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布依语中的k(me)33是一个多功能词.在句子中可以作动词、助动词、词头、体标记k(me)33后跟一个表动作义动词作谓词中心时,k(me)33成为动词词头,意义开始虚化;跟在动词后充结构助词或成为体标记,具有功能词的特征,意义虚化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2.
布依语中的舌面擦音有两种来源一类是布依语固有词从原始台语中继承下来,一部分来自汉语借词。舌面擦音在第三土语中有塞擦化的倾向。软腭擦音在布依语中有些方言有舌根擦音的对应形式,这两类音是一种互补关系,不形成对立。软腭擦音在第三土语中还有脱落或在后高圆唇元音前读唇齿擦音等现象。布依语中的舌面擦音和软腭擦音在各方言中虽然读音差异较大,但对应关系明显。  相似文献   

3.
唇齿擦音和舌尖擦音是布依语声母系统的重要成员.原始台语时期带复辅音形式的重唇音演变成了今天布依语中的唇齿擦音;原始台语中就有舌尖擦音*△s-、*△z-,今天布依语中的清擦音与原始台语的*△s-一脉相承,z-大部分来自原始台语的*△z-,少部分来自*△r-.  相似文献   

4.
印度神话中梵天的形象与地位是不断变化的,其演变轨迹反映了印度宗教的发展变化与古印度人的宗教和哲学思索。创造神梵天在早期婆罗门教中成为至尊的主神,反映了婆罗门教时期印度人对宇宙运动和时间空间的哲学思考。梵天创世神话演变为摩奴参与创世的神话是北印度神化婆罗门的历史反映。梵天的虚化与其固有的神性有关,也是列国时代英雄崇拜取代婆罗门祭祀崇拜的反映。随着偶像崇拜的印度教取代祭祀崇拜的婆罗门教,祭祀神的代表梵天失去了其主神的地位,神性被虚化了。  相似文献   

5.
在英汉语言中,数字都不只代表数量。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语言,数字在日常生活或文学作品中可以折射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包括思维模式、哲学思想、宗教理念、风俗民情等。其中部分数字的概念虚化,产生了不同的联想意义,组成数字习语,形成了特殊的、富于内涵的数字语言。研究并正确解读英语数字习语的虚化运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从事英语语言的学习、教学与研究及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6.
虚化的"看起来"其基本语义是发表一种观点,可以分为评价义和推测义;在形式上,表评价义的"看起来"可以替换为"显得",表推测义的"看起来"可以替换为"可能".评价义和推测义都是动虚结构"看起来"经过结构凝固和语义虚化的结果,但推测义比评价义语义更虚.在篇章之间"看起来"有承上启下的过菠作用和总结作用.  相似文献   

7.
《荒原蚁丘》中阿契贝用了大量篇幅来讲述女主人公比阿特丽斯的故事,而且把她当作整个故事的第三见证者。甚至小说结尾两个男主人公都死了,只剩下两个女主角和一个刚出生的女婴,似乎把国家的希望寄托在了女性身上。但事实上,小说的细节部分得出作者对女性地位的虚化,反衬的是实际生活中女性仍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相似文献   

8.
王敏 《文教资料》2008,(28):259-261
河南境内中原官话中的特殊副词"情",其语法意义与普通话中的"情"不一样,主要有三种:(1)表示"显然";(2)表示"假设";(3)表示"尽情".本文对这三种意义进行溯源,并且根据虚化理论从历时角度分析它们的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9.
“所”字成语颇具规模,但几乎没有被系统地讨论过。本文对刘占峰《中国成语通检》中收录的273个带“所”字的成语进行分析,并对成语中“所”字的词性、功能及其虚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副词"渐"的虚化历程存在两个源头:表"渐进义"的渐1()与表"浸渍义"的渐2(渐)。二者在上古汉语中字体结构相同、音韵相近。字形上,前者在先秦时期发生讹变后与后者字形重合;音韵上,后者历经中古以至近代汉语各阶段逐渐与前者靠拢合并;词义上,动词"渐"在高频使用中发生语义泛化和抽象化,虚化为副词;功能上,在认知图式的思维结构驱动下,副词"渐"表现为描摹框架和修饰框架两种结构形态。汉语"渐变"范畴符合世界诸语言间的类型学语义共性。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重要思想,把“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确立为课程目标的三个组成部分,把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人文教育提到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12.
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抓住“ε-δ”定义的实质,来正确理解极限定义,并举例说明对任意给定的ε>0,如何去寻找正数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吴晓丽 《文教资料》2014,(12):36-38
文章列举了泰语中“tu:a^33”一词作为量词时常被误用的几种情况,对这些量词误用的句子做了纠正,分析了表达的句中的名词为何不能用“tu:a^33”修饰,及“tu:a^33”做量词时的正确用法,并指出了造成泰语中量词“tu:a^33”误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非VP不可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一个句法格式。该格式中的不可有时可以隐去,有时则需要明示;但它的出现与否是受一定的规律支配的。本文主要以表达视角作为切入点,对其中的规律及其语言动因进行较为深入细致的描写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文章最后对该句式中非的虚化问题从历时和共时角度做了初步的考察、说明与解释。  相似文献   

15.
《4分33秒》是一段虚无的演奏时间,1952年第一次献演于纽约,演奏家走上台,在钢琴前坐下,打开琴盖,静坐,过了33秒,关上琴盖又迅速打开,静坐,过了2分40秒,再次关上琴盖又迅速打开,仍静坐,再过了1分20秒后,演出结束。这个作品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效应,人们评价褒贬不一,但在如今的回顾中,《4分33秒》已是“二十世纪的文化里程碑”了。成为“偶然音乐”的代表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