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905年8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三个革命组织在日本东京联合组成同盟会。为加强革命宣传,同盟会于同年11月26日在宋教仁主办的留日学生革命刊物《二十世纪之支那》的基础上,在日本东京创办《民报》出版发行,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每月一期,共出26期。始由张继主编。《民报》出版后,刊登了大量宣传革命的文章,揭露清朝政府的腐败卖国,介绍法国革命和俄国1905年革命,声援殖民地人民的革命  相似文献   

2.
李娜 《青年记者》2009,(22):90-91
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派利用报刊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做了舆论上的准备,其中尤以《民报》最具代表性。《民报》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大力宣传三民主义,报道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与改良派的保皇言论进行辩论,其宣传突破了改良思想,进一步催发革命排满风潮,使民主革命思想在国内得以传播、普及,并成为影响重大的一代社会思潮的载体。  相似文献   

3.
民报始末     
《民报》是中国同盟会的机关刊物。一九○五年孙中山先生在日本领导兴中会、光复会和华兴会联合组成了中国同盟会,它的成立大大地促进了革命运动的发展。民报无疑地是起了极为重要的宣传鼓动作用的,它是对当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指导性的刊物。在民报仅仅发行一年之后,即一九○六年十二月,在日本东京约万名我国留学生中,几有半数投身到革命洪流中去,可见民报所波及的范围之广和影响之深远。中国同盟会于一九○五年八月二十日在东京成立。开始预定出版《二十世纪之  相似文献   

4.
我国正处在转型期,这种情势之下,新闻评论显示出了它的优势。因为当一件热点新闻被多种媒体关注之后,作为新闻事实本身,已经没有太多的东西可挖掘,这时读者更希望媒体对新闻进行更深层面的剖析、诠释和评论。新闻评论在我国最早起源于报纸。上个世纪初,中国新闻史上出现过一次时评热潮。1904年在上海创刊的《时报》,首立"时评"栏目,使时评这一文体风靡一时,《中国日报》、《民报》、《神州日报》等一批在近代史上颇有影响的报纸,  相似文献   

5.
陈守湖 《新闻窗》2013,(3):53-54
对于时下国内的都市报来说,时评已经成为其核心新闻产品。国内主要的都市报皆开设有独立的评论版,版次位置显著,影响不断扩大。时评对媒体的主流化建设、品牌塑造、竞争力涵育等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观点即新闻一般认为,中国都市报的时评热始于《南方都市报》。2002年3月4日,《南方都市报》率先在全国综合性日报中推出了每天一个版的时评版。2003年4月2日,增为两个时评版,分为"社论版"和"个论版"。2004年3月1日改版,变成了"社论"和"来论"两个版。  相似文献   

6.
自1904年《时报》出现署"时评"之名的言论以来,时评与政论文出现分野,逐步成为一种相对独立,且受读者欢迎的文体。本文尝试梳理了一百多年来中国时评"产生——繁荣——沉默——复兴"的艰辛历程,并对其发展状态、形态、特征、影响等要素变化进行了阐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7.
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丙午) 1月17日(乙巳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宋教仁偕何小柳赴东京新智分社会晤该社社长宫崎德太郎,联系委托该社上海分社代销《民报》事宜,以“《民报》内容太激烈”,没有达成协议。 1月19日:上海《大陆》半月刊自即日出版的第三卷第二十三号起宣告停刊。 1月22日:《民报》第二期出版。这一期《民报》所刊朱执信的《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一文,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及学说,略云:“前乎马尔克(即马克思)言社会主义而攻击资本者亦大有人,然能言其毒害之所由来,与谋所以去之之道何自者,盖未有闻也。故空言无所裨。其既也,资  相似文献   

8.
殷泽文 《新闻世界》2012,(8):174-175
近代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民族主义发源于晚清时期,它的出现见证了中国封建社会逐步瓦解的历史转变。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为了配合革命行动,在近代中国的报刊上与其它势力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其中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民报》是革命派进行宣传的一个有力工具。《民报》的民族主义叙事宣传性强,且具有相当的理论性,为广泛宣传革命派的理念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9.
陈娜 《新闻世界》2010,(10):40-41
时评的复苏与勃兴是国内都市报报纸发展的一个重要特色。2009年初,《楚天都市报》开设"楚天时评"专版,受到读者的喜爱。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分析《楚天都市报》的时评特性,主要有表现问题的时新性、反映问题的针对性、评论思维的批判性、观点表达的贴近性。在此基础上,笔者分析了时评的评论精神体现在张扬时代精神、贴近群众生活、构建言论广场、宣泄不良情绪、弘扬社会正气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辛亥革命前夕,不少宣传革命思想的报纸如《中国日报》《苏报》《国民日报》《警钟日报》《广东报》《有所谓报》《少年报》《民呼报》《民立报》《民报》等相继涌现,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新闻战线上的一支健军。在这些报纸进行宣传鼓动的活动中,还出现了一批革命的爱国报人,郑道就是其中一员年轻的闯将。郑道(1880—1906),字贯一,广东中山县人,从事新闻事业后,即以贯公笔名行业。小时候在家乡乡塾读书,“颕悟好学,过目成诵”,熟读经史之书。但因家境贫苦,十六岁即随乡亲到日本谋生,为横滨太古洋行职工。后来由于梁启超的协助,得以免费入  相似文献   

