,多元化,让每个学生的生命价值得以体现,生命的花朵得以绽放。人是有差异的,学生的基础和发展也是有差异的,尊重每个人存在的价值,就必须认识和承认这种差异,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6.
刘蔚芳 《考试周刊》2009,(19):200-201
由于种种原因,在传统的政治课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发挥,普遍对政治课缺乏兴趣,课堂气氛死气沉沉,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缺乏互动,课堂不和谐。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迫切要求我们摆脱传统课堂的束缚,建立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生命课堂,使得教师和学生的生命价值在课堂教学活动力的生命课堂.使得教师和学生的生命价值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得到很好的体现。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种共识: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马骁 《学周刊C版》2020,(11):159-160
新时代背景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将生命教育元素挖掘出来并进行渗透,从而让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含义和价值。文章重点探究了教师要充分挖掘和运用音乐教材中的隐性元素、显性元素和时代元素,并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注入生命元素,紧密联系生活渗透生命教育,以此使小学生命教育在音乐教学中得到更大程度的渗透,生命教育的价值得到更大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技巧是根据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实际情况.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巧妙地作出相应的变动,而不是提前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每一个细节.”课堂教学应该是预设与生成的结合体,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有一个精心的预设必然少不了课堂中的生成,有了生成才能使预设实现其价值.相反,若不重视生成,便体现不出预设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9.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学生看成一个在思想上、精神上、人格上独立的人。要从生命的高度来看待学生。教师是一个生命,学生也是一个生命,生命之间是平等的,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也是平等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是生命与生命的交流与沟通;要尊重每个孩子存在的价值。现代教育倡导“尊重人格,崇尚个性”,倡导教育的民主化,多元化,让每个学生的生命价值得以体现,生命的花朵得以绽放。人是有差异的,学生的基础和发展也是有差异的,尊重每个人存在的价值,就必须认识和承认这种差异,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20.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一个亘古常新的话题,新课程要求我们从以教师为中心走向师生互动的学习共同体,从机械、僵化的教学走向开放、真实、灵活的生成式教学,使学生的生命得到尊重,教师的价值得以体现。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有时由于课堂上学生不明确的认识.学生的质疑、意见分岐,常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境。教师如果处理不当,不光会影响教学内容的顺利进行,还会干扰课堂教学。使之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