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学生物教学》2016,(10):33-34
物质跨膜运输简单地说就是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转运过程。扩散作用是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之一,影响物质扩散的主要因素是膜两侧的浓度差及膜对该物质的通透性。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可以通过打造板块、实践练习、创新教学方法,促进高效课堂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本节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展示现象、提出问题、讨论解释和总结概念,探究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达成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物教学》2017,(20):60-61
通过展示生物学事实,教师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分析问题,从而总结出概念,最终画出完整的概念图,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加深其对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1 设计理念本节课主要采用比较教学法,运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进行比较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的异同,让学生在比较中清楚掌握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同时将大分子物质的运输胞吞、胞吐也参与比较.教师运用动画进行讲解各种运输方式,运用概念图展示本节课的所学知识.2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相关知识.而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是控制物质进出的结构.  相似文献   

5.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教科书《分子与细胞》模块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生物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它的选择性是与其结构密切相关的,生物膜的这种选择性功能是如何实现的则是这一节中重点阐述的内容。本节主要介绍两大块内容,一是小分子或离子进出细胞膜的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要求学生理解这三种方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主要从膜两侧的浓度差、是否需要载体、是否需要消耗能量、代表的例子等方面来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6.
围绕"物质进出细胞,维持细胞正常的代谢活动"生物学大概念进行高三复习课的教学设计。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物学现象、揭示生物学规律,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促进学生在不同模块知识之间建立联系,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实例的方式介绍了Na+、K+、Cl-、水、CO2、甘油、葡萄糖、蔗糖这些离子和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机理,从中可以看出,同一物质和离子对于不同的细胞来说,其跨膜运输的方式也不同。  相似文献   

8.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基本内容之一,现对相关知识作一些补充。1自由扩散是不是真的不需要能量按教材的解释自由扩散是不需要能量的。其实自由扩散是需要能量的,只是不利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量(ATP),而是利用细胞膜两侧的物质浓度差所产生的能量(势能)  相似文献   

9.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节系人教版高二生物学教材“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一章的内容,主要讲述了物质跨膜运输的两种主要方式——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该节内容理论性较强,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相似文献   

10.
科学本质是“关于自然科学的知识”,HPS教育蕴含的丰富的科学史、科学哲学以及科学社会学元素,对于促进学生深入理解科学的本质有关键作用。在“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及其影响因素”复习课中渗透HPS教育,通过“展示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诱出观点,学习史实、设计实验,呈现观念、事实检验,补充资料、总结完善”等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家探寻生命世界的足迹,领悟科学家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所持有的观念和方法,在获取生物学知识的同时深入理解科学本质,是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1.
本节以杠杆平衡演示实验为切入点,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探究实验,通过层层铺垫、巧设"路标"引领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  相似文献   

12.
《中学生物教学》2016,(24):48-50
中学生物学课堂越来越重视概念教学。以高中生物学"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节为例,从复习导入、感知概念、建构概念、完善概念和强化概念5方面系统地开展概念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2004年9月起,山东省作为四个首批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的省区之一,率先推行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方案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本文从人教版生物课程《分子与细胞》之"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篇入手,结合探究性教学方案,浅析课程教学重点与目的,即理解结构和功能相适应原理,同时结合教材,将此一课程作为培养创新思维的重点内容,从事实分析入手,提出问题,给出解析,进一步配合高中新课程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4.
黄敏 《生物学教学》2012,37(7):25-27
应用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进行了有效教学设计和实施,并总结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15.
本文总结了"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的探究教学实践: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渗透现象"实验,归纳总结渗透作用的条件;利用类比推理法帮助学生构建动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通过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6.
王友 《生物学教学》2006,31(8):26-27
1教材分析 人教版《生物1分子与细胞》第四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节,是理解结构和功能相适应原理的最好内容,也是面对新问题培养创新思维的较好内容。教材从事实分析人手,提出问题,给出结论,但没有实验验证和分析的过程,这为实验设计和实验资料分析提供了空间。  相似文献   

17.
以探究海水稻能生长于盐碱地的原因为教学情境主线,引导学生根据科学研究的一般思路,运用物质跨膜运输相关知识解释海水稻解决胁迫的机理,锻炼学生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问题的能力。通过任务驱动、问题引领,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借助阅读、分析、思考和讨论等活动,加深学生对概念内涵的理解从而实现概念的迁移,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锻炼创新实践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新课改倡导探究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引导全体学生主动参与探究,通过探究、思考达到交流与合作,获得新知识,提升能力。所以,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和把握教材,科学处理教材,努力做到"用教  相似文献   

19.
以"渗透作用"概念为核心,引出"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和"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两个教学基本点。通过渐进式的问题引导,结合实验得到的实验结果分析突破教学重难点,发展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物教学》2017,(12):64-66
以《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一节为例,依据"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的理论,进行教学设计并分析其设计意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