11.
陈时(1891-1953),字淑澄,湖北黄陂环城桃花庙陈家中湾人,1907-1911年留学日本,先后在庆应大学、中央大学、早稻田大学、东京宏文学院等私立大学学习,获法学学位.此间,结识了孙中山、黄兴、章太炎、康有为、梁启超,并积极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反清革命活动.1909年,经黄兴介绍,在东京加入同盟会.曾在《民报》上发表多篇革命的文章,从事革命宣传.  相似文献   

12.
《法人》杂志刊发通讯《辽宁西丰:一场官商较量》后,引来了西丰县公安局到北京拘传记者朱文娜的事件。自2006年重庆"彭水诗案"以来,引起全国关注的同类案例已经有十多起。如何在法治理论卜提供新思维,是考察媒体时评的标准之一。在即时发表的几十篇关于这一事件的时评中,《检察日报》李围民的时评《以诽谤罪追究记者必须慎之又慎》,提出了一个在我困尚未被重视、而在国际法学界已经成为共识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正>《云南》杂志是云南留日志士李根源等人在孙中山、黄兴的影响下于日本创办的宣传革命的刊物,创办于1906年。1908年,《云南》杂志刊行至第13期,发行份数由3000册增至10000册。1908年7、8月间,《云南》杂志因受《民报》被日本政府查禁的影响,曾一度停刊,复刊后又因炸弹案再度停刊,后得宫崎寅藏之助,得以恢复。武昌起义后,《云南》杂志停刊。《云南》杂志从创刊到1911年停刊,共发  相似文献   

14.
清末民初,中山先生在海内外办了许多为宣传革命的刊物,例如1899年在香港创办的《中国日报》;1905年在东京出版了《民报》(取"三大主义皆本于民"之义);1910年在旧金山改组1909年出版的《美洲少年》,易名为《少年中国晨报》,迄今仍在原址发行;民国五年在上海创办了《民国日报》……这都是比较著名的革命党报刊,办得有声有色,影响至为深远.  相似文献   

15.
章海粟 《新闻通讯》2012,(11):62-63
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在发动武装起义的同时,广泛从事近代媒介活动。1905年,革命党人在日本东京创办《民报》,成为同盟会的机关报。1906年7月,章太炎在革命党人的力邀之下,“出狱之后,主任《民报》。”嘴至1908年10月,《民报》被日本政府查封,章太炎一直作为《民报》的“编辑人兼发行人”,《民报》也成为近代广告发展的有效载体和重要平台。章太炎主持时期,《民报》广告不仅得到一定发展,而且呈现出鲜明特色,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和缺憾。  相似文献   

16.
正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在发动武装起义的同时,广泛从事近代媒介活动。1905年,革命党人在日本东京创办《民报》,成为同盟会的机关报。1906年7月,章太炎在革命党人的力邀之下,"出狱之后,主任《民报》。"①截至1908年10月,《民报》被日本政府查封,章太炎一直作为《民报》的"编辑人兼发行人",《民报》也成为近代广告发展的有效载体和重要平台。章太炎主持时期,《民报》广告不仅得到一定发展,而且呈现出鲜明特色,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  相似文献   

17.
刘嘉莹 《新闻世界》2014,(5):211-213
新闻评论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以《重庆晨报》2013年10月15日—11月15日的"今日时评"版为研究对象,按照评论内容、来源及倾向性对这些评论分别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出晨报评论内容丰富、平民化等特点,并对该报时评版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陈天华、朱执信的二篇小说在我们缅怀辛亥革命先烈时,发现一个有趣的事实:他们,无论是革命活动家、理论家抑或军事家,几乎没有不与文艺攀上因缘的。他们在用头颅撞醒国民沉酣大梦的同时,也在文艺作品中滴进血和泪,借以唤醒国魂。清末资产阶级改良文学运动举起了"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的旗帜,促使小说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文学被视为一种通俗有效的宣传工具。从宣传出发,一些先烈,在写诗填词之外,也大胆尝试写小说。如陈天华的《狮子吼》和朱执信的《超儿》,就是明显的例证。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宣传工作会议上提出把握好舆论引导工作"时、度、效"的要求,这不仅是对新闻宣传规律的精炼概括和高度总结,也对地市党报时评写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何为时评的"时、度、效"?"时",就是要及时、适时发声,抢占"第一发声"主动权;"度",就是要拿捏好分寸,掌握好尺度;"效",就是要发挥新闻评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正能量作用,彰显舆论引导之效。  相似文献   

20.
楚丽 《新闻爱好者》2007,(12):64-64
自1998年11月初《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时评》推出,时评在纸质媒体上大行其道、再度崛起不久,网络媒体也相继推出了自己的时评栏目,如人民网的《人民时评》、新华网的《新华时评》、千龙网的《千龙时评》、搜狐网的《在线时评》。一时间,时评异军再起,成为各大媒体的新宠。[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